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东
偏瘫、言语不清楚、视力模糊等是脑梗死恢复期常见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利影响[1]。脑梗死恢复期疾病复发主要与凝血功能障碍、血管内皮损伤等有密切联系,故临床给予具有降脂功效的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控制血脂水平,预防疾病反复发作。但是临床发现,采用单一药物,治疗周期相对较长,不利于缺损神经功能改善。因此在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充分发挥两种药物协同作用,可加快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2,3]。为此,本文选取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研究,在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内容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2019 年12 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50 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依据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25 例。单一组男女比例为13∶12,年龄最大78 岁,最小41 岁,平均年龄(64.38±7.80)岁;病程最短2 周,最长2 年,平均病程(1.03±0.34)年。联合组男女比例为14∶11,年龄最大76 岁,最小40 岁,平均年龄(64.02±8.01)岁;病程最短3 周,最长2 年,平均病程(1.06±0.3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出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经CT 或核磁等检查,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且处于恢复期;②符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适应证;③配合度较高,可确保治疗顺利完成者;④所有家属及患者知晓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血液系统疾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③合并身体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如心、肝、肾等。
1.2方法
1.2.1单一组 接受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8,规格:20 mg×7 片),10 mg/次,1 次/d,每晚睡前服用。连续治疗3 个月。
1.2.2联合组 在单一组基础上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 mg×30 片),100 mg/次,1 次/d,每晚睡前口服,连续治疗3 个月。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 使用Barthel指数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包括10 项,分别为: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满分为100 分,得分与生活自理能力呈正相关。
1.3.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 使用NIHSS评分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包括:意识、凝视、视野、面瘫、上下肢运动、肢体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评分0~42 分,分数与神经功能受损严重度呈负相关。
1.3.3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判定标准:痊愈:NIHSS评分减少≥90%,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显效:NIHSS 评分减少≥50%,但<90%,生活大部分可自理;有效:NIHSS 评分减少≥20%,<50%,生活小部分可自理;无效:NIHSS 评分减少<20%,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 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Barthel 指数(67.92±3.12) 分高于单一组的(56.88±3.2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单一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 治疗前,联合组NIHSS 评分为(13.78±1.18)分,单一组NIHSS 评分为(14.02±1.20)分;治疗后,联合组NIHSS 评分为(3.87±2.12)分,单一组NIHSS 评分为(8.44±2.73)分。治疗前,两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3,P=0.479>0.05);治疗后,两组NIHSS 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11,P=0.000<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单一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9、10、5、1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单一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7、9、2、7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57,P=0.021<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是诱发脑梗死的关键危险因素,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脑梗死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4]。患病后,将遗留诸多后遗症,如肢体运动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和精神障碍,对今后生活造成严重不利影响。目前,临床针对脑梗死研究主要集中于急性期,对恢复期研究较少,导致很多患者疾病反复发作,进一步增加患者的痛苦[5,6]。
阿托伐他汀钙片属于抑制胆固醇合成药物,具有调脂功效,有助于控制病情复发或进一步加重,临床疗效确切。其主要通过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抑制剂,达到阻断血清中胆固醇合成的功效,从而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达到疾病治疗效果。但是口服用药后可能会刺激胃黏膜、损伤肝功能等,故在口服用药期间可服用保护胃黏膜药物,定期检测肝功能,减少对患者的伤害[7-9]。阿司匹林肠溶片属于抗血小板药物,口服用药,能有效减少血液凝固可能性,对预防脑梗死发作具有积极意义,能促进患者尽快恢复。且肠溶片还能减少对胃黏膜刺激,治疗安全性更高。相关研究表示,在脑梗死恢复期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更好[10-12]。为此,本文选取50 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Barthel 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Barthel 指数(67.92±3.12)分高于单一组的(56.88±3.2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 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NIHSS 评分(3.87±2.12)分低于单一组的(8.44±2.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单一组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药物治疗比单一药物治疗更有利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此外,中医认为,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主要是由气血瘀积、肾阳衰弱引起,故可采用针灸方式,刺激相应穴位,促进神经兴奋,更有利于患者恢复[13-15]。在脑梗死恢复期,还应根据肌张力不同,选取不同针灸治疗方式,有针对的解决实际存在问题,康复效果更显著。且针灸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梅颖[10]对此开展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更好,故可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辅助针灸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此外,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疾病反复的关键,故还应加强护理干预,使患者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复发。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恢复期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利于生活自理能力和治疗效果提升,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