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摄影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2021-11-16 12:10仇媛
大观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高校

仇媛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摄影知识与摄影设备也在不断更新,传统的高校摄影专业教学难以跟上时代步伐,因此,对摄影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已成为必然。文章分析了高校摄影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拓展摄影资料及摄影基本常识、引导学生深度分析摄影作品、提高摄影课程的趣味性、对摄影专业教师进行培训等教学改革策略,以期推动高校摄影课程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摄影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校;摄影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应的摄影理论与摄影设备也在不断更新,相比之下传统的高校摄影课程教学水平已显落后,难以跟上时代步伐,满足时代需求。因此,对高校摄影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已成为必然。

一、摄影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银版摄影法于1839年诞生,至今已有180余年的历史。摄影艺术本身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艺术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成为一门全新的美学艺术。但在我国,摄影艺术并没有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而是一种较为新颖的现代艺术[1]。中国摄影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上海复旦大学最早在新闻系开设了新闻摄影课。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摄影专业教育也逐渐步入良好发展阶段。截至目前,我国各大高校普遍开设有摄影专业课程,但各高校摄影专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对专业教学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对高校摄影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

二、高校摄影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策略

(一)拓展摄影资料及摄影基本常识

高校想要对摄影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对相关摄影资料进行拓展、补充与完善,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摄影艺术[2]。在拓展摄影资料的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形式上的多样性,以全面、严谨的态度将相关素材和数据完美地融入摄影资料,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将专业影片的相关内容作为摄影资料的完善与补充部分时,教师也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许多专业影片的经典镜头都是处理后的画面,其原始影像大多经过光影、色彩、特效等方面的处理,属于二次创作,难以让学生学习到相对真实的摄影技术。同时,在拓展摄影资料时,教师也应注意资料的合理性,不能只看数量,要将佳作、精作作为补充资料的标准,结合讲解摄影课程理论知识要点的实际需要拓展摄影资料。

除摄影资料外,教师也应意识到拓展摄影基本常识的重要性。虽然很多攝影基本常识并非教学重点,但却是摄影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基础。因此,教师应将相关摄影基本常识列入具体教学内容,同时结合摄影实践对其进行拓展,这对高校摄影课程教学改革来说同样至关重要。传统摄影专业教材中涉及的摄影基本常识主要侧重于相机的构成、曝光原理以及构图的基本方式等,与实践的联系不够紧密。而想要改变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高校摄影教师就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库,促使自己成为摄影领域的行家里手,将丰富的摄影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与摄影艺术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并将其融入高校摄影课程教学。

(二)引导学生深度分析摄影作品

在摄影教学中,教师应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分析和理解摄影作品。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摄影作品的内在联系着手,进而分析、理解摄影作品的拍摄意义。如“摄影师拍摄这张作品的动机是什么?”“这张摄影作品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它会给观者带来怎样的观感?”“这张摄影作品是否会给社会带来一定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其次,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从拍摄角度出发对摄影作品进行深度分析。在传统胶片摄影时代,摄影师想要将作品按照自己预想的效果呈现在观众面前,除了要在前期控制好画面拍摄外,还极度依赖后期的冲印工序。而如今,我们已跨入数字摄影时代,通过熟练运用摄影设备,摄影师在拍摄前期就可以对最终呈现的画面效果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规划,因此,摄影设备的重要性也就日益凸显。通过深度分析摄影作品,学生可以加深对摄影艺术的认识,进而进一步培养自己的摄影思维。

(三)提高摄影课程的趣味性

在对摄影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高校还要重视摄影课程的趣味性。只有对摄影专业充满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学生才能够自主学习摄影知识。在讲解摄影知识时,教师应提高自己语言表达的生动性,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让学生拥有更多的代入感。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切忌“填鸭式”教学,鼓励学生自行进行创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摄影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引用生动、有趣并且贴近时代、贴近热点的摄影作品案例,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网课视频或者借助在线教育平台帮助学生完善摄影知识体系。

(四)对摄影专业教师进行培训

如何提高摄影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需求,是高校教学改革需要直面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多媒体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摄影作品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之一。在线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的当下,高校可以以此为契机对摄影专业的教师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系统地展现以摄影为代表的数字媒体技术对这个时代的影响,提升摄影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从而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为充分体现出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培训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针对专业知识对教师进行培训。无论是教材中的摄影知识还是与教材相关的课外知识,教师都应该熟练掌握。二是针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教师进行培训。高校应着重强调创新教学模式和提高摄影课程趣味性的重要性,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将其灵活、有效地应用到摄影课堂中。三是针对创作能力对教师进行培训。高校可以通过课题创作、作品评选等方式激发教师的创作积极性。现代教育应与时俱进,因此,高校需要及时提高摄影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更新摄影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鼓励摄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以符合当前高校课程发展和创新的客观需要。

(五)构建全国高校摄影专业线上平台

我国各高校摄影专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些高校在摄影专业的某一细分领域水平非常突出,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因此,各高校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为同专业学生构建一个公共应用场景,建立属于我国全体高校摄影专业学生的专属线上平台,促使摄影专业的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沟通、分享与交流,从而促进我国摄影专业现代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各高校还可以依托平台发布一些信息,以实现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依托此线上平台,各高校还可共同举办线上摄影大赛,由不同高校的教师共同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判。摄影艺术作为我国艺术教育领域的一门较为新颖的现代艺术门类,不应陷入“师门”或者“山头”等传承窠臼。因此,构建全国高校摄影专业线上平台对高校摄影课程教学改革来说意义重大。

(六)科学构建高校摄影教学体系

在具体的教学改革中,高校应科学构建摄影教学体系。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对高校摄影专业的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应积极学习、引入先进的摄影专业知识,在具体的摄影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摄影专业素质与国际化水平接轨,让摄影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高校摄影专业教育已逐渐步入良好发展阶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摄影知识与摄影设备也在不断更新,传统的高校摄影专业教学难以跟上时代步伐,高校摄影课程教学改革已是必然。因此,高校应积极进行摄影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拓展摄影资料及摄影基本常识、引导学生深度分析摄影作品、提高摄影课程的趣味性、对摄影专业教师进行培训等措施,推动摄影课程教学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摄影专业的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摄影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枫.数码时代高校摄影课程实验教学探索[J].亚太教育,2016(33):93.

[2]陈佳.信息时代高校摄影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5):140.

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