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更华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该疾病会导致患者致盲,其中,玻璃体切除术、巩膜扣带术、玻璃体腔注气联合术等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1]。据了解,在行玻璃体切除术、巩膜扣带术治疗后,患者视网膜复位率>90%。随着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不断发展成熟和广泛应用,现已成为视网膜脱离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手段,行该手术时需辅以玻璃体腔填充法,一般用到的填充物有:过滤空气、长效气体以及硅油等[2]。硅油、长效气体作为填充物时,患者术后易引起并发症,如青光眼、白内障等。而以空气作为填充物可有效避免前者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中也越来越受欢迎[3]。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60 例(60 眼)视网膜脱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治疗的应用效果展开探究,具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间收治的60 例(60 眼)视网膜脱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31~69 岁,平均年龄(49.5±6.6)岁;病程4~40 d,平均病程(25.6±7.4)d。其中,5 眼视网膜脱离累及到黄斑;30 眼为PVR A 级,30 眼为PVR B 级;29 眼视网膜脱离范围1~2 个象限,17 眼视网膜脱离3 个象限。所有患者经眼压、裂隙灯显微镜、视力矫正、眼部B 超检查以及前置镜、三面镜、间接检眼镜等手段检查后均确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治疗,手术过程均由同一名有5 年相关治疗经验的眼底外科医生进行治疗,且所使用治疗技术为25G 标准三通道PPV 治疗法。借助于全视网膜镜下,并通过使用Constellation 玻璃体切割仪对患者眼周围以及中央部位的玻璃体进行切除,在曲安奈德辅助下完成玻璃体脱离,然后将玻璃体后皮质部分彻底清除,并将周边的玻璃体彻底切除,使得视网膜变性及孔裂区周围玻璃体牵拉现象完全解除。通过使用重水完成视网膜复位后,使用视网膜激光对患者裂孔周围进行处理,并进行气-液交换,使用笛针将患者视网膜处的液体完全吸除,将穿刺套管拔除,对穿刺口位置进行检查,8-0 可吸收线缝合,防止发生漏气现象,若患者指测眼压为正常水平时,则表明整个手术治疗过程停止。若发现患者穿刺口存在漏气情况,需对穿刺口使用8-0可吸收线缝合,然后其内行注气处理,一直持续到眼压正常为止。术后3~5 d 患者保持仰卧体位,若晶体部位有浑浊现象发生后,需对患者行PPV 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治疗结束后连续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滴眼2 周。
1.3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6~12 个月,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 周、术后3 个月、末次随访时的眼压,气体吸收及视网膜复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手术前后的眼压 术后1 周、术后3 个月、末次随访时的眼压均高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60 例(60 眼)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比较(,mm Hg)
表1 60 例(60 眼)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比较(,mm Hg)
注:与术前比较,aP<0.05
2.2气体吸收及视网膜复位情况 60 例(60 眼)患者玻璃体腔气泡均在术后7~14 d 完全吸收,平均吸收时间为(10.25±2.3)d。所有患者术后1 周视网膜均复位,复位率为100.0%。有3 眼于术后30 d 出现斑孔性视网膜脱离,对患者进行硅油填充并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后,患眼视网膜复位情况均达到良好,到末次随访时,患眼视网膜复位率为100.0%。
2.3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中4 眼出现晶体浑浊,行PPV 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无一例患者发生眼内炎或脉络膜上腔出血等并发症。
研究发现,以硅油作为填充物,虽然能延长视网膜顶压时间,但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术治疗后,患者需长时间保持俯卧位或半卧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复位后还需再次将硅油取出,手术操作非常不便[4]。虽然以硅油为填充物较气体填充物而言对患者造成的视觉障碍较小,但术后患眼屈光度较正常眼有明显差距,硅油长时间存在于玻璃体腔中时,还容易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白内障、硅油乳化、继发性青光眼等[5]。
以长效气体为玻璃体腔填充物时,虽然可以有效避免二次取出问题,但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视觉障碍。另外,术后患者到海拔较高的地方后长效气体会产生明显膨胀,导致眼压增加,进而会导致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如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等症状,从而会对患者视力造成影响[6]。填充长效气体后,患者不适宜到高海拔地区。另外,由于长效气体填充物术后吸收彻底需较长时间,因此会增大患者出现气性白内障的几率。
患眼视网膜裂孔会在玻璃体视网膜术后24 h 内发生完全粘连,这为过滤空气作为玻璃体腔填充物的使用提供了条件。通过行玻璃体视网膜术能使病变区周围玻璃体牵拉以及视网膜裂孔有效解除,并在视网膜裂孔边缘予以激光技术作用,有利于填充术后裂孔闭合[7]。本研究中,通过对患眼裂孔及视网膜病变区域应用激光治疗,术后1 周内所有患眼的视网膜均全部复合。在玻璃体视网膜术中,对视网膜裂孔使用激光治疗前,先应将其周边玻璃体尽可能完全清除,使玻璃体牵拉被解除,但在出现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并再行玻璃体手术时,观察到有新的裂孔出现于玻璃体基底部附近,且在该区域处有部分玻璃体残留。而这部分残留玻璃体在发生收缩时容易导致原来的裂孔再次开放或制造出新的裂孔。
根据此次研究结果可知,有4 眼出现并发性白内障,主要因为:①玻璃体基底处所残留的玻璃体因收缩引起玻璃体切割,引起白内障的发生。②患者年龄问题,发生白内障并发症的患者年龄均>50 岁,而该年龄段患者在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时出现白内障的几率会明显较年轻人高[8]。术前3 例患者患有白内障,术中对这3 例患者均行摘除手术,手术结束后患者并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另外,发现所有患者术后存在轻微的炎症反应,主要是由裂孔周围激光治疗术以及玻璃体手术所引起。术后,60 例患者眼内气体吸收时间长短各不一样,最短7 d,最长14 d,2 周内患者眼内气体均吸收彻底。
通过研究可知,在对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对手术适应证严格把控,手术过程中需对视网膜变形区域及周围的玻璃体清除彻底,防止术后出现并发症,且对患眼视网膜处裂孔进行严格检查,最后对裂孔及周围区域使用激光治疗[9,10]。最后本研究还发现,行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治疗后,患眼视网膜复位效果非常理想。患者术后视力情况良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手术操作简单、可避免患者术后长时间保持俯卧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视网膜脱离患者使用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视网膜复位率高、视力恢复效果良好、恢复时间较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