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现状考察与热点综述

2021-11-15 05:34:50孔令帅范永胜
比较教育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研究教育

孔令帅 范永胜

近十年,我国比较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和新经验,同时也为比较教育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肩负崭新使命、承担更多责任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我们如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继续开拓创新,进而促进比较教育研究的长足发展,是每一个比较教育学人都应该考虑的问题。缘此,本研究以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为研究基础,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从热点研究领域和前沿研究主题两个方面考察了近十年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内容现状,力图科学、客观地展现我国比较教育领域的知识特征和研究热点,以期为后继研究者提供有益信息,拓宽研究思路。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为数据源,进行数据的收集。通过CSSCI数据库的高级检索功能,时间段设定为2011-2020年,分别以《比较教育研究》和《外国教育研究》两本期刊为文献来源进行检索,共得到文献3 466篇。剔除访谈、对话、书评、新闻简讯、会议综述等文章后,剩余学术论文3 436篇。将题录信息(包括作者姓名、研究机构、基金项目、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全部下载并进行格式转换,即得到了本研究所需要的样本数据。

选择《比较教育研究》和《外国教育研究》刊载的文献作为样本数据,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第一,《比较教育研究》和《外国教育研究》都是月刊,每月一期的刊文速率使其汇集了我国比较教育领域大量的优秀研究成果。第二,根据布拉德福文献离散规律,某一学科的关键文献大都集中于少数核心期刊。①邱均平. 信息计量学[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110.《比较教育研究》和《外国教育研究》是我国比较教育领域中两本权威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无论是总下载次数、总被引频次还是复合影响因子在国内教育学类期刊中均名列前茅,刊载的文献在比较教育领域内也产生了很高的学术影响力。因此,无论是看论文的数量还是质量,《比较教育研究》和《外国教育研究》刊发的文章都具有很好的代表性,能够完整地反映出我国比较教育领域的研究进展。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知识图谱可视化的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近十年,我国比较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本文选取的样本数据有三千余篇论文。若通过人力对这些文献进行阅读和分析,耗时耗力,并且研究结果的主观性色彩浓厚,只能收获事倍功半的效果。而知识图谱作为科学计量学的一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了数学、图形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技术,能够将复杂的信息和知识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知识计量和图形绘制而直观展现出来,揭示知识领域的动态发展规律,为学科研究提供切实的、有价值的参考。②秦长江, 侯汉清. 知识图谱−−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新领域[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9, 27(01): 30-37.

本研究选用的分析工具是CiteSpace V(5.7.R2)软件。CiteSpace(引文空间)是由美国费城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博士应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它主要基于共引分析理论(Co-ciation)和寻径网络算法(Path Finder),对特定领域文献进行计量,以探寻出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及其知识拐点,并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图谱的绘制来形成对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的分析和学科发展前沿的探测。③陈悦, 陈超美, 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02): 242-253.

二、基于关键词共现的热点研究领域分析

(一)关键词共现及高频关键词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篇学术论文内容的高度凝练。通过对关键词进行共现网络分析,可以反映出不同关键词之间的关联强度,进而发现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研究热点。将样本数据导入CiteSpcae V(5.7.R2)软件中,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时间跨度设定为2011-2020年,时间切片设为1年,运行后,得到如图1所示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图谱中各个圆圈的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多少,圆圈越大说明相应关键词出现次数越多;字体大小体现的是该关键词中心性的强弱,字体越大表明相应关键词的中心性越强,也就是说该关键词在共现网络里的影响力越大。①王素, 邹俊伟. 1970~2010年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之演进−−基于科学知识图谱方法的实证分析[J]. 外国教育研究, 2011,38(09): 37-44.

