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乐彦, 喻 洪, 谢 影, 鲁 昕, 周 毅, 罗 垚, 徐 波, 张远彬, 黄春萍,7, 付志玺,7,8*, 于树华,7,8
(1.四川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610101; 2.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翁达国有林场,四川 甘孜626000;3.成都海关技术中心,四川 成都610103; 4.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中药资源与种植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5.中国科学院 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 成都610041; 6.中国科学院水利部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 成都610041;7.四川师范大学 植物资源应用与开发研究所,四川 成都610101; 8.四川师范大学 川西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610101)
课题组承担了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下达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任务,该项目以摸清掌握我省中药资源为总体目标,借此契机,课题组深入到普查的空白点及药用植物丰富地区进行资源考察,整理四川省中药资源本底,重点对四川省产的菊科标本展开了一系列分类名录、标本等的梳理工作.在整理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CDBI)的菊科标本的工作中,查阅已有志书及文献资料后[1-3],经与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成都山地所、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药资源与种植研究所检查并讨论,发现菊科旋覆花族六棱菊Laggera alata(D.Don)Sch.-Bip.ex Oliv.在四川省分布的新纪录,该物种的发现,是四川省药用植物资源的有效补充,为进一步保护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基础性资料.现报道如下.
文献引证及标本引证:六棱菊Laggera alata(D.Don)Sch.-Bip.ex Oliv.in Trans.Linn.Soc.39:94.1873;C.B.Clarke,Comp.Ind.91.1876;Forb.et Hemsl.in Journ.Linn.Soc.Bot.23:422.1888;Merr.in Lingn.Sci.Journ.11:61.1932;Chang in Sunyats.3:288.1937.-Erigeron atatumD.Don,Prodr.Fl.Nepal.171.1825.-Conyza alataRoxb.,Hort.Beng.61.1814(nomem nudum),et Fl.Ind.ed.2.3:430.1832.-Blumeaalata(Roxb.)DC.,Prodr.5:448.1836;Benth.,Fl.Hongk.177.1861.-Vernonia alataHeyne ex DC.,Prodr.5:448.1836.-Inula exiccataLevl.in Fedde,Repent.Sp.Nov.11:304.1912.-Triplostegia epilobiifoliaH.Lév.Bull.Acad.Int.Géogr.Bot.25:13.1915.-Laggera angustifoliaHayata,Ic.Pl.Formos.8:54.1919.-Laggera alata(D.Don)Sch.-Bip.ex Oliv.var.angustifolia(Hayata)Yamamoto in Journ.Trop.Agric.9:84.1937.
据相关志书及名录记载[2-3]:六棱菊属约17种,中国分布2种,生于旷野、路旁以及山坡阳处地,其分布于非洲东部、亚洲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印度、斯里兰卡,中国国内广泛分布于东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北至安徽、湖北,其中,并未明确提及四川省的分布.因此,本报道确认成都生物所植物标本馆的该份标本(CDBI0143853)为四川省新记录,其采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此外,作者之一的张远彬研究员在攀枝花也发现该种的分布(私人通信),其与翼齿六棱菊Lag-gera pterodonta(DC.)Benth.极为接近,前者茎翅无齿,而后者茎翅具粗齿或细尖齿.
省级新分布纪录引证标本:Sichuan(四川):Jinyang(金 阳),G.H.Yang(杨 光 辉)14372(CDBI0143852).
图1 六棱菊标本Fig.1 Specimen of Laggera alata.
四川省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势复杂、气候条件多样,近年来,四川菊科物种分布新纪录种屡见报道[4-8].新记录种的发现不仅说明了四川省植物资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从侧面还说明我国植物考察工作在川西南地区开展较为薄弱.受客观条件限制,对许多植物类群的研究均局限于标本观察,而非深入开展野外调查.本文基于标本馆的工作,通过文献梳理、腊叶标本筛查,发现了四川省六棱菊属新纪录种六棱菊,为丰富四川省药用植物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8].六棱菊药用有祛风利湿、活血解毒的功效,内服主治风湿关节炎、闭经、肾炎水肿等;外用于跌打损伤、烧烫伤、毒蛇咬伤和皮肤湿疹[9].今后,应当深入地开展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开发研究工作,实现对其资源的合理运用.
致谢四川师范大学川西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科技项目(2020CXZX003)、九寨沟地震灾区珍稀动物受损栖息地林草植被快速修复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九发行批(2018)128号)对本文给予了资助,谨致谢意.感谢成都生物所标本馆工作人员对研究工作的帮助;感谢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处及四川省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与种植研究所对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大力支持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