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融入教学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2021-11-17 13:39杨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2期
关键词:榫卯专业课立体

杨笛

[摘           要]  目前,全国各高校大力推进思政课融入专业课教学,旨在提升院校专业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思政育人的功能进一步发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以“立体构成概述”为例,通过案例导入法、交互式教学法、拓展训练法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使知识传输与价值引导相统一。从中探索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教学实施方法及过程,总结课堂育人成效,进行教学反思,为进一步创新专业课思政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关    键   词]  思政课程;教学设计;立体构成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2-0206-02

一、引言

課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观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1]。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课程思政的重要讲话,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因此,把思政课融入专业课是新时代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特别是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和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优秀的文化基因,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课程及案例简介

课堂是思政课程教学的主阵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堂教学中,有利于达到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立体构成是设计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开设对象为艺术设计专业本科一年级的学生,是训练学生将设计基础与专业设计思维相结合的一门重要课程。使学生通过学习点、线、面、体等构成形态,掌握并灵活运用构成原理、基本规律及法则,逐步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促进设计观念的创新,在实践中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佳作。

本案例是立体构成教材中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述”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其内容对立体构成做了概述,主要涉及立体构成的概念与本质、现代艺术对立体构成的影响、立体构成与包豪斯、立体构成的时代转换。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一)案例导入法

1.案例导入法原理与教学操作

案例导入法,就是把真实案例导入教学的具体方法,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向学生进行提问,是否能够理解“构成”一词,之后由教师讲解“构成”一词,从“构造、组合、形成、结构”等不同侧面进行解释,要使学生明白“构成”研究的是事物的结构、构造以及它们的形成和组合方式。

为加深学生对构成概念的理解,运用“榫卯结构”这一实例进行说明。其中,要说明“榫卯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与家具主要运用的结构方式,要解释“榫”指构件的凸出部分,“卯”指构件的凹进部分,更要强调榫卯相插连接,是固定构件的基本方法。这一基本方法是中国古代能工巧匠在“构成”理论上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其原理是不用钉子或其他辅助工具连接构件,而以材取材,互为借力,从而使构件连接更稳定。

从上面的例子得出结论,榫卯结构体现了构件之间的组合与穿插方式,从而使结构融为一体。运用此案例使学生明白,若干部件的组合、穿插组合而成的形态,就是构成的概念。

2.融入思政

运用案例可把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路径是通过讲解“榫卯结构”,使学生在深刻理解知识的同时,汲取这一中华建筑艺术的精华,进一步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识,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3.设计实例

为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榫卯结构”原理设计作品,需用教学案例加以引导。

该案例是“鲁班锁”教学案例,案例设计的原则是,着重讲解“鲁班锁”的榫卯原理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所选用的具体案例是由家具设计师袁媛设计的作品“解锁”,将传统的“鲁班锁”的结构之美体现在光影之中,设计亮点在于亚克力材质构件与木质构件相结合,使传统文化呈现出新的设计表现形式。

在该案例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熟练掌握“榫卯结构”知识的基础上,先对“鲁班锁”的结构原理进行讲解,然后结合“解锁”这一作品,寻找传统技艺与现代工艺材料的结合点,启发学生开启创新的设计思维,以实际需求为前提,设计不同形式的日用品。

(二)交互式教学法

1.交互式教学法原理与教学操作

交互式教学法,交互即互相交流,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3]。教师对教学重点阐述清楚后,就其中涉及的问题交给学生研讨,在思维相互碰撞、观点交流与沟通中达成共识或得出创新性结论。

在教学实践中,重点讲解包豪斯办学理念和实践方法,最主要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此引导学生走出“本本主义”的思路,在实践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此观点交于学生进行交互式讨论,由此形成不同的实践方法。

2.融入思政

包豪斯的教学理念虽然来自西方,但与中国的文明智慧并不矛盾,从宋朝的朱熹到明代的王阳明,这些伟大的哲人都在“知”与“行”二者的探索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最具辩证法色彩的当属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念,因此在中国文化中,这一理论被发扬光大,比如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就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得到真理后,付诸实践,在不断的求知过程中,形成“知行”之间的循环式上升。所以,引导学生在知识与实践中形成良性互动,知识与实践相辅相成。

3.设计实例

包豪斯的办学实践中,先带领学生学习工艺品制作原理,完成理论阶段的学习。接着,再让学生去手工艺作坊参与制作工艺品,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理论,通过交互式思想碰撞,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路径和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再回到课堂,开展交互式讨论,进一步推动理论知识学习,产生新的理论。这样,达到“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往复,使理论不断创新,更好地指导实践。

(三)拓展训练法

1.拓展训练法原理与教学操作

拓展训练法,在课堂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后进行借鉴、学习、创新,让学生走出课堂后能主动地把所学知识运用于艺术设计中,以此提升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运用这一方法时,一定要为学生精选可供教学拓展的实例,并给学生预留可供拓展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拓展实践的兴趣。

2.融入思政

中国古人在知识拓展方面有许多经典名言,比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其含义是,通过量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又如“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是说拓展知识不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引入思政元素,让学生注重课后的拓展训练,并且意识到,一是要从小事做起,二是做事要持之以恒,三是要多加实践。

3.设计实例

在教学中,以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法国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为例,启发学生在拓展中运用中国古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相融合,从中创作出既有中国古建筑底蕴又有现代时尚建筑风格的设计作品。

四、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成效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的课堂实践,可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以下变化,一是激发他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二是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民族文化、研究民族文化及借鉴民族文化的积极性,学生表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光大,并推陈出新,创作出中国风格的作品。通过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作品的意境和质量有了提升,如图1、2所示,为太原师范学院设计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作品,将中国戏曲元素、剪纸艺术融入立体构成的设计作品中,用作品传递中国优秀文化。

五、课程思政教学实施反思

近年来,在艺术教学领域,讲西方文化的多,讲中华民族文化的少,从表面上看,是教学方法的不同,从本质上看,是文化不自信等错误思潮的影响,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深入挖掘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中华文化自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专业课程,把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课堂,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学生经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以此增强学习和创作中的正能量。

六、总结

思政融入教学课程的设计与实践,不只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是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培育一代新人的重要手段。为此,本文重点阐述了思政融入教学课程的案例导入法、交互式教学法和拓展训练法,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案例,其目的就是把抽象的思政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及可操作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主动自觉地接受思想洗礼,提高政治站位,讓所学专业更好地为时代、为人民服务,使创作的作品更好地达到人民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

[2]习近平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领导科学,2017(2):4-5.

[3]董璐.交互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榫卯专业课立体
榫 卯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阿木爷爷成“油管”网红
英语笔记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让你眼花缭乱的3D立体趣图
《榫卯》
平面和立体等
立体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