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聚焦非公企业“两个覆盖”持续攻坚,非公党建工作质量不断提升,但在思想认识、管理体制、作用发挥、基础保障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亟待加强改进,努力以高质量党建为企业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思想认识上仍有差距,党建内生动力有待激发。各地抓党建工作的重心仍然放在农村和城市等“体制内”,对非公党建投入的时间精力相对不足,责任落实逐级递减。非公企业抓党建力度不平衡,规模较大、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相对重视,小微企业、初创企业对党建工作存在疑虑甚至抵触。党员职工党性意识淡薄,参与党建的积极性不高,固守“打工”思想,不愿将党组织关系转接到企业,有的甚至不亮身份,成为“隐形”党员。
管理体制上有待理顺,条块联动合力尚未形成。近年来,非公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不断调整优化,但仍存在权责不清、联动不力等问题。有的地方非公党委变“抓大放小”为“只放不抓”,影响了大型非公企业党组织龙头作用的发挥。非公党建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不到位,未能整合各方资源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在园区党建工作中,各职能部门对党建工作主动服务意识仍然不强。依托业务主管单位成立的行业党委普遍重业务管理、轻党建指导,与“块”的结合不紧密,“条”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影响非公党建工作质效。
作用发挥上融合不足,党建嵌入发展不够深入。部分非公企业党组织“两个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缺乏政治引领力,在职工群众中缺乏组织能力,特别是企业管理层党员比例低的企业,党组织引领作用十分微弱。有的非公企业党组织虽然开展了一些党建活动,但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没有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工作生活,出现“两张皮”。
基础保障上相对滞后,常态长效运行缺乏支撑。虽然近年来非公党建工作保障力度持续加大,但离实际需求仍有不小差距。党建经费投入不足,非公党建投入占地方党建总体投入的比例不高,多数企业将党建经费视作“额外开支”,没有纳入企业管理费用。党务力量配备不足,企业党组织书记大多由中层管理人员甚至一般党员员工兼任,普遍缺乏党务工作经验。党建阵地建设不足,非公企业党群服务中心数量很少,仅建立在党建工作示范点和龙头企业,中小企业集聚的园区设立党群服务中心的也不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强化教育引导,营造重视党建、支持党建的浓厚氛围。把非公党建工作与农村和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加大非公党建考核力度,倒逼责任落实。加强对非公企业出资人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引导他们支持企业党建工作。严格非公领域党员教育管理,选树非公企业“党建强、发展强”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理顺工作机制,形成区域统筹、条块联动的工作格局。健全两新工委牵头协调、非公党委统筹负责、行业党委对口支持、属地镇街执行落实的工作机制,探索编制非公党建“权责清单”,切实解决“条不顺、块不强”问题。深化构建“红联共建”机制,推动以大带小、以公带民。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非公企业机制,帮助解决党建和发展难题。
创新平台载体,探索交叉嵌入、双向互融的党建模式。推动非公企业管理层与党组织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为党组织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搭建有效平台。积极推行“嵌入式”融合党建模式,将党建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凝聚职工群众、企业先进文化等各方面,实现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双赢。
加强基础支撑,健全精准匹配、多方参与的保障体系。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企业列支、党费支持为辅的经费保障机制,让非公党组织“有钱办事”。加强非公党组织书记培训,培养一批“红色CEO”,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聘请党建专员。坚持建阵地与建组织同步,力争“每个党组织都有标准化党员活动室、每个园区或大型企业都有党群服务中心”,达到“旗举兵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