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振兴是我国针对三农领域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党和政府不断摸索各种路子,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众多思路。其中,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十分火爆的产业,其为农村地区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体验式乡村旅游因能够满足游客释放压力、切身体验的现实要求,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但这一旅游模式的打造需要以体验式旅游景观为支持,所以如何营造更为优质的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成为当前乡村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多个角度对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的营造进行了分析,希望为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的科学营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营造
引言
现如今,旅游已成人类生活常态,其不但能够丰富人类人生经历,更能使旅客于旅游途中体验到别样的生活。鉴于体验式乡村旅游能够更好的满足现代人的旅游体验需求,所以受到了大部分都市居民的喜爱。但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营造存在一定问题,如若无法解决,将会为乡村旅游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1.概念简述
1.1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简言之就是基于乡村背景,借助当前的田园风光、民俗风情、聚落形态营造出特殊的旅游场景。因乡村旅游可使都市居民领略到乡村的自然风光,可使都市居民体验到相应文化,是都市居民走出复杂环境,感受简单生活的有效途径,所以受到了都市居民的喜爱。
1.2体验式乡村旅游
在时代发展下,人们对旅游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不再满足于游览,希望全方位参加到旅游活动中,并获得相应的体验、感悟。而体验式乡村旅游就是基于人们期望所营造的一种旅游形式,所以体验式乡村旅游发展是应大势所趋。
2.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营造原则
就都市居民需求来看,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营造需使游客获得体验感,需突出乡村的特色。换言之,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营造需遵循以下原则:具有挑战性、主题突出、场景真实、体验类型丰富、体验具有深度。
3.体验式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的意义
乡村旅游从观光旅游到体验式旅游是时代发展所驱,而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人类于乡村旅游活动中增强了参与感、体验感,且体验理念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如:
3.1创新性尝试
体验式乡村旅游可带给旅客精神层面的满足,可加强旅客旅游体验。对于乡村旅游而言,体验理念是创新性尝试。因国家给予了相应支持,所以农村经济发生变化,旅游经济已成为农村经济主要构成部分。
3.2营造相关氛围
基于体验理念的乡村旅游考虑到了游客感受,进行了相关的景观设计,所以游客可获得深入的旅游体验、旅游感受。此外,因体验式乡村旅游给予了人们需求一定的尊重,所以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营造出相应的旅游空间环境,可加强文化风俗体验互动,可增强游客体验度,使游客获得精神层面的放松。
3.3创新主题开发
体验式乡村旅游旨在实现鄉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可创新主题开发。具体来讲,乡村旅游景观营造时常会出现同质化问题,而体验理念可给乡村旅游景观营造提供新思路,可基于主体需求进行旅游产品开发。由此可见,体验式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可解决当前一些问题,可为主题开发提供全新思路。
4.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现状
4.1景观规划有待改善
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营造的目的是让都市居民感受到不同的乡村景观的特色,然而,现阶段的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营造出现了跟风现象。因没考虑到乡村实际状况、未进行合理规划,所以大部分都市居民在旅游时无法获得理想感受。倘若乡村无法进行合理规划,无法基于自身特点进行发展,会使体验式乡村旅游陷入混乱状态。
4.2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大部分游客在旅游时喜欢居住民宿,因民宿可切实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郊区及农村进行了跟风,打造了一些民宿,但因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服务相对落后,无法带给游客理想体验,所以无法留住游客。
4.3文化特色不够明显
本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瑰宝,然而,进行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的营造时,乡村会摒弃本土文化,引入一些城市化的东西,如:会在乡村打造故宫、天安门等建筑。在这种情况下,游客无法获得旅游体验,甚至觉得自己又进入了城市,进而对旅游景点产生了不好的印象。
4.4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进行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营造时,乡村居民因缺乏审美选择了盲目跟风,导致了同质化现象。在这一背景下,各大乡村旅游景点呈现出了同一状态,是无法满足旅客需求的。
4.5走向误区
某些乡村景区认为,传统的就是最好的。于是,在打造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时,会选择回归传统。如:建筑物回归传统、居民穿着回归传统,根本没有挖掘出传统文化的优势、内在性质。因这一观念存在误区,所以制约了体验式乡村旅游的发展。
4.6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
虽然乡村旅游是国家提出的带领乡村居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但国家并未提出系统的规划、保护,在进行开发利用时,并未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修复能力,所以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
5.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营造方法
