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艳燕
【摘要】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科目,新课改的标准和要求对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课件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探究、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语文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还要通过融入生活经验来巩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基础。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中人文性和工具性要注意统一性,保证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阅读;全应用性;工具性;人文性
在新课改的标准和要求下,要求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来丰富自身语言进行积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语文课程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教养和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只要关注语文的工具性,还要求要人文性共同发展,所以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语文阅读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性进行详细论述。
一、语文阅读应用性的概念
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因为语言是日常交际工具,是可以帮助人们表达思想感情和传递文化的工具,所以语文的教学任务是教学生使用语文进行交流,使用语言进行自我表达从而进一步积累语言词汇量。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对象,包括人的尊严,信念、个性、价值等方面,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是指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内心的真实想法,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保证语文阅读应用性的统一性
(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丰富字词教学
学习识字是保证语文阅读的基础,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汉字都代表了中国历史文化,所以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重视,有助于学生对于这一对于字词的累积,坚持每天积累新的字词。对于高中生而言,要注意对生僻字的教学和积累,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发现生僻字并进行查阅累积以外,还要帮助学生对于陌生字词的认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意思的基础上,走进文章作者的心里去感受人物形象,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例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章内容三者的综合教学,那么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所有的综合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全面成长,所以教师作为引导者一定要引导将学生和文章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紧密联系的基础上,了解文章、了解人物形象,并在学习阅读中有所感悟,进一步到阅读积累的目的。所以一定要重视阅读教学中的读和背,代替传统的默读方式,并且重点教会学生在感受文章魅力和人物形象基础上,要重视读后感悟输出的阅读习惯,重视感悟输出才能让阅读教学有结果,组织学生进行感悟分享,才能互相成长和发展。
(二)重视课外阅读教学
对于高中生来说,一定要注重课外阅读,因为课内的阅读已经不能满足高中生的需求,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传输课外内容教学,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课外知识学习来丰富知识储备量,为阅读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可以组织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旨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结合课内课外阅读知识丰富学生文化素养,感受语文文化的知识魅力,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帮助学生真正的从走进语文课程中去,既提高了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也在学习中体会到知识的内涵,帮助其更深层次的发展,进一步形成高素质全方位发展的人才。
例如,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是教学的载体,通过语言文字才能让学生感受人文的魅力,语文一直是与人性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以真正让学生感受语文人文性的方式是通过在阅读中感受的。如《老人与海》一文,就是用过强烈的人文情感打动每一位读者的,通过真情实感的语言文字的描述体现出来,通过对学生展示文章细节,教师通过一次次的问句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和文章、作者产生共鸣。在阅读中的实践让学生能够更强烈地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真情实意,再一次深深地感受情感的冲击和洗礼。所以由此可见语文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合理使用教材为学生搭建学习语言文字的平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运用语言,从而升华人文内涵,帮助提升语文阅读课堂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阅读中,工具性和人文性充斥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发展,这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日常坚持累积和循序渐进,在新课改的标准和要求下,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作为阅读教学载体,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人文情感,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文章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學生也可以在学习中更自由地成长和发展,教师也一定要时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忘教学目标和使命,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为国家培养契合时代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袁菊,凌宗伟.必须坚持“四个重视”:阅读、积累、思考、表达——袁菊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17):4-11.
[2]高原.阅读教学中创造性误读现象的客观存在及层次——以《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17):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