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松楠
摘要: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 如何让多媒体在教学中走出盲区,在语文教学中“班班通”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班通优势,提高教学的高效性呢?
关键词:浅谈;班班通;小学语文;作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0-25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班班通”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为教学中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思想转变等提供技术平台,恰当运用班班通的形象生動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等手段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新知的获取,加上即时有效的反馈和评价,给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但是,许多教师忽略了班班通教学设备作为我们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它不是万能的,只是我们教学的一个辅助。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教师容易进入这样的盲区:一是有的教师过多过滥地使用多媒体,而其设计的课件也只是教材的翻版,成为变相的“小黑板”和书本,毫无创新。二是有的教师在网上可以随手下载各种课件、课例,对网络上的课程资源不修改,不加以选择性地使用,学生不知道学的什么东西,教学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有的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大容量”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达标练习题”,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存在;四是有的教师只注重冰冷的人机对话,而忽略了激情迸发的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使课堂失去了语文课应有的魅力,影响教学的效果。如何让多媒体在教学中走出盲区,在语文教学中“班班通”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班通优势,提高教学的高效性呢?
一、适时融入,激发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习兴趣
通过班班通设备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班班通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如课件的好坏应该体现在其使用效果上,使用班班通时,必须从实际出发,适时融入班班通设备,注重实效,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1、课前互动巧妙融入
要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教师必须研究如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前(五分钟)互动中,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投入学习活动中去。如在教学《心田上的百合花》课文前,我设计了两个环节:读荷花、梨花、梅花……的古诗,再欣赏我们垫江的四花——牡丹、油菜花、李花、白柚花。既吸引了学生注意力,产生了学习兴趣,又为新课学习《心田上的百合花》课文导入打下伏笔。
2、再现情境画面植入
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展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一句的中心词‘可爱’、‘易破碎’时。如何让学生理解地球的可爱,在欣赏了太空所见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蓝白交错,美丽极了后,教师可说:让我们再到地面上,我们的身边去看看吧。接着演示:工业污染,使环境受到破坏:河水浑浊,小鱼死亡;树林乱砍乱筏,山上一片荒芜,到哪里去寻找绿色? 展现 “可爱”的画面,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展现“易破碎”的情景,激起学生对美的追求,从而完美地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合作探究环节打下坚实基础。
二、化难为易,挖掘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重点段落、词句的理解。班班通的有效融合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设计课件,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1、语感培养音乐嵌入
音乐本身就是情与境的结晶。以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对于理解抒情性课文,适时嵌入,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有效理解课文。例如:《《天鹅的故事》教学时,我在自主环节环节中展学时,边多媒体播放一小段悲壮的音乐,边朗读 “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段落,抓住“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反复朗读,让学生融入课文展现的情感,体会到了老天鹅的勇敢顽强和奉献精神。可见,以音乐渲染情境,直接而有效。
2、难以用语言表达明白时引入
如大量的写景类的文章,作者用词优美、文笔华丽,且手法多样,老师讲吧,如同对其肢解,很是痛苦,不讲学生又很难理解,就可以找一些图片或视频材料让学生欣赏。我在教《秋天向我们微笑》时,就是让学生在观赏家乡的图片或视频——成熟的果实、活泼的动物、美丽的秋景后,结合重点段落的理解学习课文的,学生很容易就会将文字和实物联系起来,产生对秋天的喜爱。
3、抽象难以想象时进入
在教学《火烧云》时,现实又看不到这么美的火烧云,于是我找到一些科教频道和探索频道的视频给学生观看,很容易就将文字的介绍转化为具体的东西,使学生不仅感受了火烧云的颜色多变化快、形状多变化快的瑰丽景色,还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4、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载入
教学科普说明文《漂浮的山》一课,对于冰山的知识,是本文的学习重点,我就用泰坦尼克号的影片片段展示漂浮的山就是冰山——巨大的冰块,接着为学生展现了北冰洋最高、最多的动画,形象生动,过目不忘,让学生在不自觉中产生关注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三、事半功倍,调动学生在语言运用的积极性
1、读写训练时展示
由于班班通课件的应用,课堂信息量增大,如果节奏控制不当,极易使学生应接不暇,来不及消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减。因此,读写训练时,教师要注意训练量恰当,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检测时间只有十分钟,让学生练习后,多运用展示台展示学生练习效果,让学生适时评价,达到共同提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拓展延伸时妙入
拓展延伸时,往往是学生不熟悉的人、事、物。教学时有效展现这些不熟悉的人、事、物,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心田上的百合花》课文的拓展延伸时,我适时投入林清玄的简介,配上音乐对他生平的解说,让学生把林清玄与百合花对比,体会到林清玄不正是一朵坚强不屈、充满信心、坚持不懈……的百合吗?从而,产生共鸣,在心灵上得到震撼!
总之,班班通虽然具有多媒体、超媒体的功能,但在教学过程中它仅仅是一种媒体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钻透教材,找准最佳作用点,让“班班通”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有的放矢,才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