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严维石
2019年11月,全国首例因网络个人大病众筹求助引发的纠纷在北京朝阳法院一审宣判。一审判决,筹款发起人莫某违反约定用途将筹集款项挪作他用,构成违约,全额返还筹款153 136元并支付相应利息。法院审理查明,莫某除在“水滴筹”筹得的款项外,还先后在其他慈善基金会内获取8.88万余元的资助款。莫某因未披露真实情况,将筹集款挪作他用,法院令其返还筹集款。媒体报道,莫某已经履行法院判决。
水滴筹案对于不同背景的人来说关注的焦点不一样。水滴筹以市场化的网络平台进行众筹来帮助病患,实现社会互助济困,引发了人们对于政府财政范畴的思考。这个案例涉及政府职能以及财政范畴的讨论就是政府财政没有直接介入网络平台发起的社会救助。在信息网络时代,信息传递便捷和信息不对称的平台纠错机制使得传统社会和市场领域的信息问题得到较好缓解,不再需要政府直接介入。水滴筹平台的经营模式使得外部性明显的传统社会救助领域可以市场化运作,不需要政府直接营运。具有公共产品共享特性的网络平台使得参与者之间没有排他地实现共享,这意味着借助信息技术具有公共产品特性的平台不需要政府营运,市场主体可经营。这些对以公共财政为主流的财政学理论是一个巨大冲击,因为其所涉及的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公共产品的共享性并没有引发市场失灵,也不需要进行直接政府干预而产生相应的财政行为。
经济学与主流财政学都在市场与政府的两维世界里寻找两者的平衡点。信息网络不仅仅改变了市场边界,也改变了社会互助的功能空间。社会同情和互助机制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水滴筹案表明,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拓展了社会互惠关系及其互助功能的边界,使其从原来的天生社会同情与互助局限于社区等局部空间扩展到全国等更大空间,信息网络在表达社会同情的扶危济困方面发挥着更大作用。如果说局限于社区等局部空间的社会互助容易被熟视无睹,那么被信息网络拓展的社会互助功能就不能再被财政学忽略,而理应进入财政学分析框架。它是市场以外社会横向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信息网络技术将这种横向联系向更广的空间拓展。也许有一天,网络时滞消失将使社会互助机制不再受以前的时空限制,其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主流财政学的分析逻辑是,市场失灵就需政府干预,也就是说,市场不能有效运行的领域就由政府干预和财政介入。这种分析逻辑至少有三个原因。一是主流盎格鲁·萨克逊财政学承接经济学的市场与政府两维认知。不同经济学流派仅在市场与政府之间平衡程度上有所不同。二是大陆财政学的市场与政府关系传统影响主流财政学。财政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就是从大陆财政学到盎格鲁·萨克逊的主流英美财政学,它们对财政理解有分歧,但在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上一脉相承,主流英美财政学传承大陆财政学的市场与政府二维认知。三是信息缺乏和较低的信息效率是财政采取市场和政府二维认知的重要因素。信息网络技术之前,社会互助效能因信息效率低下而表现不明显,进而在理论构建和实践中被忽视,这可能也是早期大陆财政和英美财政采取市场与政府二维认知逻辑的原因。
财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使得财政学形成了市场与政府二维认知,而且不断固化,以至于财政理论和实践创新总是局限其中,很难进行治本性财政创新。
主流财政学将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领域视为市场失灵,这种解读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方面市场失灵意味着市场相关机制不能修复。如果市场主体创新和机制完善可以使市场修复资源配置功能,那么市场失灵实际是市场自我完善和修复的时机与窗口。对于这种所谓市场失灵的政府干预将破坏市场自我修复和市场主体创新的机会,进而影响市场主体对市场理解和认知的升华,延缓公众市场认知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市场在实践运行中发展完善。市场机制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在运行实践中发展完善的,一旦政府代替市场干预所谓的失灵领域,这个领域很可能永久市场失灵了。
主流财政学以市场失灵作为政府干预和财政行为的出发点,并对市场失灵进行似是而非的归因。所谓外部性、公共产品供给、信息不对称和垄断四大主要原因不必然导致市场失灵。
首先,外部性是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造成市场效率下降的成本或收益外溢。水滴筹平台免费为患者众筹医疗费用,这种具有正外部的公益众筹和商业保险推广创新融合的经营模式不仅可以使市场有效运行,而且不需要政府直接介入而增加财政负担。而像环境污染这样负外部性的情况,公众参与和媒体监督是遏制负外部性的有力机制,这减少了环保执法成本和财政开支。在信息网络时代,经营模式创新、公众参与和媒体监督等经济社会机制抑制外部性引发的市场失灵也无须由政府代替市场而扩大财政边界。