图1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限于篇幅,笔者仅列出了出现频次排名前20位的关键词信息(见表1)。

表1 出现频次前20的关键词信息

(二)热点领域解读

回溯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分析每个维度研究的重要问题和具体内容发现,在比较教育元研究维度重视对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反思,在不同教育阶段比较研究维度侧重于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在重要教育议题比较研究维度关注教师教育的比较研究,在国别教育研究维度仍然注重对发达国家教育经验的借鉴。基于此,近十年我国比较教育的研究热点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领域。

1. 热点领域一:高等教育国际比较

高等教育是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也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治理模式和评价方式急需进行更新和变革。因此,我国比较教育学者对此进行了持续的跟踪研究,积极地介绍国外高等教育领域的最近进展和优秀经验,希望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可以发现,“高等教育”的词频数为166,中介中心性为0.20,其节点大小仅次于“美国”,并与周围的众多关键词有共现关系。研究者除了介绍一些国家的高等教育整体情况外,还从国外高等教育的治理模式、人才培养、师资队伍、质量保障、学科和专业建设、公平、国际化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研究。

1998年我国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2019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了50%,实现了由大众化时代到普及化时代的历史性跨越。这一时期,规模的扩张与资源的紧缩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调,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文献追踪发现,我国比较教育学者对于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方面的研究成果尤其之多。如,陈志强对在教育质量保障方面享有国际声誉的荷、美、澳三国的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质量保障方面的立法、中介机构的参与、健全的评估机制是三国有效进行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的共同经验;①陈志强. 荷、美、澳三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特点探析[J]. 比较教育研究, 2012, 34(07): 46-51.胡子祥研究了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学生的参与机制;②胡子祥. 英国高等教育评估中的学生参与机制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 2011, 33(09): 26-31.陈凡分析了加拿大安大略省以结果为导向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③陈凡. 加拿大高校学生学习成果评价: 理念和实现路径−−基于安大略省6所院校的实践[J]. 外国教育研究, 2016,43(04): 49-58.

2. 热点领域二:教师教育国际比较

“教师教育”这一概念是由“师范教育”的概念演变而来的。20世纪30年代后,在一些西方国家“教师教育”的概念逐渐取代了“师范教育”并成为国际通用的概念。①《教师教育指导全书》课题组. 教师教育指导全书(上卷) [M]. 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4: 83.20世纪80年代末,“教师教育”这一概念被引入我国教育学术界,引发了大量的学术探讨。②康晓伟. 教师教育者: 内涵、身份认同及其角色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12, 24(01): 13-17.时至今日,我国比较教育学界对教师教育方面的研究仍旧是余温不减。

在关键词共现图谱中,“教师教育”这一关键词共出现130次,而与此相关的如“教师”“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发展”等词汇出现的频次分别为31、30、11次。通过分析 “教师教育”这一关键词的共现关系和相应文献可以发现,近十年我国的比较教育研究者从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化、专业标准、实习制度、教师质量、教学实践等方面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土耳其、芬兰、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巴西、南非、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师教育政策和实践进行了广泛研究。

教师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那些具有高质量教育的国家无不是得益于其完善的教师培养和成长体系。随着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影响力的逐渐扩大,一些在测评中表现优异的国家,如日本、新加坡、芬兰在发展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实践做法和成功经验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如,王铄等研究了新加坡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模式;③王铄, 包华影, 刘远霞. 新加坡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模式[J]. 比较教育研究, 2017, 39(02): 87-92.饶从满了梳理了芬兰研究本位教师教育模式的发展历程和特征;④饶从满, 李广平. 芬兰研究本位教师教育模式: 历史考察与特征解析[J]. 外国教育研究, 2016, 43(12): 3-20.徐程成等研究了日本“校内研修”这种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等。⑤徐程成, 饶从满. 日本校内研修的问题考察与对策分析−−基于日本校内研修的相关研究文献[J]. 比较教育研究, 2017,39(12): 75-83.

3. 热点领域三:发达国家的教育借鉴

在国别教育研究维度,对发达国家教育经验的借鉴仍然是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教育借鉴这一实用性的研究目的贯穿于比较教育发展的历史,成为比较教育最为重要的一种研究目的,并为大多数比较教育研究者所信奉。⑥饶从满, 吴宗劲. 比较教育中的国别研究: 价值重申与方向探寻[J]. 外国教育研究, 2019, 46(12): 3-19.正因为此,我国的比较教育学者开展国别教育研究时也总是有这样一种普遍的情结——希望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发达国家优越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为其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无论是其教育理论、教育政策还是教育实践都处于世界的前沿,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自然也就成为了我国比较教育学界一直关注的重点。

