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龙斌
摘 要:在名著阅读导学中,可以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将目标具体细化,引领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强化积累,突出运用,提高语言能力;拓展广度,挖掘深度,提升思维品质;注重体验,培养情趣,提升审美品位;弘扬传统,借鉴先进,提升文化素养,将细化的目标踩点落实,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名著阅读 语文核心素养 目标细化 踩点落实
在名著阅读这个综合性、个性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如何真正多层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认为,在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过程中,必须把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目标。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与规范,围绕核心素养将目标具体细化,引领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踩点落实。
温儒敏先生曾将语文核心素养概括为“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分别阐述。
一“、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强化积累,突出运用,提高语言能力
名著的价值首先在于它们是语言的典范。教师要积极引导、推动学生在名著阅读中自觉主动地积累词句,力求学以致用,由形及神地进行模仿训练,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目标细化与踩点落实的具体策略如下。
要求学生摘抄名著中的精妙成语、歇后语、俗语等,不必释义,但可在理解后进行造句运用练习。遇到一些与内容理解相关的生僻词语,要学会查找注释、补充资料或进行网络查询。
中国古典名著中可能会有大量文言句段和古典诗词,对一些冗长乏味或晦涩难懂的,可跳读而过,对一些经典片段或精美诗词,比如《三国演义》的篇首诗和三顾茅庐的 “隆中对”片段,要引导学生细加品读、理解并大声朗诵。
读到名著中一些生动、优美的精妙句子要停顿下来细加品味、咀嚼,觉得口有余香的可以做一些摘抄,并赏析其中运用的修辞,比如《骆驼祥子》中“祥子哆嗦得如同风雨中的树叶”,还可要求学生按自己的兴趣每周仿写两到三处, 也可定期集中进行仿写训练。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名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与生动性,比如《红楼梦》中宝钗夸袭人针绣的“好鲜亮活计”中的“鲜亮”一词“,林黛玉已摇摇地走了进来”中“摇摇”一词。
引导学生注意体会人物的语言与行为必须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具有鲜明的个性,比如《水浒传》中的李逵与林冲。
要求学生留意名著阅读时遇到的精彩描写片段, 并加以诵读体会,特别精彩的可以摘抄。要能分清不同的描写类型,理解品味方法,并能进行仿写练习,教师可定期组织交流及集中的仿写指导与训练。
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拓展广度,挖掘深度,提升思维品质
真正的阅读是阅读者与作者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思想交流与思维碰撞。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如果全身心地投入,一定不会只关注情节的浮光掠影,也不会只停留在语言层面的浅尝辄止,一定是由表及里、由果究因、透过现象探视本质的深入思考,是由此及彼、贯古通今的横向联系与纵向比较,是由冥思苦想而至洞若观火的思悟过程。因此,在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的训练与提升。在理解、思辨名著内容的基础上,组织一系列的训练与讨论,使学生不同方面的思维能力获得发展与提高,并在深度、广度、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方面提升思维的品质。目标细化与踩点落实的具体策略如下。
初中阶段的学生直观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各有擅长,在名著阅读中可以进行一些强化训练,使其全面、平衡。对于形象思维较弱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复述名著中的优美景色和动人画面,想象人物的特征或当时的场景, 以身入境地体会书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活动,提高感性的形象思维能力。而对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强化理性的逻辑性强的探究与推理思维训练,比如画思维导图就是很有效的一招。
可以根据作品内容设计一些探究性思维训练。比如读完《水浒传》,给较长时间让学生思考、探究并讨论:水泊梁山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如何看待宋江这一人物?对初中生而言,这是两道综合性较强、有一定深度的思考题,需要学生从名著中“走出来”又“走进去”。通过思辨与讨论,学生不仅获得了答案,更锻炼、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 对“任何人都不能突破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的唯物史观和一分为二、矛盾统一的辩证法要旨也有了初步的认知。
可以根据不同的作品,通过不同的训练,让学生学会不同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比如在《骆驼祥子》的阅读中,设置“探究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这一思维训练,让学生学会从内、外两方面由果探因的思维方法,并提高分析归纳能力。再如探究《简·爱》中的简·爱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冬妮娅的异同,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比较勾连、求同辨异的思维方法。再如阅读《水浒传》时设置“今天的我们如何看待与评价鲁达拳打镇关西的行为”这一思维训练, 让学生学到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物与由古及今、拓展延伸的思维方法。
在平时阅读中,可以集中组织名著专题探究等思维训练,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甚至辯论,相互启发、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由一个人物联系到另一个人物,由一部作品延伸到另一部作品,不但可以更好地拓展思维的广度, 挖掘思维的深度,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和灵活, 观点更加新颖和富有独创性。只有如此,思维的品质才能真正提升。
三“、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注重体验,培养情趣,提升审美品位
名著经典的创作是美的创造,其中包含和融合诸多美的元素:从自然风景美到人造园林美;从人物外在的容貌美、服饰美到物内存的气质美、情感美与精神美;从色香味俱全的饮食文化美,到飞檐画栋的建筑美,再到不同时代、地域的风俗文化美和礼仪文化美;还有作品本身,从辞藻的色彩美到语言的音韵美,从扣人心弦的情节美到含蓄隽永的意蕴美……可以说名著就是美的结晶,是多种美的元素融合而成的精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名著就是对初中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绝好教材。
广大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名著作品的审美教育功能, 让学生充分感受名著呈现的种种不同的美,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对名著作品中展现的各种不同的美进行审美鉴赏,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审美创造能力。
目标细化与踩点落实的具体策略:
在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各种丰富多彩的美:秀美壮观的山水风光,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美景,精雕细琢的园林建筑,热情淳朴的民俗风情,华美的服饰,珍奇的酒宴,倾国倾城的容貌,超凡脱俗的气质,虚怀若谷的胸襟,感天动地的情意……还要让学生把感受到的这些美重新描述出来,并说说自己感悟到的这些美的内涵与意蕴——它们美在哪里。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获得丰富而细腻的审美体验与审美感悟。
在阅读欣赏名著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作品展示出的各种不同的美,还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美进行理性的评价与鉴赏。比如读到《海底两万里》中迷人的海底景色,《湘行散纪》中秀丽的湘西风光,《水浒传》中壮美的水泊梁山,让学生评价、鉴赏:这些自然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它们是一种怎样的美?你读了之后有何感受?通过这些评价与鉴赏,学生对什么是自然风光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体悟。尤其强化对人物美、人性美,特别是人物情感、气质、精神等内在美的审美鑒赏与评价。比如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阅读中,让学生对书中冬妮娅、丽达、达雅三位女性进行比较性审美鉴赏与评价;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的阅读中,让学生思考讨论孙少安、孙少平、田晓霞、田润叶、贺秀莲等这些人物身上各有哪些美的闪光点?通过这些审美活动,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美,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真正读懂一本书,往往要从书中跳出来,从总体上进行回望,才能看清它的全貌。品味它的语言文字之美,思考它深刻的主题思想,透视它深厚的文化底蕴,烛照它丰富的美学内涵,才能真正体悟、领会它的美学价值。比如读完《骆驼祥子》,我们再回看这部作品:它凝练、精当、生动的遣词造句,富有“京味儿”的语言;它通过祥子的目光逼真地再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老北京的世道人心、风俗人情,具有很鲜明的北京文化底蕴;它揭露“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深刻主题;它关注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悯情怀;它鲜活而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这些审美回望让我们烛照到这部名著丰富而深厚的美学内涵。
名著作品往往全方位地再现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情与世间百态,书中人物汇聚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在阅读名著作品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辨别,欣赏并学习作品中高雅的美,接受其熏陶,不能过于关注作品中反面人物的“低俗趣味”,坚决地摒弃、远离它们,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品位。比如在阅读《水浒传》《镜花缘》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抱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在名著阅读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名著中表现美的方法,学会运用审美联想与审美想象再现美、升华美甚至创造美。比如阅读《白洋淀纪事》中的《芦花荡》后,让学生脑补老人在水下勇敢、敏捷、无畏地用铁钩打击日本鬼子的情景,再现老战士的壮美形象,并让学生想象战斗结束后芦花荡中美丽的晚景、夜景, 结果学生创作出了不少生动而有美感的作品,说明他们的审美鉴赏与审美创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弘扬传统,借鉴先进,提升文化素养
文学作品是文化的载体,名著经典是经过时光淘洗、年代挑选的精品,是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也是学生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绝佳素材。学生在名著阅读中一定会观望到不同文化闪现的耀眼光芒,感受到各种文化的迷人魅力。我们既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中华传统名著,体会中华文化之美,又要引领学生广泛阅读外国优秀名著,感受、理解不同民族、区域的文化,更好地认识这个多彩世界,借鉴学习名著作品中的先进文化,提升文化素养。目标细化与踩点落实的具体策略如下。
中国古典名著中有很多古代诗词,其中不乏精品。我们要引导学生加以诵读品味,也可对这些诗词的意境、情感、表现手法及作用作适当的讲析,让学生体味中华传统诗词文化之美,产生兴趣并继承与弘扬。比如《红楼梦》《水浒传》中有很多诗词,或描述、评价人物,或表达作者感慨,或抒发人物情思,很值得品读玩味。还可把名著中的诗词与课本里的诗词勾连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理解,感受中国诗词文化一脉相承、纵横通达、博大精深的魅力。
中国古典名著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古代民俗、礼仪文化:有诗词歌赋等雅文学,有神话、俗语、俚曲、酒令、对联、谜语等俗文学,还有书画、歌舞、游艺、骑射、对弈等多种文化样式。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关注并考察这些千姿百态的传统文化样式。比如《红楼梦》《水浒传》两部名著的人物取名,体现了传统的姓名文化;涉及的各种礼节,从家庭到朝廷到江湖,体现了传统的礼仪文化;还有酒令文化、茶道文化……《西游记》中不同地区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还有众多名著里出现的各种传统节日、风土人情,体现了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通过有意识地关注、考察,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正爱上中华文化。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现当代文学名著,学习并弘扬这些名著中蕴含的革命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人性美的当代先进文化。比如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红岩》,可以学习革命先辈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阅读《平凡的世界》, 可以学到新时代青年不怕艰苦、发愤进取、乐观坚强、充满理想的、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善良、正直、坦诚、守信等美好品质,可以从不同人物身上感受到各具特质的新时代的人性美,并得到健康纯洁的人生观、价值观、友谊观、爱情观的熏陶。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外国名著,接触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文化,感受不同文化的特色与魅力,增加文化阅历,拓宽文化视野。比如阅读泰戈尔的《飞鸟集》和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可以分别感受到浸润佛教气息的印度文化和高寒雪地丛林中粗犷而坚强的俄罗斯文化,领略异域文化的魅力。阅读《简·爱》可以感受到欧洲的庄园文化,感受到英伦国度的绅士风度和淑女情结,可以辨析出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更可以批判性地学习与借鉴,从女主人公身上得到人生与爱情的启示。
名著阅读是学生实践与体验的大舞台,学生是演出的主体,语文核心素养的诸多方面及具体目标就是一个个角色,只有把一个个角色都演“活”了,才是一台精彩的大戏。
参考文献:
[1]张旭. 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名著阅读指导策略[J]. 语文天地:初中版,2020(2).
[2]谭敏. 阅读古典文学名著,培养语文核心素养[J]. 青春岁月,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