其次,公共产品市场供给不足。相对于私人产品,公共产品通常具有共享性和非竞争性特点,市场竞争机制似乎对公共产品配置不那么有效。这里涉及产权界定问题,公共产品之所以市场供给不足源于产权界定成本比较高,缺乏有效的收费机制。信息网络技术发展使得相当一部分公共产品的产权界定更加便捷,实时数据信息采集与传递成为可能,而且电子数据留痕可追溯,通过远程监控系统能更加便捷地经营管理公共产品,这样一来公共产品的共享性就不必然导致肆意侵占与免费使用。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基础上的自助式缴费使得收费机制成本大幅度降低。而且,公共产品信息网络化经营管理可以形成海量数据信息,据此可以分析这种产品的需求规律,可以改善公共产品经营管理,提高效率。
再次,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是市场的共生体。这些信息特征一直伴随市场运行,本身不会长期阻止市场有效运行。而相应的经济社会机制创新不断应对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它们不是阻碍市场有效运行而是刺激企业家创新。张五常对科斯定理的解读表明,信息完全对称会让政府计划管理有效,市场没有优势,界定产权毫无必要。也就是说,市场面对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能发挥其优势,相对来讲,市场是一个节约信息的机制。传统的经济社会机制和创新性制度安排有助于市场缓解信息问题,同时,利用这些信息特征衍生发展很多相关产业,在市场有效运行中扩展,比如法律、会计、保险和各种中介服务等。
最后,垄断曾经是经济理论和实践非常关注的问题,然而近年来,随着技术变迁和世界市场的融合,垄断不再像工业经济时代那样受到关注。反垄断只是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之一,依托于规模化经营的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很少演变成卡耐基和洛克菲勒时代的破坏性垄断,新闻开放和媒体监督使得那样的垄断失去存在的土壤。信息网络技术已经使一个社会开放程度更加深化,个体采集发送信息的能力前所未有,企业垄断的破坏性很难被长期掩盖。企业大规模经营的经济效益有助于其技术和产品创新的研发投入,也可能更加便利于消费者,其社会收益更好。各国反垄断更多针对的是外国企业而非国内企业,这表明各国政府监管层对垄断态度的变化。
综上所述,信息网络技术消释了原先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外部性、公共产品定价、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和垄断在信息网络时代不再像原先那样阻碍市场有效运行。再加上企业家经营模式的创新和公众认知水平的提高,曾经的市场失灵领域可以成为企业经营与市场化运作的空间。水滴筹平台的经营实践不仅仅启发关于市场失灵及其相关财政问题的思考,更加重要的是,它唤醒财政学界遗忘的社会功能,社会互助互惠交换是市场交易和政府财政转移之外的一个重要资源配置形式。解决财政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需要将社会互助维度纳入视野和融合到分析框架中。
水滴筹案涉及市场、政府和社会三个层面。此案显示,信息网络技术节约信息成本不仅仅增强了市场交易功能,也扩大了社会互助的地理空间。大陆财政学和主流英美财政学坚守“非市场即政府”的理论在信息网络技术时代不合时宜了,在网络技术时代,人和其它要素的流动更便捷,资源共享与竞争并存。社会互惠与互助空间已经不再局限于社区与单位等狭隘地域,信息网络帮助我们与更多志趣相投的海内外人士组成朋友圈,形成超越地域的互助互惠社会群体。
1.三维经济社会交换
群居的核心是交往与交换,克服个体技能单一性局限。非法获取在法制社会受到抵制,合法交换方式不外乎三种:市场交易、社会互助互惠交换和政府转移交换。这三种不同交换方式发展史不同,其自身机制不同,其效果和影响也不尽相同。在各自领域里,它们都发挥着各自的交换功能。
首先,市场交易是已经被实践证明的有效交换方式。市场交易是历史悠久的交换方式,买卖双方在交易中各取所需。从逻辑上讲,非胁迫性市场交易会使得交易各方都从中获益。然而,并非所有交换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高效进行,市场交易需要产权明晰,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与产权理论表明,明晰产权是有成本的。市场交易通常银货两讫,其跨期与长期交易的优势不明显,因信息问题可能引发机会主义行为。因此,为了遏制机会主义行为,一些复杂交易通常需要履行繁杂的交易手续,也需要付出相应成本,比如保险和担保等。