从关键词出现频次来看,与发达国家直接相关的关键词共出现36个,累计词频达1253次。被研究最多的五个对象国分别是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这些国家不但构建了成熟完善的公共教育体系,还发展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教育经验,如美国的社区学院、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澳大利亚的国际教育服务等。我国比较教育学者对这些特色之处均进行了相关研究。如,孙翠香分析了美国社区学院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采取的变革措施;①孙翠香, 范国睿. 美国社区学院: 挑战与变革−−兼论社区学院与美国梦[J]. 外国教育研究, 2015, 42(10): 84-95.王建梁考察了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效;②王建梁, 赵鹤. 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历程、成效与挑战[J]. 比较教育研究, 2016, 38(08): 103-110.赵强介绍了澳大利亚国际教育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澳大利亚政府发展国际教育产业的主要策略。③赵强. 澳大利亚国际教育产业发展探究[J]. 外国教育研究, 2011, 38(02): 85-90.

4. 热点领域四:比较教育学科建设

“比较教育”“比较教育研究”“比较教育学”等关键词的高频出现,反映了我国比较教育学者对于学科反思的重视。由于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涉及整个教育领域,与其他教育学二级学科的研究内容有很大交叉和重叠,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比较教育学存在的价值以及是否可以称之为一门学科的争论和质疑之声不绝于耳。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各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外语水平普遍有所提高,对于比较教育学科身份危机的讨论更是此起彼伏。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学科自觉”是一门学科消融身份危机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环节,这些关于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反思和争鸣既是比较教育危机与希望并存的时代表征,也是 “比较教育学”走向成熟的生动体现。④皮国萃. 试论元研究与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布列钦卡的启示与借鉴[J]. 外国教育研究, 2011, 38(02): 10-14.比较教育也正是在这样的危机之中,不断拓展学科研究领域,不断丰富研究主题,不断加强传统研究范式转型,积累了不少优秀研究成果。⑤赵森, 易红郡. 迈向科学化: 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危机的应对及未来之路[J]. 比较教育学报, 2021(04): 15-30.

回顾近十年的研究文献发现,一方面我国的比较教育学者对比较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进行了系统的追问、反思、批判和重建,试图明晰我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进路和未来转换。如杨明全的《比较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回归问题意识与文化精神》、赵蒙成的《论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身体转向》、马健生的《试论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可能转向——基于知识生产三要素的分析》、饶从满的《比较教育中的国别研究:价值重申与方向探寻》、傅松涛的《生态化:全球教育的真实形态与比较教育学的时代范式》等。另一方面,我国比较教育学者也结合国家战略和全球议题论述了新时代比较教育学的使命与担当。如顾明远的《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的挑战与使命》、王英杰的《民族国家、全球化与比较教育学:问题、冲突与挑战》、刘宝存的《大变革时代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使命与发展道路选择》、蔡娟的《论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未来转向——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分析》等。

三、基于突现词变化的前沿研究主题分析

(一)突现词探测

突现词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激增的热点关键词,分析突现词的变化,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科的发展动向。根据陈超美博士的研究,研究前沿是指一组突现的动态概念和潜在的研究问题。①陈超美, 陈悦, 侯剑华, 等. CiteSpaceⅡ: 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 情报学报, 2009, 28 (3) : 401-421.研究前沿必须在分析突现词的基础上,结合对突现词所在文献的分析,进行综合判断和探测。②潘黎, 王素. 近十年来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前沿主题−−基于八种教育学期刊2000-2009年刊载文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计量分析[J]. 教育研究, 2011, 32(02): 47-53.本研究在关键词共现分析的基础之上,利用CiteSpcae V(5.7.R2)软件中的突发性(Burstness)探测功能,把最小持续时间(Minimum Duration)的阈值设为3年,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了突现词的变化图(图2)。可以看出,在此阈值条件下,共探测出12个突现词,根据开始突现的时间依次排列,分别为:“美国教育”“道德教育”“均衡发展”“价值教育”“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研究”“一带一路”“核心素养”“一流大学”“知识图谱”“教育国际化”“校园欺凌”。

图2 突现词变化图

(二)前沿主题解读

一般说来,突现词的出现通常是由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决定的。③易红郡, 曾令琴. 近十年教育国际化研究综述−−基于2010~2019年CNKI与WOS期刊文献的定量分析[J]. 比较教育研究, 2020, 42(05): 44-52.通过分析突现词的突显强度、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并综合考虑近几年我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导向,本研究把近十年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前沿方向总结为以下五个主题。

