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生源需求的食用菌教学研究

2021-11-15 15:14贺谊红冯彦娟张小华
食品界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因地制宜

贺谊红 冯彦娟 张小华

摘要:食用菌栽培需要一定的技术,因食用菌栽培人员多数没有系统学习食用菌栽培知识,导致食用菌栽培数量或质量下降。高职院校培养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人才尤显重要,鉴于现在高职食用菌教学未充分考虑学生来源,致使学生对此门课程缺乏兴趣;因学生来源地气候环境等条件的不同,导致教授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学生毕业回当地创业后有时用不上。所以在教授食用菌课程时,应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本制宜。

关键词:食用菌栽培技术;学生来源;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本制宜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今社会,人民对食物的要求已经从吃饱转变为吃好、吃健康。食用菌作为一种具有高优质蛋白、低脂肪的食材越来越受到大众欢迎。从食用菌的发展历史来看,过去的食用菌生产主要集中在农村,生产者大都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多数没有系统学习过食用菌栽培知识,导致食用菌栽培数量或质量下降。高职院校培养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地方人才尤显重要。

1.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录取分数较低,在中学阶段对学习失去了一定的兴趣,对自己的能力也失去自信心,因此对学习产生懈怠情绪。针对以上情况,理论教学上采取任务驱动预习法及课堂评价计分法以达到增强学生自信心、热爱本课程的目的。针对学生来自不同地域的特点,安排不同的适用于生源地食用菌栽培實训方式,从而使学生毕业返乡后具有自主创业及就业的能力。

2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主要面向返乡就业、基层农技推广、自主创业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适合本地的食用菌制种、食用菌生产、食用菌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食用菌保鲜加工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独立完成适合本地菇种从试管种到子实体的栽培技术。培养团队精神及责任感,能在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课程内容

以增强学生学习能力,适应学生来源地环境栽培模式,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来调整食用菌栽培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课程教学内容整体设计为 5 个教学模块共32学时。(1)食用菌概述(理论课2学时);(2)食用菌生物学基础(理论课2学时;实训课2学时);(3)适应地方的食用菌制种与菌种保藏(理论课6学时;实训课8学时);(4)适应地方的食用菌生产(理论课4学时;实训课穿插于食用菌制种与菌种保藏等章节);(5)适应地方的食用菌保鲜加工(理论课2学时;实训课2学时)。

4. 教学实施

4.1 教学方法

4.1.1 因人制宜

食用菌课程虽以实践教学为主,但还需理论知识做基础,食用菌课程理论知识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当前教学模式虽不再是单向授课模式,多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但仅仅是个别活跃的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深度理解知识和得到启发,而大部分学生疏于理解。食用菌课程前期教授的内容为概论及食用菌生物学特征等基础理论知识,其对食用菌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学生积极性不高、懒于学习,作为教师,课前要布置每个学生针对下节课的内容做PPT并记录于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在下节课前一天上午于QQ群中发给教师。教师批改学生PPT并评出优秀PPT。上课时,先请一个做PPT最优秀的学生上台讲解,讲完后再请每一个学生将自己PPT与其进行对比,并指出不足的内容并阐述。教师根据学生的阐述进行点评,并对PPT课件做得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对PPT课件做得稍差的学生进行鼓励。

4.1.2 因地制宜

食用菌栽培品种一般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高职院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其家乡的气候环境条件也不一样。实训教学中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来自什么地方,让每个同学依据本地气候选定栽培品种进行栽培。选定栽培品种的同时要求学生顾及选用食用菌有草腐菌品种也有木腐菌品种;有变温性品种也有恒温品种。例如,来自气候偏暖南方地区的学生可以选栽草菇及凤尾菇。来自气候偏冷北方地区的学生可以选栽双孢蘑菇及金针菇。学生通过栽培以上品种可以举一反三地掌握各种类型食用菌栽培技术。讲解食用菌保鲜加工实训课时,首先了解学生家乡食用菌生产状况,如当地某种食用菌供大于求的情况,要求学生课前根据食用菌保鲜加工理论知识提出解决方案,结合学校的实训条件筛选出最佳方案。以最佳方案作为食用菌保鲜加工实训课内容。以上实训课既锻炼了学生实操能力,还使理论联系实践得到充分体现。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回到家乡便可实施;学生回到家乡也可作为技术人员进行就业或为地方扶贫作出贡献。

4.1.3  因本制宜

食用菌是一类可食用的大型真菌,种类繁多,目前可以人工栽培的食用菌达60多种,其中有10多种已经实现了工厂化周年栽培,如金针菇、双孢蘑菇、真姬菇等。

国家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需要越来越多人才投身于基层建设,高职学生队伍庞大,其就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一方面,接受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社会分层中处于不利地位,在社会资源获取等方面也处于劣势。另一方面,农村籍高职学生占高职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农村籍高职学生与城镇籍高职学生对比,他们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家庭资本、人力资本较少,在择业与就业上趋于劣势。综所上述,食用菌品种丰富,为就业及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但工厂化生产投入巨大,对于刚毕业的高职学生而言,创业无疑是很难的。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栽培技术教学就非常必要。

食用菌生产实训课时,让学生结合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选定食用菌品种、食用菌栽培料、食用菌栽培设施。食用菌栽培料一般为棉籽壳、木屑、稻草、粪草等。例如,生源地在稻草主产区可选用适合稻草栽培的食用菌品种进行实训操作,有利于今后创业降低生产原料成本;如生源地有闲置大棚或闲置厂房,学生在校可选用实施栽培模式进行实训操作,有益于以后创业降低栽培设施成本。

4.2 学情与学法

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训的学法。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综合分析能力较弱,但对于实践操作非常热衷以及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生活方式信息化的心理状态特别采取了任务驱动学习法、合作探索法、实践操作法、知识迁移法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真正做到教、学、练、做合一。

4.3 课程考核方法

教学中要注重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和考核的完整性,其中理论考核占30%,考核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实训过程及结果考核占55%,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规范程度;考勤与课堂表现考核15%,考核学生学习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5. 教学效果、存在不足与改进

在基于高职生源需求教授食用菌栽培生产技术中,注重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本制宜的理论及实践技能培养。通过预习任务驱动课堂师生点评评比,学生掌握了食用菌栽培基本的理论知识;通过依据生源地实际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并能够进行菌种的生产、发菌和出菇管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据分析及毕业论文撰写的能力都有很大提升,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基于高职生源需求教授食用菌栽培生产技术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食用菌栽培是一个生命过程,期间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对接种、制袋、培养及出菇管理技术要求每个环节不能出错。32课时于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食用菌课程是非常不够的。其次,教学实训场所不能满足课程需要。最后,有关食用菌的课程因为学科分类混乱导致较多高职学校不重视,致使课程得不到拨款建设,导致实验设施设备不足。课时的增加、实训场地的增加、实验设施设备的增加无疑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食用菌、热爱食用菌和从事食用菌创业的热情,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因地制宜
乡村学校少年宫
贵州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因地制宜 张弛有度
浅析旧建筑改造中的“绿色”
侯俊明教授运用肝胃同治法治疗乳痛症经验
城市红绿灯设计及行人管理缺陷研究
立足乡村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研究
谈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展三亚市高校体育
贫困山区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大班中的“小班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