其次,社会互助互惠交换是社会群体间的互惠行为,这是人类群居以来的古老交换方式,不同于市场交易,它不需要支付等价,也不需要复杂的交换流程。参与社会互助互惠的个体施惠过程中对受惠者的遭遇感同身受,自发的社会同情本身就是一种回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小群体逐步摆脱社区和单位等地理空间束缚,水滴筹平台众多注册者参加的社会救助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区域。更加重要的是,这种互助互惠群体内的个体可以很好地解决个体理性的信息困境,抑制信息不完全不对称可能引起的信息问题。信息、知识与技能交流在群体内不会因机会主义行为受阻,交流互鉴比较顺畅。社会互助互惠交换既实现资源交换,也达到情感交流;不同于其后的政府转移交换,个体享有群体的社会互助互惠交换收益,也自愿履行相应的责任,个体间在互动交流中表达感恩与回馈社会。
最后,政府转移交换是通过政府系统征收后转移给接受者,被征收者义务性付出而接受者因特殊原因获得的交换。这种交换的特殊性在于,征收者和接受者之间没有关联,征收者不知道也不关心自己被征收标的给了谁,接受者也不知道接受的所得来源于谁。两者间不形成互动,也不可能有情感交流。除了人道主义需要外,政府转移交换会挫伤个体的积极性,鼓励不劳而获。
2.信息网络技术对三维机制进行再平衡
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对前文分析的市场交易、社会互助互惠交换和政府转移交换的三个机制影响不尽相同,它也可再平衡这三个机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范围和程度。
首先,信息网络技术能拓展市场交易的广度与深度,扩大市场交易边界。其所产生的影响包括三种。一是扩大市场交易规模。各种电商平台不仅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搜寻商品与服务,节约交易成本,促进市场交易,而且让地域性产品变成全国性,甚至全球性商品。远程网络与视频系统已经降低了生产者与消费者地理距离的阻隔作用,减少中间环节,不仅有利于消费者,也惠及生产者。二是抑制各方机会主义行为,深化市场交易。消费者、生产者和快递员的相关数据保留平台,有助于有关各方进行产品质量与责任追溯。三是交易数据与客户评价直接反馈给生产者,有利于改进生产与服务和强化市场交易。
其次,信息网络技术能扩大社会互助互惠交换的空间。水滴筹案显示,信息网络技术不仅仅推动及时高效的社会互助互惠,也能让这种互助互惠行为摆脱地理区域的限制。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技术使得社会互助互惠行为的成本更低廉,运作更规范、更高效。借助市场化的网络平台高效完成社会互助众筹,水滴筹平台经营模式实现了市场交易和社会互助互惠交换的互动融合,相互促进。社会互助的众筹全过程电子化信息痕迹约束着有关各方,随着相关技术发展和运作制度规范化,社会同情救助行为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另外,此案发生的全过程中,政府提供一般企业监管和相应的民事司法服务,没有额外的财政负担。
最后,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可精准实施政府转移交换,避免破坏市场交易和社会互助互惠交换。信息网络技术助推市场交易和便捷社会互助互惠交换,让更多个体参与市场交易与社会互助互惠交换。政府利用信息网络和远程监控技术实施精准政府转移救助。更为重要的是,清理现存的各种社会保障与救助制度,区分社会保障与政府救助,让社会保障脱离财政独立运行。这样能提高经济社会配置资源的效率,减少政府转移交换的负效应和财政压力。
水滴筹案的启发是,信息网络时技术已经改变了主流财政学曾经面对的社会经济现实。信息网络技术发展促使财政学界和实际部门重新思考财政理论与实践问题,信息网络时代的财政立足于让市场交易和社会互助发挥潜在功能,从而为它们有效运行提供资金保障。这是现代政府财政的最基本职能。此外,政府以公共安全为基准厘清财政的经济和社会边界,纠正政府及其财政在经济与社会领域的越位和缺位问题,为理性个体创造一个“生产生活安全有保障,幸福生活靠自己努力”的社会人文生态环境。主要建议有:
第一,信息网络时代,夯实政府及其财政保障基础制度完善、运行的基本职能。财政学家需要将社会互助互惠交换纳入理论框架以重构财政理论。政府及其财政保障经济交易和社会互惠互助的基础法律制度完善与运行是政府财政的核心职能之一。
第二,围绕“公共安全”来重新界定政府财政的经济和社会边界。主流财政学基于“非市场即政府”认知,使得政府财政越界进入市场和社会领域,造成各国普遍性的、不堪重负的财政负担,比如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养老和医疗保险本属于保险市场范畴,充其量包含一部分社会救助。维护公共安全是政府基本职能,也是财政的基本范畴。这里的公共安全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国防和社会治安等,也包括经济、生态和公共卫生等非传统安全。避免正常个体无辜受到非正常竞争侵害的公共安全问题是政府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基本职责。
第三,市场交易、社会互助互惠交换和政府转移交换可以相互合作,不必单独进行。水滴筹平台将社会互助与市场交易融合,相互促进,政府转移交换也可借助市场购买服务或者依托社会互助互惠组织实现,利用市场和社会群体的信息与运行机制优势,提高财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