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馨锐
摘要:本文就声乐教学怎样处理“美声唱法中咬中字难”的问题,并且指出将“以腔行字”的美声唱法训练观点。
关键词:以腔行字 美声 训练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0-0088-03
一、以腔行字美声唱法现状
以腔行字,似乎和我国传统声乐观点存在差异,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美声唱法从国外被引入到我国也近百年了。老一辈进行声乐研究的艺术家,他们针对美声唱法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与研究,依照我们国家当前实际的国情以及民族文化的发展传统,还有人们自身的审美习惯,尤其是在汉语言发展的特点上,在具体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与我们国家发展特色相一致的演唱风格。
在实际教学中,语言上的训练是不可忽视的,除了要求学会美声唱法,还要求针对我们国家传统唱法里提出的语言训练方式进行持续且不间断的训练,特别是要求能够在咬字以及吐字上进行深入研究。因为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有很多人在进行美声唱法学习的时候经常会形成一种比较狭隘以及片面的态度。如果从简单的意义进行分析,当前我国声乐界最开始有人学习美声唱法并且对美声唱法有了一个深入的认知是从20世纪末期出现的。尤其是在最近的几年中,我国声乐学科领域中美声唱法的学习时常带给人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时受众其在观念上也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转变,教学形式开始产生变化,教学的深度不断提升,我国进行声乐学习的歌手也在一些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国家的美声唱法才正式的被世界上的人们所关注。
二、以腔行字这种美声唱法出现的问题
可是,虽然美声唱法在我们国家发展的速度很快,但是我国声乐界在美声唱法学习与理解方面还有非常多的不足需要改进;学科目前在理论建设还有学术研究上的深度仍然在快速的提高。因为行业在学习上的传统,声乐界一般在教学的过程中侧重的都是教学实践,并且忽视了教学理论,在遇到一些学术问题时采取的永远是一种一成不变和因循守旧的教学形式,这样的一种教学形式使得美声教学在概念上不明确的情况普遍出现,针对美声教学上的认知并不是十分的明确,导致当前的美声教学与美声学习内容出现了一种较为模糊的学习状态,其中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并未展现出其他音乐形式所呈现出来的那种百家争鸣的氛围。由此不难看出,这样一种状况和当前时代发展之间并不适应。而从另外一个方面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在美声唱法教学中,不应该只是局限在对于美声唱法原本演唱语种的学习,应该从中国语言上进行适当延伸。我们还要求切实的认识到:我们当前培养的歌手进入到世界乐坛发展时需要学习美声音乐原本的语种。但是其中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需要让美声唱法真正的和我们国家具体的发展国情保持融合,切实的实现“洋为中用”,并且美声唱法要想在我国得到发展,那么必然需要面对我国的观众,要求为目前持续快速发展的人民群众本身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相应的服务。我们就必须在进行美声唱法学习和对于美声唱法加以掌握的基础上切实了解美声唱法具备的真谛,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出符合国际标准的歌唱人才;创作出更多且更好的符合我国发展特色的一系列声乐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世界声乐界的认同;最后,让其能够构成一个属于我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学派。当然,要想实现这样的一个目标较为困难,对于目前的声乐教学来说,如何针对“美声唱法咬中国字难”的这一问题给予有效的处置,使得汉语的咬字发声可以对美声唱法未来的艺术规格提供帮助,是目前亟需处理的问题,并且这也属于西洋唱法引入到我们国家后无法保持突破性进展的持续问题。