1. 前沿主题一:“一带一路”

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国家规划正式公布,④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 (2015-03-29)[2021-03-03]. https://www.yidaiyilu.gov.cn/yw/qwfb/604.htm.标志着“一带一路”战略从构想阶段进入行动阶段。“一带一路”建设虽然是以经济合作为中心,但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亦是其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特别提到要充分发挥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加强教育互联互通。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 (2016-04-29)[2021-03-03]. http://www.gov.cn/xinwen/2016-04/29/content_5069311.htm.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了美好的“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愿景:沿线各国携起手来,增进理解、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互学互鉴,聚力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形成平等、包容、互惠、活跃的教育合作态势,促进区域教育发展。②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EB/OL]. (2016-8-25)[2020-03-03].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0/s7068/201608/t20160811_274679.html.

“一带一路”的倡议给比较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③顾明远. “一带一路”与比较教育的使命[J]. 比较教育研究, 2015, 37(06): 1-3.我国比较教育工作者也审时度势,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开展了“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方面的相关研究,充分发挥了教育研究和政策研究的智库作用。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给比较教育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和研究课题。④陈时见. “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比较教育研究的视野与路径[J]. 比较教育研究, 2015, 37(06): 6-8.长期以来,我国比较教育学者关注的焦点多是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发达区域,对中亚、东南亚、东欧的内陆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状况研究较少。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比较教育学者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的发展特点对其教育历史、现状和基本特点进行了广泛研究,像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柬埔寨、越南、波兰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开始逐渐进入我国比较教育学者的研究视野。这些研究对于促进我国与这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教育领域开展多样化、多层面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有着重要意义。

2. 前沿主题二:教育国际化

教育所具有的部分上层建筑的特征,决定了其必然会受到政治、经济及其他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信息交流的便捷,各国间的教育联系和交往日益密切。从这个角度来看,国际化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教育发展过程中一种不可消解和逆转的必然趋势。国际化对教育的理念、制度、内容等产生了巨大冲击,已经成为了形塑教育变革的关键力量,同时也是各国教育努力追求的目标。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在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教育国际化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中无法避免的问题,也被认为是提升我国教育质量的重要路径。因此,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步伐在不断加快,各主体推动教育国际化的实践也非常活跃。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推动我国同其他国家学历学位互认、标准互通、经验互鉴,⑤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 (2016-02-23)[2021-03-03].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进一步彰显和强化了我国推进教育国际化的意愿。

教育国际化是比较教育研究者天然的独特研究领域。①滕珺. 中国比较教育视域下“教育国际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比较教育研究》1987~2014年发表成果的内容分析[J]. 比较教育研究, 2015, 37(05): 37-44.近十年,我国比较教育研究者围绕着留学生教育、海外办学、国际理解教育、多元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国际教育、全球公民教育、高等教育一体化、博洛尼亚进程、全球教育治理等问题对多个国家和区域的教育国际化政策及实践进行了研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作为教育出口大国,同时也是教育国际化的先行者和推动者。如,有学者以“十万强计划”为例,分析了美国教育国际化策略的动向与特点,并谈及了该计划对我国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启示。②马健生, 吴佳妮. 论新世纪美国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转向−−以“十万强计划”为例[J]. 比较教育研究, 2016, 38(07): 42-49.有学者研究了英国在21世纪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发现,这一时期英国的教育国际化政策表现出了政策文本的系统性增强、政策内容经济导向性明显、政策措施多样且责任明确、政策实施效果瑕不掩瑜几个特点。③孙珂. 英国21世纪教育国际化政策探析[J]. 外国教育研究, 2015, 42(11): 120-128.还有学者认为,课程国际化是推动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基于此,他介绍了澳大利亚推进课程国际化方面的实践经验。④杜静, 姚佳斯. 跨越课程国际化理念与学科实践鸿沟−−澳大利亚“课程国际化在行动”项目评述[J]. 比较教育研究,2016, 38(03): 39-45.除此之外,对日本、韩国、沙特阿拉伯、印度、新加坡、越南、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土耳其等国教育国际化政策的研究也都有涉及。

