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护理流程在重症监护病房大便失禁性皮炎患儿中的干预价值

2021-11-16 07:17李艺珍胡雪琴陈少环柯翠云林小琴陈素贞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9期
关键词:性皮炎会阴组间

李艺珍 胡雪琴 陈少环 柯翠云 林小琴 陈素贞

(福建省漳州市医院PICU,福建 漳州 363000)

失禁性皮炎是由于大小便失禁,导致会阴、肛周、腹股沟等处皮肤长期受尿液、粪便刺激,造成局部皮肤处于潮湿环境中所致的接触性炎症[1]。危重症患儿皮肤娇嫩,抗外界刺激能力较成年患者更低,且缺乏自我护理能力,更易发生失禁性皮炎[2]。加之因危重症患儿家长由于紧张、焦虑及守旧观点等因素的影响,不给患儿洗澡,只是简单进行大便清理,并未彻底清洁,导致更易发生感染及相关并发症。部分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均会导致大便次数增多。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危重症患儿失禁性皮炎发生率较高。因此,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护理流程对PICU大便失禁患儿进行干预,能有效减少失禁性皮炎发生的概率,降低该病严重程度,促进患儿预后[3]。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PICU大便失禁性皮炎患儿实施标准化护理流程的干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对象136例均为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患儿,所有患儿均有大小便失禁表现,具有发生失禁性皮炎的风险。排除已发生皮肤疾病者或失禁性皮炎者、存在免疫功能缺陷者、合并严重疾病及损伤者。入选136例患儿的资料齐全,且资料的使用已征得其监护人同意并承诺本研究将秉承保密性原则。本研究的开展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视患儿入住PICU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67例,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入住PICU)和干预组(69例,2021年4月至2021年8月入住PICU)。对照组男36理,女31例;年龄1~3岁,平均(1.90±0.80)岁。干预组男37例,女32例;年龄1~3岁,平均(1.80±0.90)岁。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流程对患儿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加强巡查,每3 h为患儿更换尿布,并在更换尿布前对其会阴、臀部、肛周等皮肤进行清洁,完成皮肤清洁后遵医嘱予0.05%碘伏冲洗后干燥,再更换洁净尿布[4]。在交接班时向接班人员交接清楚患儿皮肤情况及应关注的重点护理事项,做好相关记录,一旦出现失禁性皮炎,迅速上报并遵医嘱对出现失禁性皮炎的患儿进行常规处理。干预组采取标准化护理流程对患儿进行护理,具体如下。①成立以PICU护士长、总责护士、护理人员组成的皮肤护理质控小组,由护士长担任质控组长并组织小组所有成员学习和培训,培训形式以专题讲座、示范操作、观看视频等为主,培训内容包括重症大小便失禁患儿的皮肤护理知识、引发失禁性皮炎的危险因素、失禁性皮炎的预防、会阴皮肤的评估方法、发生失禁性皮炎的应对处理等。同时还可将培训内容拍成视频上传至科室微信群,供护理人员反复观看学习,以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和应用会阴皮肤评估工具(PAT)来进行判断,不断提高对失禁性皮炎的预估、辨识、对症处理等专业技能。②总责护士需在患儿入住PICU的2 h内完成首次PAT评估,视PAT评分高低来判定患儿是否为失禁性皮炎的高危人群。若PAT评分≤6分则为失禁性皮炎的低危人群,之后坚持每日复评1次;若PAT评分≥7分则属失禁性皮炎的高危人群,需启动预防护理措施,加强防控,每3 h对患儿皮肤进行1次测评,一旦发现有疑似失禁性皮炎征兆,应迅速启动护理控制措施,同时为避免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护理人员应在每日宣教时及时告知患儿皮肤的评估结果以及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取得家属的支持和配合。③严格落实失禁性皮炎的预防护理措施及控制措施。当患儿PAT评分≥7分尚无失禁性皮炎症状时,展开预防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患儿皮肤的及时清洁、茶油的使用(每次3 h),水样大便患儿需均匀涂抹凡士林,厚度约0.5~1.0 mm,范围应超过失禁范围,阻隔大小便与皮肤的接触,以减少对会阴皮肤的刺激。当患儿出现失禁性皮炎征兆时,需立即展开控制措施。由总责护士第一时间报质控组长,双方共同判断有否发生失禁性皮炎,若确定为失禁性皮炎,应根据病情轻重程度结合患儿身体实际情况,制订和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每3 h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观察并对患儿皮肤进行PAT评分,交接班时对PAT评分及护理干预效果进行交接,视患儿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方案,直至其皮肤恢复至正常。

1.3 观察指标 由总责护士收集两组发生失禁性皮炎的资料,并评估症状严重程度,统计失禁性皮炎治疗期间皮肤清洁护理及换药次数,记录日平均护理时间、失禁性皮炎持续时间[5]。症状严重程度评估标准:轻度为皮肤完整,有轻度发红和不适;中度为中度发红,皮肤剥脱,小水疱或小范围部分皮质受损,伴有疼痛或不适;重度为皮肤变暗或呈深红色,大面积皮肤剥落受损、水疱和渗出[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发生失禁性皮炎例数及严重程度对比 干预组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发生失禁性皮炎例数及严重程度对比[n(%)]

2.2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干预组皮肤清洁及换药次数、日平均护理时间、失禁性皮炎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表2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3 讨论

引发失禁性皮炎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大小便失禁、皮肤与尿液、粪便的接触摩擦、会阴皮肤健康状况、患儿营养状况等[7]。低龄危重症儿童由于受疾病因素及年龄因素的影响,无法控制大小便,加之其皮肤组织较成年人薄,对病菌及外界抵抗力更弱,是失禁性皮炎的易感人群[8]。因此采取合适有效的护理流程来加强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发展是PICU护理人员的职责所在。对患儿实施标准化护理流程,通过组织皮肤护理质控小组全体成员培训和学习失禁性皮炎的相关知识及操作示范,帮助护理人员掌握和应用会阴皮肤评估方法以便做出正确判断,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危重患儿皮肤护理的技能以及对失禁性皮炎的辨识和评判[9]。根据患儿PAT评分结果来确定失禁性皮炎的高、低危级数,结合高危和低危情况来实施个性化预防措施及防控措施,使护理更具重点性和针对性,护理流程更标准规范,不仅能有效提高护理效率,还能降低失禁性皮炎发生的风险及其严重程度[10]。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皮肤清洁及换药次数、日平均护理时间、失禁性皮炎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对PICU大小便失禁患儿实施标准化护理流程不仅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其发生失禁性皮炎的风险及严重程度,还能缩短患儿症状持续时间,节约护理时间,减少护理工作量,从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对医患双方而言均具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性皮炎会阴组间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针刺结合神阙拔罐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验案1则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会阴侧切皮下美容缝合法在会阴侧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