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A技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2021-11-17 13:39王洪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19期
关键词:早产儿插管气管

王洪娟

近几年来InSurE技术已成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热点,即首先经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而后拔出气管插管继续给予无创通气治疗。然而较多临床实践及相关文献研究表明,InSurE技术在实际临床操作中,应用气管插管及正压通气治疗会对患儿气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造成患儿心率及血氧饱和度不稳定,从而引发脑损伤或脑出血[1-2],甚至会升高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概率,引起肺损伤[3]。随着医疗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经一次性使用呼吸道用吸引导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给药目前在临床上逐渐使用,对患儿造成的不良影响明显降低,此技术上的可行性相对较高,而该方式在国内的研究相对较少,鲜有报道,为此本研究专门探讨了LISA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效果并与经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技术相对比,以期为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患儿75例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出生后12 h内未使用气管插管;均为早产儿;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e O2,FiO2)超过40%,符合NRDS诊断标准[4]。(2)排除标准:严重感染、先天性脐膨出、膈疝、畸形、气管食管瘘等。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LISA组、InSurE组,LISA组38例,InSurE组37例。本研究是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后开始的研究。

1.2 方法

两组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的标准为SpO2低于88%,FiO2超过40%且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压力值大于6 cmH2O,给予患儿PS。(1)LISA组患儿予以LISA联合DuoPAP治疗:使用一次性注射器(5 mL)将PS抽出,并预留出2 mL的空气,将一次性使用呼吸道用吸引导管并按预期标记插入,插入的深度依据患儿体质量进行(体质量低于1 kg插入6 cm,体质量1~1.5 kg插入7 cm,体质量1.5~2.5 kg插入8 cm),操作需在直视喉镜下实行,在达到预期位置后进行固定并连接一次性注射器,注入PS,注入完成后继续连接DuoPAP通气。(2)InSurE组患儿给予InSurE联合DuoPAP治疗:气管插管,在导管固定后将PS一次性注入后先进行1 min的正压通气,然后拔管后行DuoPAP。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主要记录并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后2 h、12 h、24 h、48 h、72 h的动脉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O2)、pH、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的变化、临床症状、体征、并发症、死亡率、住院时间以及72 h内机械通气率等指标情况,其中并发症包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气胸、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整理、汇总、描述及分析。计量资料(胎龄、出生体质量、年龄、pH、PaO2、PaCO2等)表示为(±s),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性别、分娩类型、RDS程度、有无胎膜早破等)表示为(n,%),采用χ2检验。选取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

LISA组男15例,女23例;胎龄29~34周,平均(32.05±1.41)周;剖宫产27例,自然分娩11例。InSurE组男19例,女18例;胎龄29~34周,平均(32.55±1.45)周;剖宫产27例,自然分娩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

2.2 两组主要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LISA组患儿动脉氧分压(PaO2)、pH在2 h、12 h比InSurE组升高,在24 h、48 h及72 h无差别;LISA组患儿CO2分压(PaCO2)比InSurE组在2 h、12 h、24 h均降低,在48 h、72 h无明显差别。见表2~表4。

表2 LISA组与InSurE组PaO2的比较(mmHg,±s)

表2 LISA组与InSurE组PaO2的比较(mmHg,±s)

?

表4 LISA组与InSurE组pH的比较(x- ±s)

2.3 两组临床转归比较

LISA组患儿与InSurE组相比较,总的无创通气时长、总住院时长均有所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ROP、气胸、颅内出血、NEC及BPD等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LISA组与InSurE组临床转归比较

3 讨论

在1990年时瑞典首次提出InSurE技术,而且临床也已证实应用InSurE技术,可以降低机械通气率,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使机械通气时间有所缩短[5]。根据2016年欧洲RDS指南,对于有自主呼吸的早产儿,InSurE技术是首先选择的治疗方案[6],最新版2019年RDS指南提出LISA技术是作为无创呼吸支持下有自主呼吸的早产儿应用PS治疗的更优给药方式[7-8],因此LISA技术是目前治疗RDS的重要治疗方式,亦是研究热点。该技术能在患儿自主呼吸下注入PS,因此减少了气管插管可能导致的伤害,同时可以将机械通气率降低。自第一次报道以来,有较多关于早产儿运用LISA治疗RDS的临床效果研究产生,游芳等[9]的研究表明LISA技术可降低BPD的发生率。

本研究显示,LISA组患儿在治疗后的2 h、12 h,PaO2、pH均比InSurE组升高明显,LISA组在治疗后的2 h、12 h及24 h,PaCo2比InSurE组下降。本数据表明,LISA组在提高氧浓度、减少CO2潴留方面比InSurE组有优势。考虑是LISA技术在实际临床操作中可以在患儿自主呼吸下注入PS,气体交换较为有利。在最初的12 h,LISA组pH上升较快,可能是因为:经LISA注入PS后,氧合可以快速增加,有利于CO2排出,PaO2较快升高,从而使呼吸性酸中毒得以迅速改善,pH升高。而经过治疗24 h后,两者的差异不明显。原因可能为:PS可以明显改善肺表面张力,使患儿氧合明显好转,氧分压有了较快的升高,二氧化碳较快下降,酸中毒立即改善。本数据提示,应用LISA注入PS后联接DuoPAP治疗早产儿RDS能显著提高疗效,血气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本研究中LISA组与InSurE组相对比,无创呼吸支持时长及住院时长有所缩短。其原因可能为:引起早产RDS患儿应用无创呼吸支持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呼吸性酸中毒,运用LISA注入PS技术后继续联结DuoPAP治疗早产儿RDS减少了呼吸性酸中毒的发生,故而使早产儿无创呼吸支持成功率提高。因此LISA组可使血氧浓度较快升高,氧合改善相对较快,可使呼吸支持时长、住院时长相对缩短,而且可以减少患儿再次使用机械通气的比率,可视为早产儿肺保护策略的一部分[10]。两组患儿的死亡率、ROP、气胸、颅内出血、NEC及BPD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论也与冯明华等[11]报道结论不同,冯明华等[11]研究表明LISA技术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死亡率,Aldana-Aguirre等[12]认为LISA技术可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死亡率,由此也证实LISA技术不会增加RDS 患儿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也提示了LISA技术的安全性较高。

表3 LISA组与InSurE组PaCO2的比较(mmHg,±s)

表3 LISA组与InSurE组PaCO2的比较(mmHg,±s)

?

综上所述,使用LISA技术联合DuoPAP 治疗早产儿RDS的临床效果较佳且具有一定安全性,优于InSurE技术,但本次观察中均使用小样本,因此还需要未来的大样本分析以及多中心研究,进一步确定结论。

猜你喜欢
早产儿插管气管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