3. 前沿主题三:世界一流大学

世界一流大学的概念相对模糊,学界尚未形成明确的定义,对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也缺乏客观、公认的标准,但这些并不影响国家和民众对于世界一流大学的神往。⑤陈斌. 论一流大学建设的内在逻辑与现实境遇[J]. 大学教育科学, 2020(02): 33-38.诚如阿尔特巴赫所言,“每个国家都想拥有世界一流大学,但却没有人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也没有人知道该如何建成它”。⑥Altbach P. The Costs of Benefits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J]. Academe, 2004(01): 20-23.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已经成为了一种国家意志,各国政府不遗余力地使用政策引导、资源供给等方式加快本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步伐。如德国的 “卓越计划”、法国的“卓越大学计划”、俄罗斯的“5-100计划”、韩国的 “BK21-PLUS工程”、日本的“全球COE计划”、印度的“卓越潜力大学计划”和 “创新大学计划”均是这一潮流下的典型代表。

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加快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为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⑦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EB/OL]. (2015-11-05)[2021-03-03]. http://www.gov.cn/xinwen/2015-11/05/content_2960898.htm.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就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遴选条件、遴选程序、支持方式等进行了明确,标志着我国的“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动。①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2015-01-25)[2021-03-03].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43/201 701/t20170125_295701.html.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既是应对全球化挑战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服务国家发展事业的现实需要。但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无疑要经过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建设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文化背景进行探索。而我国在“双一流”建设推进过程中也确实有一些现实困境亟待突破,因此,近几年在我国比较教育领域,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4. 前沿主题四: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一个具有通用性、生长性、统整性等特点的教育词汇。“核心素养”的概念自产生到成为主流话语,在某种程度上映射着当代教育改革与研究的基本逻辑和价值取向,影响着我们对于“人”的认识和未来教育发展的可能性。②杨惠雯. 核心素养的谱系学考察−−基于OECD的分析与反思[J]. 比较教育研究, 2019, 41(02): 53-59.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确定性的因素日益增多,技术革新、职业更动也越来越快,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开始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过渡。“核心素养”强调培育适应未来技术变革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给教育的未来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更多的期望。

近年来,世界各主要国家、经济体和国际组织基于对未来社会公民形象的思考,相继开发出了多种“核心素养”框架。如,强调互动与反思的经合组织框架、指向终身学习的欧盟框架、关注未来社会需要的美国21世纪技能体系等。③靳玉乐, 张铭凯, 郑鑫. 核心素养及其培育[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8: 2.2016年9月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④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10): 1-3.成为了我国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风向标。愿景虽好,但落实不易。如何确保这一引领性的理念能够扎实落地,仍是我国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面临的一大困惑。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各国课程和教学改革研究,成为当前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主题。

5. 前沿主题五: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事关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2017年《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受欺凌的发生率达到了25.8%。⑤陈鹏. 现在的历史: 校园欺凌的个人生活史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 2019, 39(22): 55-61.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引发了社会公众对校园安全及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重担忧。随着我国校园欺凌发生率的持续走高,无论是政府有关部门还是学术研究领域对于校园欺凌的关注度都在不断攀升。近年来,国务院和教育部针对校园欺凌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干预手段,希望遏制校园欺凌的发生,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学校环境。2016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在全国开展了为期九个月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①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EB/OL]. (2016-05-09)[2021-03-03]. http://www.gov.cn/xinwen/2016-05/09/content_5081203.htm.2016年教育部联合九部门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对积极预防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提出了宏观性、原则性的指导意见。②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EB/OL]. (2016-11-11)[2021-03-03]. http://www.gov.cn/xinwen/2016-11/11/content_5131211.htm##1.2017年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制订了综合的治理方案。③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EB/OL]. (2017-12-28)[2021-03-03]. http://www.gov.cn/xinwen/2017-12/28/content_5251115.htm.另外,我国的学术研究领域对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也形成了体系性的研究成果,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领域对这一问题均有大量研究成果涌现。

