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良军
由于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具体发病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治疗方式方面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有效治疗时间[1,2]。本文研究血常规红细胞参数检验在地中海贫血患者病情判断中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 年1 月~2020 年6 月接受治疗的地中海贫血作为研究1 组,缺铁性贫血确诊患者作为研究2 组以及同期接受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各50 例。研究1 组男19 例,女31 例,年龄3~46 岁,平均年龄(23.7±7.5)岁,贫血病史1~18 个月,平均贫血病史(5.2±4.3)个月;研究2 组男21 例,女29 例,年龄4~47 岁,平均年龄(23.4±7.9)岁,贫血病史1~22 个月,平均贫血病史(5.7±5.5)个月;对照组男23 例,女27 例,年龄5~44 岁,平均年龄(23.2±7.0)岁。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于当日或次日晨起,在空腹状态下抽取2 ml 的静脉血液,并置于抗凝管中以缓慢速度进行颠倒混匀,次数控制在8 次左右,将其作为待检测标本,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三组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计数水平等六项血常规红细胞参数进行检测,并且对比六项指标检测结果的阳性率水平。
1.3阳性判定标准 红细胞计数≤3.5×109/L 为阳性,红细胞平均体积≥16%为阳性,红细胞分布宽度≤80 fl为阳性,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6.5 pg 为阳性,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00 g/L 为阳性,血红蛋白≤110 g/L 为阳性[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三组血常规红细胞参数检测结果比较 研究2 组血红蛋白(83.76±3.49)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 度(258.61±8.75)g/L 均 低于 研 究1 组的(102.95±4.26)、(278.16±10.30)g/L,研究1 组均低于对照组的(113.60±4.72)、(332.85±12.94)g/L;研究1 组 平 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1.29±0.85)pg、红细胞分布宽度(61.27±3.59)fl、红 细 胞计数(3.06±0.15)×109/L均低于研究2 组 的(23.27±1.62)pg、(76.94±4.51)fl、(4.29±0.37)×109/L,研究2 组低于对照组的(26.83±2.14)pg、(88.62±4.75)fl、(5.36±0.39)×109/L;研究2 组红细胞平均体积(21.85±4.16)%高于研究1 组的(18.95±2.17)%,研究1 组高于对照组的(10.62±3.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血常规红细胞参数检测结果比较()
表1 三组血常规红细胞参数检测结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研究2 组比较,bP<0.05
2.2三组血常规红细胞参数检测结果阳性率比较研究2 组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体积检测阳性率高于研究1 组,且研究1 组高于对照组;研究1 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检测阳性率高于研究2 组,且研究2 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血常规红细胞参数检测结果阳性率比较 [n(%)]
血常规检验已经成为近年来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诊断方式的一种,在各类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过程中被广泛应用[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饮食和生活习惯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我国贫血的发病率水平呈现逐渐升高的发展态势,其中以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5,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2 组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均低于研究1 组,研究1 组均低于对照组;研究1 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计数均低于研究2 组,研究2 组低于对照组;研究2 组红细胞平均体积高于研究1 组,研究1 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 组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体积检测结果阳性率高于研究1 组,且研究1 组高于对照组;研究1 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检测结果阳性率高于研究2 组,且研究2 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常规红细胞参数水平与正常健康人群和缺铁性贫血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异常,临床上可将该特征作为对地中海贫血进行鉴别的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