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朱燕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在我开展的一次语言活动中,幼儿都被“快乐轮胎”这个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在平时的生活中,虽然幼儿经常能看见轮胎,但是没想到轮胎能给小动物们带来这么大的欢乐。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开阔的户外场地上,幼儿不仅在身体上得到了锻炼,心情也愉悦起来。因此,户外游戏是幼儿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有着巨大的意义。幼儿经过室内的学习与活动后,在户外活动中往往更放松,心情也更愉悦。
在户外游戏中,我给幼儿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创造游戏。开始时,大多数幼儿选择了滚轮胎,每人挑选好自己的轮胎以后就快乐地出发了。玩了一会儿,有的幼儿觉得累了就不想再玩。我告诉他们,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学会坚持。于是,我引导他们选择合作,思考如何通过合作玩轮胎。基于呼啦圈游戏的经验,幼儿想出了可以将轮胎立起来变成一个个“小山洞”,然后一个接着一个钻“山洞”,还能根据轮胎的大小改变“山洞”的大小。由于有的“山洞”比较小,许多幼儿钻的时候轮胎就倒下了,这可怎么办呢?我引导幼儿们轮流玩,他们自己商量选择了一部分幼儿先去扶着,其他幼儿钻,然后再交换,这也是合作游戏的体现。我鼓励他们发明更多的游戏,幼儿们玩得乐此不疲。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幼儿的创意总是无限的,让一个轮胎有了许多种玩法。再加上其他的体育玩具,玩法就更多了。结合轮胎和梯子,可以玩过小河、爬山坡及跷跷板的游戏;结合轮胎和绳子可以制作秋千、攀登的梯子等。
教育源于生活,教育回归于生活。教师不仅要在生活中渗透教育,还要抓住生活中教育的契机,将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教育元素融入幼儿园教育。
陶行知说:“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在生活中,幼儿们到处可以看见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三轮车上飞快转动的轮子,这些运动着的车轮令幼儿惊奇,不断引起他们的遐想。教师可以围绕轮胎展开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让幼儿进一步地了解轮胎。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问幼儿:“这些轮胎这么好玩,那它是用什么做的呢?”答案五花八门。于是,就有了一系列活动:科学活动“滚动的轮胎”让幼儿知道了轮胎是用橡胶做的,能够起到抗压和减震的效果;科学活动“谁藏在里面”告诉幼儿因为轮胎内有气体的存在,汽车才能在行驶过程中保持平稳;音乐活动“车轮滚滚”让幼儿在不同节奏的音乐中,随着音乐的律动感受车轮滚动的速度变化等。在了解轮胎、亲近轮胎的过程中,幼儿们还发现轮胎上的花纹是不同的,有的是直线型,有的是锯齿状。《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探索轮胎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与发展,是以幼儿为主体自主、自发的活动。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传播环保理念,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许多废旧材料被广泛利用,废旧轮胎在幼儿园中也越来越常见,体现了它不可比拟的价值。
首先,因为轮胎是可以滚动的,所以教师不需要将它固定在某一位置,而是可以放置于任何场地,方便教师的利用。在区域游戏中,可以将其放在建构区自由搭建,放在美工区开展涂鸦活动;在自然角中,它可以变身为小池塘,养一些水生动植物,还可以竖立挂在墙上,成为别样的花盆;在户外活动中,废旧轮胎可以用于间隔户外活动的场地,在玩沙区边围一圈轮胎,可以让玩累了的幼儿坐着休息。其次,通过教师和幼儿的设计改编,轮胎既可以作为高结构的教学材料,又可以作为低结构的游戏材料,可供发挥的余地较多,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在一些室内场地,可以将废旧轮胎制作成沙发或桌子,幼儿在以轮胎为主题的环境中游戏与生活,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教师和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变废为宝及可循环再利用,既环保又节约,充分体现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经济性原则。废旧轮胎的处理对汽车行业来说往往是一个难题,可能只能堆在一起变成废品。然而,在幼儿园,教师和幼儿一起装饰轮胎、改造轮胎,转眼就可以让轮胎变成好看的装饰品或有用的器材、玩具,成为幼儿园的一大亮点。在这样一物多玩、变废为宝的过程中,幼儿们与材料相互作用,不仅提高了身体机能中的协调与平衡能力,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发挥了想象力与创造力,激发了幼儿主动去参与、去探索、去发现的兴趣。
教育源于生活,教育回归于生活。教师要做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幼儿带着自己去玩、去发现、去探索生活中更多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开动脑筋,不断创新,相信幼儿会带给我们更多惊喜,我们也会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