但是,我国校园欺凌防治尚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法律法规、政策措施还是程序机制都还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借鉴和吸收国外校园欺凌应对的优秀经验。自2016年以来,我国比较教育学者对国外校园欺凌防治的政策措施、行动项目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大量研究和介绍,期望为我国的校园欺凌防治找到有效对策。研究涉及的国别有美国、英国、菲律宾、澳大利亚、西班牙、芬兰、挪威、日本、爱尔兰等多个国家。如,有学者通过对奥卢维斯校园欺凌预防项目、零容忍欺凌预防项目、儿童行动挪威中心预防项目的分析,总结了挪威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特点。④陶建国, 王冰. 挪威中小学校园欺凌预防项目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 2016, 38(11): 9-14.有学者介绍了爱尔兰反校园欺凌行动的主要手段和实施路径。⑤刘杨, 李高峰. 爱尔兰反校园欺凌行动探析[J]. 比较教育研究, 2019, 41(02): 98-104.还有学者探究了美国在制作“阻止欺凌”教学视频方面的经验。⑥张沿沿, 顾建军. 美国“阻止欺凌”教学视频制作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 2019, 41(06): 83-89.

四、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本研究以《比较教育研究》和《外国教育研究》刊载的文献为基础,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从整体上考察了近十年我国比较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研究发现:近十年,我国比较教育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国际比较、教师教育国际比较、发达国家的教育借鉴、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几大领域,而研究前沿主要包含 “一带一路”、一流大学、教育国际化、校园欺凌、核心素养等主题。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我国比较教育当前面临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进行过深入的分析与论述。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前文,认为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具有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在研究理念上应当克服“单向借鉴论”。随着全球治理格局的转变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得到广泛认同,比较教育更应当站在世界高度,致力于全球教育问题的解决,服务于全人类教育的发展。诚如顾明远先生所言,“在当前这样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比较教育要因时而变,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①顾明远, 丁瑞常.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时代比较教育: 应变与坚守[J]. 比较教育学报, 2020(01): 3-9.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比较教育学者通过对发达国家的教育研究,为我国教育提供了诸多政策建议和改进经验。但是,近些年我国教育改革也取得了巨大成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我国比较教育学者应当积极传播和分享中国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在为世界教育发展出谋划策的同时,构建出中国特色的教育话语体系。当前“中国教育走向世界”成为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但专门对其进行研究和论述的文献并不多,还有一些内容是包含在了“教育国际化”“一带一路”这些主题中。这也是“中国教育走向世界”未能够在图谱中得以呈现的原因。在未来,“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将得到更多比较教育学者的关注,为我国教育走出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帮助。

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应加强教育实证研究。当前我国比较教育领域的文章多以阐述、介绍为主,当然,这在语言不同、信息闭塞时代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文献译介为主的比较研究遭遇到了诸多质疑和挑战,学界对于实证研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今后,我国比较教育研究者应当自觉提高方法论素养,更多地通过数据挖掘、深度访谈、田野研究等基于证据的方式使研究更具有洞见性和说服力,进而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合理地建言献策。“国际教育测评”作为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个研究生长点,注重通过实证的方式来进行比较研究。当前“国际教育测评”已经获得国内教育学界的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教育发展研究》《全球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等期刊上发表。但是,在本研究所涉及的《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这两本期刊上,相关论文并不是很多。因此,“国际教育测评”主题没有在图谱中得到呈现。我们相信,在未来,“国际教育测评”将会得到比较教育学界的重视,将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出现。

第三,在研究的内容上应加强教育理论的研究。理论、政策和实践分别代表纯粹理性、制度理性及实用理性,虽然处于不同层次和位置,但都统一于对教育活动的理性筹划中。②黄庆丽. 教育政策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中间变量[J]. 教育评论, 2020(07): 49-54.近十年,我国比较教育领域对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关注较多,而对教育理论的研究较为欠缺。从科学主义的角度来看,教育理论是对教育现象所作的规律性解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未来教育发展作出预测。③彭虹斌. 教育理论、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三者关系研究[J]. 教育科学研究, 2017(03): 41-45.因此,理论研究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它能够有效地指导教育实践和教育政策制定。未来,我国比较教育研究者应当加强对世界范围内的新教育理论、新教育思潮和教育流派思想的研究和引介,比如对英美一些著名教育学者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研究。

猜你喜欢
研究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软件导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什么是“好的教育”?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36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