三、以腔行字美声唱法出现的不足
以腔行字美声唱法存在的问题,笔者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美声唱法,主要是把意大利语当成是语言基础而形成的一种歌唱的艺术方式。针对西洋唱法过去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中也曾经包含了德国和法国还有俄罗斯等多个学派,这部分学派全部都是使用他们本国家的语种当成是美声唱法训练的语言基础,由此产生了很多种类不同的咬字和发声形式,最终形成了符合本国特殊的一种艺术规格和演唱技术特点,并且与本国当前的艺术风格相一致。但是,从20世纪发展到今天,有许多学派都开始在学意大利美声学派的同时融合美声唱法,很好的处理了歌唱语言和歌唱发声上出现的问题。如德语和法语甚至是英语,在咬字以及发声演唱的同时都完成了对美声艺术风格和美声共鸣效果的一种美化。发展到现在,美声唱法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任何国家都可以使用的一种演唱方式,其并不会受到语言制约,由此美声唱法也成为了具有世界性发展的声乐演唱的艺术形式。因此我们也能够认为,我们国家当前的发声歌唱自然也能够在以往美声演唱的过程中逐步构成与本国艺术特色和本国发展情况相一致的演唱缝合。在不断摸索属于我们国家美声唱法演唱方式的过程中,我们国家很多声乐领域比较知名的学者提出了“以字行腔”的一种美声演唱方式。依照过去多年进行演唱和进行教学实践的结果,笔者提出“以字行腔”尽管属于我们国家戏曲和民族唱法里一种比较传统的训练形式,但是这样的一种训练方式是否适合我们国家那就需要进一步的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已经形成的一个与传统观点相背离的情况,就是需要研究当前美声唱法中属于我们国家学派的歌唱训练要不要使用“以腔行字”去开展中国特色的演唱道路。
我们都了解,一种唱法的构成,其组成的因素主要包含了:语言特点还有演唱咬字上的方式;声音上的一种表述形象以及声音上的特点;旋律特点以及实际的腔方式;艺术风格还有一种比较具体的审美标准。美声唱法与我们日常的戏剧以及民族唱法在演唱技法上有很大的差别,美声唱法主要的语言基础就是意大利语,这种语言因素和我们国家的汉语对比侧重的是渐变。尤其是音节上的组成与汉语对比在归韵上比较简单,其中独立的音节字腹中只有a、e、i、o、u五个元音以及二重元音还有三重元音。元音是单独存在的,同时音节也较为响亮,这种形式可以使得歌唱共鸣上的构成和释放变得比较简单。每一个单词还有词组可以在歌唱的同时依照具体的旋律完成演唱,并且还能够把音节去完成二次的组合。前一音节当前的结尾辅音可以与之音节的开头辅音进行链接最后进行发音,这样一种情况能够让发音时出现的阻碍程度与汉语对比相对比较顺畅,这样的一种方式也能够满足美声唱法所提出的要求,注重的是一种十分连贯并且相对严谨的一种艺术规格。美声唱法尽管提倡的也是“字正腔圆”,但是“字正”的这样一个概念,与我国以往演唱中提倡的“字正”概念在技术上有非常大的差异。因此笔者以为,演唱的审美原则主要是把声音上出现的共鸣和艺术上的规格同样给予关注,除此之外还需要侧重旋律在线条上的持续性,在演唱上的表达方面侧重的是协同一致,因为并不会受到歌词本身语言韵律还有节奏对其给予的制约,侧重的是用声音进行传情,咬字还要求在发声以及吐字上的需要与行腔进行配合。为了让美声风格比较严谨,在演唱和平日进行训练时,美声学派在咬字的时候让子音以及母音呈现出一种分离的状态,除此之外口腔和咽腔之间还需要分开,子音要求排在前面,母音则需要排在后面:注重子音在动作上的构成以及在力量上的释放,除此之外还要求在演唱过程中保持迅速与灵巧,这种形式并不会对于母音形成的腔体共鸣效果造成任何的负面影响。同时这与我国演唱方式中注重的咬字和嘴皮子劲以及喷口是截然不同的,我国演唱方式注重的是在出字之前的发声,这种情况下韵母常使用的是一种先咬后放的一种发声方式。基于两种唱法在咬字方式以及注重声音共鸣的情况分析,笔者以为我们国家的演唱方式因为汉字具体的发音规律还有具体的发音特点,其当前的主要特点是横咬字以及宽咬字,并在咬字的时候比较靠前;主要是对于口腔前部的动作进行了比较多得使用,同时使用的幅度比较大,并且使用的力度并不强,由此会形成一种咽腔共鸣的表现,会带给听众一种横向感;其共鳴当前的优势是高频泛音相对较多,音色也比较明亮,声音所处在的位置在前。而美声唱法因为意大利语言当前的发音规律以及发音特点,组成了一种竖咬字以及窄咬字还有靠后咬字的方式;口腔全面进行部动作的幅度要比较大;由此会为听众带来一种空间上的纵向感。
