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

2021-11-16 07:16胡学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9期
关键词:免疫性亚群外周血

胡学敏

(东北国际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当前临床常见且发生率较高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到目前为止,该病的发病机制依旧不明,其发生后可使患者的关节受损,临床特征包括自身免疫进程、慢性炎症及滑膜增生等。该病的患病时间较长,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复发率,现阶段深受临床相关领域的关注[1]。有关资料显示,RA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存在紧密联系,T淋巴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RA的发生及发展[2]。本研究主要针对RA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变化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观察组为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本院50例RA患者,对照组为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76岁,均值(43.82±5.13)岁;患病时间:4个月~21年,平均患病时间(5.62±0.57)年;文化水平:小学8例,初中12例,高中9例,大专及以上21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75岁,均值(43.78±5.16)岁;文化水平:小学10例,初中11例,高中10例,大专及大专以上19例。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②具备正常沟通、理解和表达能力,且研究资料齐全。③意识清晰。排除标准:①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或者血液系统疾病。②存在严重心理疾病或者有精神疾病史。③哺乳期妇女或者妊娠期妇女。④合并恶性肿瘤或者凝血功能障碍。⑤存在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或者结缔组织疾病。⑥合并心、肾等器质性病变。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两组患者的静脉血4 mL,肝素锂抗凝,要求在2 h内完成检测,检测方法为荧光显微镜免疫荧光法,检测指标有CD3+,CD4+,CD8+,联合配套试剂。

1.2.2 试剂 选用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提供的Ficoll分离液,也就是淋巴细胞分离液;选用由北京天润善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的PBS;选用由天津百若克医药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D-Hanks'液;选用由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羊抗鼠荧光标志物。

1.2.3 方法 ①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受检者2 mL清晨空腹静脉血,应用EDTA-2Na进行抗凝,经D-Hanks'液进行等体积稀释,均匀混淆,向离心管中缓慢添加Ficoll分离液(4 mL),然后实施密度梯度离心,时间20 min,2 000 r/min,小心吸取中层云雾状的单核细胞层,采用D-Hanks'液进行2遍冲洗,离心5 min,1 200 r/min;重悬细胞后,对细胞浓度进行调整,使其调整为1×107/mL。②染色:在塑料离心管中添加细胞悬液40 μL,然后添加特异性单克隆抗体(50 μL),放置于4 ℃环境中,经洗涤液进行2次洗涤,洗涤液每次添加约2 mL,按照1 000 r/min的速度进行5 min离心操作,去除上清液后,添加羊抗鼠荧光标志物(50 μL),均匀摇晃,放置于4 ℃环境中保存30min,同时采用洗涤液进行2次洗涤,每次添加约2 mL,然后按照1 000 r/min的速度进行5 min离心操作,去除上清液,制定符合浓度的悬液,滴至计数板中进行观察。③计数:于荧光显微镜下对CD3+,CD4+,CD8+进行观察并计算,分析各管中荧光细胞占各自血管中总细胞数的比值。

1.3 观察指标 观察CD3+,CD4+,CD8+,CD4+/CD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CD3+,CD4

+和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对比()

表1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对比()

3 讨论

RA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诱发机制相对复杂,累及范围较广,包括四肢小关节,具有进行性滑膜炎、小关节连续性滑膜炎、外周活动关节异常等特点,进而导致骨侵蚀、软骨破坏,出现关节畸形[3]。临床特征以纤维样坏死区、滑膜炎等为主。我国RA的发病率约0.4%,在全球中占比0.5%~1.0%。虽然当前RA的诱发机制不明,但普遍认为,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存在紧密联系,同时与环境因素有关。相关研究显示,机体免疫功能直接影响RA的发生、发展。

T细胞亚群在平稳机体免疫功能中具有调节功效,特别是抑制性T细胞(Ts)与辅助性T细胞间(Th)的制约和协调,进而形成相应的免疫应答,不仅可以将异物抗原清除,而且不会对自身组织造成损伤[4]。T淋巴细胞表型异常可以将免疫性疾病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紊乱状况清楚的反映出来。有关资料显示,CD4+/CD8+平衡直接影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及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CD3+、CD4+和CD4+/CD8+方面,观察组更低,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CD8+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Th细胞数量逐渐减少,Ts细胞增加显著,引起Ts细胞功能亢进,但Th辅助功能存在一定不足,导致T细胞免疫调节网络失衡,在一定程度上损伤细胞介导。同时,B细胞功能欠缺,造成B细胞分化,经过增殖形成抗体,细胞功能逐渐减弱,导致外周血中B细胞显著减少,免疫球蛋白表达受到影响,自身抗体分泌减少,最终诱发RA[5]。

CD4+影响T淋巴细胞的发育及成熟,能够加快T淋巴细胞信号转导及活化速度,在免疫应答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6]。若机体淋巴细胞CD4+表达异常,表示可能发生疾病。相关研究显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腔滑液和外周血检测过程中,能够发现CD4+T淋巴细胞活化,同时,炎性因子分泌增加,进而推动了RA的发展[7]。RA患者的CD4+水平提高很可能会导致CD4+T淋巴细胞的活性增强,导致病情加重。

CD8+T淋巴细胞表达不足或者降低导致机体自身免疫功能降低,进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关于CD8+T淋巴细胞在RA动物模型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探讨。CD8+T淋巴细胞欠缺的SCW大鼠模型可诱导早期RA的发生,增加RA患者的患病时间[8]。但CD8+T淋巴细胞欠缺的CIA老鼠模型中未见RA的诱导,由此分析,CD8+T淋巴细胞并未显著影响RA。CD8+T淋巴细胞经初始免疫刺激后才会影响疾病的进程,故在RA初始发生阶段,CD8+T淋巴细胞并不具备显著作用,但在RA效应期间具有重要作用[9]。CD8+T淋巴细胞具有保护、免疫调节等功效。

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例失衡极易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资料显示,对于RA患者而言,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占比明显提高,CD8+有所降低,CD4+/CD8+比值显著提高,故CD4+/CD8+比例失衡直接影响RA的发展及发生[10]。本研究中RA患者CD3+,CD4+,CD4+/CD8+较健康体检者低,说明T淋巴细胞,特别是CD4+T淋巴细胞与RA的发展存在紧密联系,CD4+/CD8+失衡在RA发展中尤为重要,同时影响病情严重程度。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CD4+/CD8+比值也表现为增加趋势,故该项指标在判断RA中具有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CD3+、CD4+、CD8+、CD4+/CD8+在RA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将患者疾病程度清楚的反映出来,从而利于临床医师更好的判断疾病,为临床诊治提供数据参考。

猜你喜欢
免疫性亚群外周血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Atg5和Atg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4型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疣状胃炎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研究进展
寿胎丸治疗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h17/Treg失衡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