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晔
随着我任教的江苏省昆山开发区的蓬朗幼儿园“十三五”苏州规划课题“基于幼儿的民间游戏园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立项和开展,民间游戏作为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特色,逐渐渗入我园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方方面面。一日之计在于晨,晨间体锻是幼儿美好一天的开端,在学期初,我园大班年级组围绕着“民间游戏融入晨间体锻,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开展了系列教科研沙龙活动,多次探讨民间游戏与晨间体锻有效融合的可操作性,并对现有活动作出多次调整。
第一,整合现有资源。要在晨间活动中融入民间元素,就需要收集适合大班年龄段的民间游戏。我园多年来以民间游戏为特色活动进行了一些探索,园所内不仅设有民间游戏室、民间游戏走廊、户外民间游戏区,班级内还相应划分出了游戏区域。在自由活动间隙,教师也会带着幼儿玩一些徒手情景游戏,如钻山洞、老鼠笼、丢手绢、贴大饼、炒黄豆等。
第二,动员家长参与。要想网罗尽可能多的民间游戏,光靠园内的力量还不够,我们发动家长的力量,让更多人参与我园的民间游戏研究,引发他们对童年生活的共鸣。年级组内设计了一张调查问卷表,用于了解幼儿和家长感兴趣的游戏。教师对家长收集的各种民间游戏进行科学的取舍,力争做到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发展。
原本我们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体锻小循环,考虑到要将民间游戏加入其中,大班操场的游戏区域得进行相应的调整。为了让幼儿拥有更大的游戏自主权,场地按照运动类型分成跑动、跳跃、平衡、投掷、钻爬等,这样教师观察指导也能更有针对性。这样一来,我们打破了小循环,形成了年级内的体能大循环。
那如何控制各个区域的人数呢?当幼儿同时选择同一种类的玩具时,又应该如何处理?教师是每个区的规则维护者,能最直接地掌握区域内人数超标的情况,但还是难以辨识谁离开了、谁参与了这样的游戏动态改变。经过几次尝试,我们发现没有什么比手环更合适了,幼儿戴起来轻松,取拿回收也很方便,而且不占用收纳空间。
确定好标识,接下来就是讨论选区环节。我们讨论后,决定将选区环节放置在幼儿来园时,他们一进园经过班级走廊就能完成,避免了集体选区时发生矛盾。教师通过幼儿自主选区,能发现他们对哪个区的游戏最感兴趣,相比较而言哪个区域受到冷落,时时了解幼儿的兴趣动向,及时调整游戏内容。
实践出真知,要想了解民间游戏与晨间体锻适配性就得从实践入手。经过一段时间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了几个比较大的“拦路虎”。
第一,游戏难度高。在技巧难度较高的游戏项目中,幼儿的好奇心在一次次失败的尝试中被消磨殆尽。对此,园所教师围聚在一起研究解决方法。其一,暗示诱导法,教师利用与幼儿相同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戏,鼓励幼儿模仿学习,起到暗示指导的作用。其二,循序渐进法,即分解难度逐步练习,层层递进掌握新技能。例如,跳绳难度大,为让幼儿尽快掌握其中的工作技巧要领,可以开展分步练习,先练习空手甩绳,再配上跳动节奏,等空手跳基本协调后再加入绳子,由单个跳进步到连续跳,由双脚到单脚、交替,一步步加深难度,循序渐进,让幼儿逐步学会难度大的动作。跳皮筋的玩法有很多难度层次,教师先挑选出比较容易上手的游戏,再以同伴间相互吸引的模式壮大游戏队伍。
第二,玩法单一。这个问题暴露在深受幼儿欢迎的投掷区,起初他们被新增的投壶和五花八门的套圈材料所吸引,时间久了,幼儿一直重复一个动作,难度层次没有递进,幼儿的热情逐渐消减。通过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发现,竞赛是幼儿之间自然而然会出现的游戏模式,他们非常享受和同伴竞争带来的刺激和成就感。为了体现游戏结果的价值,教师在投掷区投放了挑战记录表,这样幼儿可以记录自己每次投中的数量,从而得出挑战的名次,重新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第三,注重幼儿体能发展不均衡。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区域就必然会遇到一个问题——偏好,幼儿会盯着自己喜欢的区域玩,一连几天都不换内容,这容易造成幼儿身体基本动作练习的不均衡。教师能从选区环节发现这一问题,但难以精确到个体。为了解每个幼儿的运动轨迹,我们制作了晨间游戏记录本,幼儿结束晨间体锻回到班级后自行记录,教师能从中掌握幼儿玩不同区域游戏的频率。根据记录,本班教师或提醒,或引导,或参与,帮助幼儿均衡能力。
民间游戏融入晨间体锻后,幼儿对家乡的自然和人文生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幼儿在快乐中成长,在创造中发展。民间游戏的开发和利用也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教师学会了捕捉民间游戏中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当然,我园对民间游戏融入晨间体锻的探索仅仅是初步的尝试,还需不断地扩展和深入。对于下一阶段的工作,我们将力图按照“纵向深入,横向扩展”的原则,将民间游戏课程推向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