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骨科心理睡眠护理管理模式评价

2021-11-16 09:12张杨西贝
安徽医专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骨科外科实验组

张杨西贝

良好的睡眠能保持健康、促进体力恢复,而对于住院患者来讲,睡眠质量也是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的主要参考[1]。睡眠障碍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人体觉醒机制失常及睡眠障碍,引起以睡眠过多、睡眠不足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觉醒和睡眠状态相关的疾病[2]。对于骨科患者来讲,因为对手术风险、手术后遗症、剧烈疼痛、治疗费用等过于担心,所以容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严重干扰睡眠质量,不仅会对手术的有序开展及临床疗效造成影响,而且还会直接影响患者术后康复[3]。因此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来减轻骨科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其睡眠质量,对于提升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及早康复就显得非常重要。本研究主要分析评价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骨科心理睡眠管理模式的构建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20年11月- 2021年1月收治的48例患者,将其设为对照组;另选取我院骨科2021年2月-2021年4月收治的52例患者,将其设为实验组。①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遵医行为良好;意识清醒;年龄≥15岁;首次入院治疗。②排除标准:已确诊具有睡眠障碍;目前或既往有精神疾病。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协会研究批准同意。对照组患者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9.03±14.25)岁;其中28例男性,20例女性。实验组患者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9.41± 14.06)岁;其中30例男性,22例女性。两组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入院后按照相关护理程序步骤为患者提供骨科专科护理干预。

1.2.2 实验组 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骨科心理睡眠管理模式,详细内容如下:

1.2.2.1 多学科协同合作管理模式的建立 核心成员科室主要为药剂科、麻醉科、康复科、骨科;筛选出纳入科室中与骨科密切合作的医疗组,组成专家团队成员。在专家团队成立之后,对其职责进行明确,讨论和分析传统工作模式存在的缺点,构建心理睡眠管理模式,从决策层到实施层,再到保障层,通过层层递进,让各项措施能真正落实。

1.2.2.2 心理睡眠管理路径的建立 专家组成员从分级干预、风险预警、临床评估等方面实施技术革新。①临床评估:在患者入院后,对其近1个月的睡眠状况进行快速筛查,并对其心理状况进行了解,首次评估不能超过入院2 h,保证评估的规范性;评估高危患者,则应在24 h安排专人负责复评,保证能得到准确的评估结果;出院前则应通过再次复评,保证对患者进行动态跟踪观察。②风险预警:根据评估结果,对心理睡眠现状实施危险分级,并设置骨科心理评估危急值报告制度。对情绪障碍进行早期识别,并及时疏导和介入,保证治疗干预的及时性。③分级干预:第一级为行为干预,主管护士为主导。通过共情、倾听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宣传相关的卫生知识;对患者进行劝导,让其严格戒烟戒酒,睡前不能进食浓茶、咖啡等饮料,将小便排尽。日间指导患者开展有氧运动;夜间则注意安静,减少噪音,而且光线应柔和。第二级为物理预防,骨科心理专科护士为主导。持续关怀和关注存在具有中度睡眠障碍或情绪障碍的患者,对主要原因进行探究,同时协助处理,联合应用物理方式让患者保持放松状态,如音乐等,让疼痛降低,让不适感减轻。第三级为药物预防,主管医生为主导。在开展二级干预的同时,联合应用辅助睡眠药物、抗焦虑药物、镇痛药物;坚持加速康复外科“无管、无痛、无血”的基本理念,让患者能及早下床,让生物学因素导致的不适有效减轻。第四级为综合干预,多学科团队为主导。重度睡眠障碍或情绪障碍患者,为其提供综合干预,包括药物干预、松弛疗法、认知行为治疗。责任护士加强交流、巡查工作,落实患者的服药情况;心理医生则为患者提供认知行为干预,介入保证及时;主管医生负责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

1.2.2.3 全程、全面的心理睡眠管理 积极开展心理睡眠知识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药物、疼痛、睡眠、心理等,逐级开展,实现全员参与、上行下效、组织重视的良好管理氛围。制作知识海报粘贴在病房,在患者的公休会宣讲常规模块中纳入心理睡眠,让患者及其家属的参与度、重视度提高。对旧理念进行转变,关注的时间点可以向出院后延伸,保证心理睡眠照护的全程性、连续性。

1.3 观察指标 ①分别于护理前、护理后,选择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量表选择1~4分制,共20项,1.25*统计分数则为最终得分,患者分值越高则表示其焦虑程度越严重[4]。②分别于护理前、护理后,选择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对睡眠质量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入睡时间、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时间,选择0~4分的4级计分法,分值为0~21分,患者分值越高则表示睡眠质量越差[5]。③于患者出院时,通过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如相关知识培训、健康宣教、病房环境等,调查表满分为100分,<60分则判断为不满意,60~79分则判断为一般满意,80~100分则判断为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 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SQI评分及SAS评分比较 护理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而且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症状评分比较(±s,分)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

组别 n PSQI评分 SA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4815.34±4.8711.26±2.51★ 52.91±2.6241.35±3.09★实验组5215.38±5.116.65±1.12★ 51.22±2.7433.66±2.03★t 0.040012.01540.29899.0363 P 0.96820.00010.76560.000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对于骨科患者来讲,不仅需要面对突发性的创伤以及躯体功能障碍,而且还需要面临长时间的功能康复及损伤性慢性疼痛,所以常常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如抑郁、焦虑等[6]。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具体是指在围术期通过循证医学证据证实的一系列优化处理对策,让患者因手术造成的心理及生理创伤应激减轻,促进患者术后及早康复。本研究中,通过为实验组患者提供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骨科心理睡眠管理模式,在多学科团队中纳入骨科心理专科护士、心理卫生专家,不断创新,资源整合,让实践层面实现协作共赢、人员共通,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应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骨科心理睡眠管理模式,能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显著改善。

临床研究发现,术后睡眠障碍会引起阵发性低氧血症、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后疲劳,对术后康复造成直接影响,所以科学和合理的睡眠管理就显得非常关键[7]。本研究利用4级阶梯式干预模式,从心理、生理以及行为等方面入手,对错误信念进行纠正,培养健康的卫生行为,构建安全、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并对手术进行微创化处理,及早拔管或者无管,通过科学的药物干预,让患者的合理需求得以充分满足,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应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骨科心理睡眠管理模式,能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显著改善。另外,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应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骨科心理睡眠管理模式,能减轻不良情绪,提升睡眠质量,让患者身心均处于健康状态,最终提升其满意度。

总之,为骨科患者提供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骨科心理睡眠管理模式,能提升患者睡眠质量,改善不良情绪,并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骨科外科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探讨心理干预应用外科急腹症治疗的效果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