5.1完善景区规划
为使都市居民于旅游过程中获得相应的体验、感受,为使体验式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在营造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时,需制定完善的景区规划。首先,乡村需对本土特色进行挖掘,要基于本土特色确定主题。在确定主题后,可围绕主题营造具有氛围。如此,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才能发现景观的独特之处,才能对景观形成相应的印象,才能结合当时获得体验、情感形成相关记忆。其次,为使景区规划设计符合受众群体需求,需提前明确服务对象。在明确服务对象及其年龄段后,可以推出不同的服务体验。第三,需推出景观规划路线。景观规划路线的明确可为时间有限的都市居民提供体验、游览的保障,可使都市居民完整的进行景观游览。在进行景观规划时,乡村需考虑到各种因素,续将环境与人文景观有效结合。第四,营造原真氛围。进行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营造时,需明确其魅力,即: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具有原真性特征。因此,乡村旅游景观营造需基于传统文化传承及本土特色体现。具体来讲,乡村需将本地的布局维持好,需给予自然环境保护,需呈现出自然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如此,游客才能体验到真实的乡村生活,才能与自然融为一体。
5.2突出乡村特色
想要使乡村旅游景区脱颖而出,就需体现出乡村特色。而突出乡村特色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又叫本土文化,是乡村特有的一种文化,可带给旅客独特的感受,可为旅客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在进行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营造时,需先对本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然后利用本土材料、本土技艺进行景观营造,如此,才能营造出独特的景观,才能体现出当地的特色。②景观特征。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元素,在进行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营造时,乡村可利用这些元素,体现出景观特征。如此,不仅可以增强景观的独特性,还可给游客带来独特体验。③需维护生态环境。体验式乡村旅游是为了让都市居民缓解自身压力,远离忙碌的生活。所以在进行乡村旅游景观营造时,需将可持续发展重视起来,需将相关物资利用起来,要尽可能实现物资利用效益最大化。具体来讲,需将生态环境的维护重视起来,要借助当前的环境制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比如,乡村可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可以给予乡村古老的树木一定的保护,可以对车流量进行控制。如此,乡村特色便可体现出来了,旅客在旅游期间就能获得独特的旅游感受,就能体会到乡村生活的惬意,感受到陶渊明笔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5.3完善配套设备
基础设备是否完善可直接影响到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营造,可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发展。所以,完善配套设备是应大势所趋。首先,政府需发挥出主导作用,部门需发挥出联动作用,社会需参与到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营造中,需建设旅游村的各项功能。比如,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营造需落实“四化”,即:基础设施城市化、配套设施现代化、农村景观生态化、交通便利化。就基础设施城市化而言,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营造可从道路、水电、垃圾处理、清洁能源、指示牌等入手;配套设施现代化可从引入有线电视、开通宽带、建设卫生服务站入手;农村景观生态化可从保护生态环境、改造农房入手;交通便利化指的是开通公交路线,使各大城市居民可直達旅游景区。
5.4需加强互动
体验式乡村旅游重点在体验,旨在通过行走使旅客获得体验,感受到美景。也就是说,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营造需注重游乐互动化,需使游客参与到体验过程中。具体来讲,乡村景区可设立农耕文化体验区,使游客通过亲手操作感受到农耕文化,体会到农业精耕细作有怎样的特点。在这样的乡村景区中,游客可体验到乡村美景,可获得相关的感受,可体验到乡村生活的趣味性。乡村景区还可开辟美食制作区,将当地美食进行推广。鉴于游客对当地美食制作方法不是太了解,所以当地人需给予游客一定的指导。通过动手、品尝,游客可获得心灵的满足,可获得愉悦感。由此可见,加强互动可使游客近距离体验乡村生活,可将游客的景观感知力激发出来。
结语:总而言之,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并不是随随便便的摆放几个建筑物,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在进行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营造时,需考虑到旅客需求,需增强互动。比如,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营造可从上面提到的几种方法入手:完善景区规划、突出乡村特色、完善配套设备、需加强互动。如此,便可营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景观,便可营造真实的乡村氛围,便可使旅客于旅游过程中获得深度体验,便可使游客情感需求得到满足,便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便可使游客获得精神享受,便可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砚梅,周韫慧.体验式乡村旅游景观营造探究[J].现代园艺,2016:110-111.
[2]张阳阳,刘福智.体验式旅游开发手段下的乡村景观改造探究[J].现代园艺,2018:73.
[3]崔恩齐 马岩.浅谈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的内涵及原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67.
[4]滕志杰,胡卫伟.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的景观打造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87-90.
[5]孙一卉,毛縯韬.浅谈浙江省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成功经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4:145-146.
作者简介:吕沛松,1994年9月,男,汉,河南新乡人,硕士,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研究方向: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