郭改萍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生没时间进行阅读的现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巧用零碎时间进行碎片化阅读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 阅读内容 活动
一、读什么
高中生学业繁重,时间紧,几乎没有什么时间课外阅读,主动阅读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而对于核心素养背景之下的语文教学,阅读又是必修课,阅读能力是关键能力,在不能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我们的阅读教学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训练。在难以保证的有限时间内,我们只有通过精心选择阅读资料、有针对性的阅读才能保证效果。根据我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对于阅读内容,应该同中有异,因人而异。
比如,我会推荐学生一学期读完一本名著,最后再抽时间进行阅读分享、检查,而平时的阅读内容,则主要因人而异。
(一)、对阅读习惯好、文学素养高的学生,鼓励他们读名著或哲学类等大部头作品,以涵养性情,提升阅读品质。
(二)、对阅读水平较低或者几乎没有什么阅读习惯的学生,则会推荐一些让他们感兴趣的的趣味性、文学性比较强的书籍,先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愉悦,激发他们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三)、对一些学无目的、缺乏斗志的学生,则多为他们推荐一些励志类小短文,或者他们感兴趣的名人传记,让他们从名人身上汲取力量,激发斗志,获得学习动力。
(四)、对于学习压力大、性格内向甚至有抑郁倾向的学生,则为他们推荐一些心理疏导类的书籍或充满正能量的、催人奋进的“心灵鸡汤”。引导其自我调适,走出生活阴影,能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种种。
(五)、對一些有叛逆倾向、逆反心理强的学生,则推荐他们读一些有关中华传统美德与交往礼仪的书籍。潜移默化的引导他们正视自我、礼貌待人。
(六)、对于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弱的学生,则推荐他们读一些侦探类文章、书籍,例如《福尔摩斯探案记》、《无人生还》等,学习文中人物仔细观察、缜密思考、理性推理的习惯和能力。
二、如何读
像我们这样相对落后、生源较差的学校,学生、家长、甚至科任老师普遍不够重视语文。语文属于边缘学科,语文教学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因而高中生阅读只能忙里偷闲,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为此我尝试了以下几方面的阅读训练:
(一)、抓好课内读,侧重阅读方法指导。赏析精读类文章,通过品读经典作品,给学生以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根据阅读需要灵活选择如下阅读方法:“咬文嚼字”式的品读(可以从遣词造句、布篇谋局、情感表达技巧等方面加以指导);“不求甚解”、“观其大略”观的略读;快速提取关键信息的跳读法。同时,在课程进度不太紧张的情况下,一周尽量抽出一节课时间留给学生自主阅读。
(二)、巧抓课外读,巧妙运用零碎时间。
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或让学生读课文,或让学生诵读推荐的与课文有关的内容,或给学生推荐精美小短文进行简单的阅读赏析。同时利用早自习辅导,加强诵读指导与督查,除了诵读必读内容,也给学生推荐一些励志类的文章进行诵读,以缓解阅读疲劳。再者,巧妙利用周末、假期,给学生安排一定的整本书阅读任务,可以阅读纸质书、可以听书、也可以看相关视频,如相关电视剧、《百家讲坛》等,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抒写感悟。
(三)、阅读的形式
根据阅读要求及个人喜好,可以采用默读、诵读、吟唱的形式,也可采取自读、齐读、竞读、听书、看视频等方式,以丰富多样的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灵活的阅读反馈
没有反馈的阅读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前面不同类型的各种阅读都是在“输入”内容,而阅读的最终目是要有“输出”的。这个“输出”除了“腹有诗书气自华”那种刻在骨子里、植根于内心的气质修养,最重要的就是表达,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是书面表达。
(一)、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定期在班级内或小组里进行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针对自己所读的内容发表个人见解。
(二)、举办演讲或者辩论赛。每节课前指定1~2人自选话题进行演讲。鼓励学生学以致用,针对所学、所读内容发表个人见解。分享阅读经验或者阅读感悟,从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三)、抓好语文第二课堂
1、充分利用好“梳理探究”环节。
精心设计、周密组织,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行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比如在前段时间,我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了“姓氏渊源 文化寻根”的探究活动,学生对每个小组成员及各科任老师的姓氏来源、姓氏地域分布、各姓名人故事等相关姓氏文化进行了充分的的交流展示。参与度极高、内容征集全面、ppt制作精美,个别学生还能对所整理的资料进行恰当讲解,效果特别好。
2、巧用现代媒体。
我多次引导学生仿照《中国诗词大会》中“飞花令”的形式,对如“春” “花” “草”“梅”等这些传统意象,进行“飞花令”比赛,或成语接龙比赛,学生积极性特别高,学生课堂气氛极其活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无形中就调动了学生阅读积累古诗词的积极性。连一些平时怕背诵、写作的学生也跃跃欲试,不甘落后。
与此同时,为学生推荐“听书369”、“喜马拉雅”等听书平台,让学生利用走路、洗漱、吃饭、上厕所等时间听名著或自己喜欢的内容,潜移默化的提升阅读素养。对于一些爱好诵读或惧怕在集体场合朗读的学生,我都鼓励他们在“喜马拉雅”听书、读文章并发作品,有一些学生坚持做了,且乐此不疲。
3、推荐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
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各类诵读、写作大赛。我曾经推荐学生参加过“第七届诗词大赛”、“诵读中国”大赛,并获得市级奖励;鼓励多名学生参加了“第十九届圣陶杯作文大赛”及“语文报”作文大赛并有多人获奖。还为地方杂志推荐稿件,力争学生作品发表。这些举措使学生开阔了眼界,获奖者增加了信心,也激起了其他学生的好胜心,促使他们积极性参与。
通过上述做法之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当然,教师若要以身作则,坚持阅读、定期分享阅读感悟、写下水作文,课堂语言表达有文采,体现学科特点,用自身深厚的文学功底感染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因喜欢老师而效仿老师的行为,从而喜欢阅读,这才是走出阅读困境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仇刘燕.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训练途径[J]. 内蒙古教育, 2010, 000(020):P.490-493.
刘璐负责的课题《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