另外,我们国家汉字在发音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发音存在四声的差异,目的是在进行旋律演唱的同时能够精确的完成歌词中声调的表达,作曲者在创作旋律时还要求对于旋律当前的走向进行推敲,并且侧重字的声调和语言上具备的韵味,必要的时候还能够在其中加入一些装饰音或者是滑音。除此之外,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还要求对其给予二次创作,这样才可以真的咬清字并且咬正字,使其能够达成一种“字正”的演唱目的。这些也是我国演唱方式中咬字行腔所不能缺少的主要因素,并且也是唱法自身所需要关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演唱内涵。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意大利语里并不存在四声,因此咬字的这种演唱形式在美声唱法里并不是十分适用,这样的一种方式也是和美声唱法自身审美原则相背离的。
如上所述,基于本文所列举的两种不同的唱法,在语言上发展的基础以及咬字特点还有行腔手法与声音规范等多个方面对其给予分析,能够形成一种非常明确的认知:唱法里提出的“咬字”以及“行腔”二者是一个不能够分离的整体。我们国家戏剧和民族唱法演唱形成的咬字和发声规律适用我国当前演唱方式中提倡的“腔”,也就变成了一个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是,即便是这样我们也不能够完全依照这样的一种咬字和发声的技法去“行”进行美声唱法的“腔”,完成美声唱法中所想要展现的声音效果。笔者以为,西方在美声唱法上进行的实质是先注重腔然后才是注重字。在美声唱法训练的同时会使用到的一种练习方式就是无字练习,采取这种练习方式能够很好的找出美声音乐的发声位置,然后再去完成咬字。如哼鸣以及咽音等练声法,首先是需要通过非常多以及大量进行发声练习的形式,让演唱者自身的美声唱法声音变得更加规范,同时还有一个目的是让演唱者的基本功修养得到强化。这一个阶段,发声练习一般都是使用五个单元音(a、e、i、o、u),并在这五个单元音上配合使用辅音,使其能够构成一种简单的音节,采取这样的方式让声音所处的共鸣位置得到强化,最终形成一种较为理想的歌唱腔体。
四、结语
因此,我们在进行美声唱法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分析并研究应该采取何种美声唱法,或者是采取哪一种审美原则,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哪种方式才能够做到咬清汉字,让其能够达成“字正”的目标,不但要求能够使得汉字目前的咬字发音可以与美声唱法其中包含的艺术标准形成一致,并且还不会对声音原本的共鸣效果产生影響,使其能够实现一种非常标准的美声化“腔圆”,这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在本文分析的同时侧重的是一种基于美声唱法上的训练“以腔行字”,这样的一种观念并不是信口开河,这是我国的声乐研究学者们通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和多年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后获得的,这一观点的提出对我们国家美声唱法的发展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但是尽管这样,美声唱法的研究还需要深入的进行,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够在世界美声演唱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肖黎声.以腔行字一一美声唱法歌唱训练之我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02):77-81.
[2]张清华.“以字行腔”的人文价值一一与肖黎声先生商榷[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04):66-68.
[3]张清华,张翼飞.“以腔行字”能与“以字行腔”相提并论吗?一一经典民族声乐规范不容颠覆[J].歌唱艺术,2011(05):23-25.
[4]韩勋国.“字”“声”“腔”的审美特征与传“情”一一“字正腔圆”与“声情并茂”新释[J].中国音乐,2005(03):135-138+148.
[5]谢霓.戏曲演唱中“以字为中心”的演唱原则在现代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杨殿解.推广《以字行腔》唱好中国歌曲一一记“冯宝宏《以字行腔》声乐专题讲座”[J].歌唱艺术,2016(05):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