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的共性与个性探讨

2021-11-16 12:10朱燕聪
大观 2021年9期
关键词:共性个性声乐教学

朱燕聪

摘 要:声乐是较为重要的一门艺术类课程,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声乐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乐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不同,它在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共性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独到的声乐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些能力需要通过个性教学才能实现。文章分别分析了声乐教学中存在的共性与个性特点,阐述了实现共性与个性教学统一的难点与意义,并探讨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策略,为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建议。

关键词:声乐教学;共性;个性;统一融合

注:本文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20年本科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声乐演唱》课程教学案例库”阶段性研究成果。

受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声乐教学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偏向于共性化教学,有些忽视了个性化教学。如何将共性与个性教学进行融合,促进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是当前声乐教学亟待解决的课题[1]。

一、声乐教学中的共性特点

(一)遵循相同的教学规律

任何教学活动都存在一定的共性特点,声乐教学也不例外,其最重要的共性体现在遵循相同的教学规律。随着国际化声乐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一些多元化的演唱方式被逐渐应用,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遵循的教学规律还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个性化的声乐教学内容,只能结合共性化的教学规律进行教授。

(二)坚持一致的教学目标

我国绝大多数学科教学目标是以了解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为主。声乐教学的教学目标,即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声乐理论知识和专业演唱技能,围绕这些共性化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开展声乐教学活动,是我国声乐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研讨过程中,逐步总结经验所形成的教学理念,也是声乐教学中的共性之一。

(三)采取类似的教学模式

基于相同的教学规律和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时往往会采取类似的教学模式。这种声乐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虽然可以保障声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完成人才培养任务,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声乐教学中的个性特点

(一)教师的个性不同

每位教师的求学经历不一样,所接受的声乐理论知识、演唱技能和文化背景也有差异,因此最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审美能力、声乐演唱风格和在教学上独树一帜的方式方法,并对声乐和教学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认知,这些方面的个性化差异将在教学活动中一点点展现出来,通过教师自己的演唱潜移默化地传输给学生。学生在共性教学的框架之内,和教师的个性教学的影响之下,自然会形成属于自己的艺术审美和演唱风格[2]。因此,声乐教学中的个性,很大程度体现在教师的个性差异上。

(二)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个性,主要体现在自身的嗓音特质、艺术审美情绪、学习理解能力等,并在声乐和演唱学习过程中领悟到艺术性,这对于每位学生来说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即便是在完全共性的声乐教学环境中,学生依然会展现出专属个性。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应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先天条件、音乐感受能力,根据每位学生的嗓音特质,制定适合他的个性化教学计划,将学生的声音等特质发挥到最大化,有效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

三、声乐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一)声乐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统一的难点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一直试图将共性与个性进行统一,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教师对二者的认知偏差。较多人认为共性与个性在声乐教学中的关系是对立的,甚至是相互矛盾不可协调的,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会采取偏重一方忽略一方的措施,导致二者在声乐教学中严重失衡,最终呈现出来的是选择其一开展教学活动,很难达到真正统一。随着社会对多样化声乐人才需求的提升,教师对教學积极创新,在共性化的声乐教学课堂中,兼顾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形成专属的演唱风格势在必行。

(二)声乐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统一的意义

首先,共性是声乐教学开展的基础,是确保声乐教学稳定开展的基本保障,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个性教学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内在潜力进行积极挖掘,设计出共性状态下的个性教学方案,在统一的教学氛围中落实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个性艺术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声乐综合能力,这也是声乐共性教学与个性教学统一的意义之一[3]。其次,在传统的共性教学理念影响之下,学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可以得到全面发展,但是其独特个性得不到有效激发和施展,这对于声乐这种艺术类的学科来说,是非常大的遗憾,将共性与个性教学的有机统一,能给每位学生充足的个性发展空间,有利于学生的艺术方面的发展。

四、声乐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统一的策略

(一)针对学生差异开展个性教学

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决定了其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只是单纯采取共性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学理念,所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开展个性化教学,将二者有机融合,是声乐教学的宗旨。其一,教师要通过深入交流沟通,对学生有全面准确的了解,包括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性需求,然后开展个性教学,比如针对不同嗓音条件的同学布置不同的歌曲练习,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独特的嗓音优势。其二,教师应针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进行分析,提炼出所有的共性问题开展统一教学,为教学节省时间,将更多的教学时间留给个性教学,争取实现二者兼得,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三,教师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应有所创新,实现多元化教学,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利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以学习任务为导向,对某一歌曲进行分析、探讨、表演,相互取长补短,从而促进共同发展,以此达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融合。

(二)根据教材内容控制教学进度

在声乐教学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上,除了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控制教学进度,开展阶段性教学。其一,对整个声乐教材的熟悉是每位声乐教师的必备功底,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将其分为几个先后不同的教学阶段,再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控制节奏推进教学。其二,在阶段性教学中总结学生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进行有效结合讲解。特别是学生在接受共性基础知识技能教学后,正式开始歌曲演唱阶段教学时,教师需要针对每位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帮助每位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演唱方式和发展方向[4]。

(三)借助网络优势促进学生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各种新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活动在以往的单一传播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突破,对于声乐教学来说亦是如此。因此,想要实现声乐教学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网络教学的优势,推动二者融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现有声乐教材,对学生开展共性教学,让学生获得基础的声乐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每位学生在完成基本的教材内容学习之后,迫切需要符合自身发展的声乐资源,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声乐教学,为每位学生选取与之相匹配的声乐资源,供学生观摩学习演唱,教师再进行个性化指导。这种网络教学模式,既可以解决个性教学问题,又能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艺术的美好,以便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五、结语

共性与个性是声乐教学中较为突出的两个特点,从表层来看,共性教学与个性教学存在一定的冲突与矛盾,但从深层分析,二者对于声乐教学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实现共性与个性的教学统一,对声乐教学质量和学生声乐综合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时,需要对共性与个性融合有深刻认知,针对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在实施共性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个性教学,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来控制教学进度,并借助网络教学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最终实现共性教学与个性教学的有效统一,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和声乐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赵璐.声乐教学中的共性与个性研究[J].当代音乐,2020(7):30-31.

[2]张楠.浅谈声乐教学中的共性与个性[J].魅力中国,2019(6):60.

[3]安静.声乐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的探索与研究[J].黄河之声,2018(8):71.

[4]郑涵月.民族声乐教学中“共性”的把握与“个性”的引导路径[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9(8):258.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共性个性声乐教学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语言表达重“个性”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旋转体容球的一个有趣共性再探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喜爱音乐的物理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