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接话艺术营造灵动思品课堂

2021-11-15 13:34陈璐旖
清风 2021年6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爸爸评价

文_陈璐旖

接话,顾名思义就是接别人说的话。在人与人的交流过程中,接话是沟通顺畅的保证,是人际交往中一项必备技能。对于学生回答后的评价,常被广大教师形象地说成“接话”,但这一简单的教学环节,有时会被部分教师忽略。其实,恰当地接话,巧用接话的艺术,会使教师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让教师的课堂更加灵动。

在思想品德课堂中,也有接话。纵观思想品德课堂,提问几乎存在于每一节课之中,有教师提问,就有学生回答,而对于学生回答后的评价,就叫作接话。这个环节,因为时间短、应变性强,所以有时会被一些教师忽略。目前,课堂上的接话一般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情况一:“惜字如金”式接话。

对于学生的回答,一些教师由于没有充分地备好学案,在听到回答的一瞬间,常常不知怎样应对,因此有时会以“嗯”“好”“对”这种单个字作为接话处理学生的回答。

例如,A 教师在教授《父母的疼爱》这一课时,提问学生:“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父母疼爱你们的瞬间呢?”学生举手如林,发言踊跃,有的说父母在他生病时关爱他;有的说父母在他考试成绩不好时给予他指导;有的说父母常常把好吃的都给他吃,等等。可是,A 教师面对他们的种种答案,却无从说起,总是很着急地说了句“嗯”,然后做了个手势,示意学生坐下。旁观者,甚至教师自己都能感受到学生渴望被评价的期盼的眼神,但是学生只能无奈地坐下。

在这样的课堂中,因为A 教师无法发挥教学机智,让学生从饶有兴致地回答,渐渐变得意兴阑珊,学生不仅不能强化所学到的知识,而且回答的热情大大减少。

情况二:“复读机”式接话。

“复读机”式接话就是无意义的重复话语。在思想品德课堂中,也有教师会采用重复学生的话作为自己的接话方式。

例如,B 教师在上《我与小动物》一课时,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什么小动物?”学生甲:“我喜欢兔子。”教师:“哦,你喜欢兔子,你呢?”学生乙:“我喜欢小狗。”教师:“哦,你喜欢小狗,那么你呢?”学生丙:“我喜欢猫咪。”教师:“哦,你喜欢猫咪。”

这样的接话几乎没有教学意义,B 教师只是重复着学生的回答,没有评价可言。没有评价,就没有指向性,没有指导性,学生对自己的答案,就不知如何改进。而且,这种类型的一问一答,很容易使课堂的回答单一化,会让学生用同一种模式回答问题,课堂会变得单调,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情况三:“机械”式接话。

有的教师在上课时,有时为了鼓励学生,并且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会在学生回答后,用鼓掌的形式接话。例如,学生回答之后,C 教师为了表示对他的赞许,在不对学生的答案做任何反馈的基础上,对全班同学说:“我们一起来表扬他!”班级里会响起非常整齐的鼓掌声,有时学生还会对回答问题的同学竖起大拇指。

这样的课堂诚然非常热闹,学生的兴致也能有所提升。但是,长此以往,第一,学生对掌声的鼓励性意义的感知度会变弱,兴奋度也会降低;第二,回答问题的学生其实不明白自己到底“棒在哪里”,甚至有时候,个别教师为了鼓励而鼓励,不管学生的回答内容如何;第三,其他学生除了会说“你真棒!”,并不知道回答问题的学生身上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综上所述,在如今的课堂中,部分教师备课不充分,不能全身心投入课堂,不能面向学生、关注学生,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不多、不恰当,没有让接话发挥应有的作用,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巧妙地接话,适当地评价学生回答,是课堂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仅能够完善自己的回答,而且能够在回答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思考

那么如何才能巧用接话艺术呢?

一举两得

在思想品德的课堂上,学生由于年纪小、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回答可能比较冗长,可能还有部分不着边际。教师可以通过接话,一方面总结学生回答的主要部分,凸显正确的知识点,加深其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用自己的总结给其他回答问题的学生以指导,让他们能对自己的回答再完善。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节时,提问学生在劳动时有什么感受,一位学生起身,长篇大论地介绍了自己如何打扫房间,最后加了一句“房间打扫干净了,我开心了”。教师总结道:“你体会到了劳动的成就感带来的快乐。其他同学还从劳动中感受到了什么呢?”这样的接话,不仅总结了学生的回答,还给其他学生的回答提供了范例,杜绝了另一个长篇大论的出现,一举两得。

渐进式提问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卡壳”是教师在课堂上常常会遇见的情况,是严肃地大手一挥让他坐下停止回答,还是巧妙地启发他继续完成自己的回答?答案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做到呢?这就需要教师巧用接话艺术。

例如,在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节时,教师提供了一个场景:小明在日记里写到,爸爸答应我,只要我考试考到“优秀”,他就帮我买电脑,可是我考到了“优秀”,他却不买了,真是个骗子,他根本不爱我。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于这件事情怎么看?你们认为爸爸爱他吗?”有一个学生回答:“我认为,爸爸是爱他的。”教师追问:“为什么呢?”学生答:“因为爸爸是为了他好。”教师问道:“可是爸爸食言了啊!”学生一时无语。教师继续问:“如果你是爸爸,你是怎么想的呢?”学生答:“我想通过这个办法让他能认真学习。”教师接着问:“那么,为什么后来又没有买电脑呢?你知道爸爸在担心什么吗?”学生想了一下,说:“爸爸怕他玩了电脑,学习成绩又下滑了。”教师说:“现在你体会到了爸爸的良苦用心了吗?”学生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这个提问,可能在学生回答“爸爸是爱他的”后,就会在课堂上戛然而止,但是上课的教师并没有让这个问题就这样过去,而是通过一个个渐进的提问让学生面对自己的内心,体味爸爸行为背后的情感,还原学生的生活,唤醒真实的情感体验。

延迟评价

在一堂课中,教师并非都得及时评价。心理学研究表明,新颖、别出心裁、有创造性的见解,常常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这要求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阶段,灵活运用智力激励法中的延迟评价原则,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联想、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灵感。

延迟评价是指在解决某一问题,产生各种设想的过程中,暂时不对设想进行评价,以便使参加讨论的人能在从容自由的气氛中积极思考、互相启发、畅所欲言。延迟评价一般运用于开放的集思广益类型的提问中,例如,在教学《我是教室美容师》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在征集为教室添色彩的“金点子”时,就可以在学生讲述自己主意时,先不作表述,让他们畅所欲言,最后针对装扮的可操作性进行总结评价。

如何使课堂变得鲜活又接地气,这是广大教师常常思考的课题。笔者认为,教师要呈现灵动有效的课堂,除了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需要关注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课堂上的接话虽不起眼,但不容忽视。若将无视学生回答变成了习惯,而这习惯又成了自然,那么思想品德课堂将变成教师的“一言堂”。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回答,巧妙地运用接话的艺术,使课堂更加高效。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爸爸评价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我和爸爸
爸爸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爸爸冷不冷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