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层次人才评价制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2021-11-15 06:52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组织部
党课参考 2021年12期
关键词:江津人才评价

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组织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为此,重庆市江津区发挥人才评价正向激励作用,以区级高层次人才评价为突破口,激励各类人才发挥最大价值,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本地发展,切实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一、案例背景

人才评价制度是人才工作制度的重要内容。江津区广泛借鉴发达地区在人才评价中的先进经验,强力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创新多元评价方式,健全分类评价体系,构建导向明确、科学合理、精准客观、规范有序的高层次人才评价制度,精准评价出各方认可的优秀人才,激发和释放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二、主要做法

江津区在人才评价工作中发现,每名人才各有特点、情况各不相同,单独依靠评价分数,或者仅仅开展人才定性分析评价,都不能全面、精准地评定人才德的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如何将评价主体、评价程序、评价周期等各方面评价要素有机统一起来,这是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为此,江津区重点围绕“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如何用”四个方面,深化人才评价制度改革。

(一)突出三个标准,解决“评什么”的问题

1.突出德为前提。以政治品德为核心,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为重点,深入了解人才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表现以及其他方面情况,联合公安、纪检、教育等部门,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健全申报人员在学术、业绩、成果弄虚作假和品性、作风等方面违纪违法行为的负面清单,新申报人员一经发现,当年度即“一票否决”;已经评定的,取消高层次人才资格,终止享受优惠政策,并追回相关待遇,一定时间内不再受理其申请。

2.突出能力优先。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将人才是否具有真才实学、能否在所从事领域发挥重要骨干作用、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同时注重评价的个性化,打破束缚人才的刚性条件,在非品德、能力、实绩等条件上逐步放开限制,避免求全责备。学历上,只要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在本行业、本领域中特别优秀的人才,均可评价认定为相应层次人才,对学历文凭不作限制。年龄上,仅对事业单位人才作原则性要求,不作硬性规定,企业人才不受年龄限制。对不符合年龄等非核心条件的人才“一人一议”,切实将优秀人才评出来。

3.突出实绩实效。坚持凭实绩论“英雄”,以“用得好”为硬指标。设置至少一年时间的人才绩效观察期,人才需在用人单位工作满一年以上,充分展现自身的能力水平、履职的绩效贡献、创造的业绩价值后,才可申报评价认定。把人才在工作中产生的经济效益、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制定操作性强的量化评分表,采取实地考察、量化评分、投票表决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出来的人才有业绩、用得好。

(二)落实三个主体,解决“谁来评”的问题

1.用人主体自主评。充分尊重用人单位的评价建议权,开发高层次人才绩效评估系统,用人单位领导、中层干部、与人才关联度较高的职工等,利用信息化系统匿名给本单位高层次人才评价打分,再结合测评对象发挥重要骨干作用等日常表现,通过班子成员会议研究,形成绩效评估等次建议,作为高层次人才等次评定的重要参考。

2.同行专家专业评。依托重庆市级专家库等资源,建立区级人才评价专家库,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等类别,合理匹配组建专家评审组,由具有突出的专业能力、行业影响力的专家评价人才;对专业性强、认定难度高的人才,邀请国家级高端人才担任评审专家。先后邀请到重庆大学林超教授等科研领域专家组建专业技术技能专家评审组,重庆科技学院尹华川院长等企业经营领域专家组建企业创业专家评审组,通过查阅资料、个人陈述、提问答辩等环节,形成综合评价意见,确保专业人才由行业专家评价。

3.相关部门联动评。江津区遵循“三上三下”的评价程序。初审环节:主管部门按照分类量化评价标准对人才量化评分,并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后送区人力社保局。复审环节:区人力社保局复核后报送区委组织部,联合组建专家评审委员会,综合人才的能力、业绩等,形成建议等次,并与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后调整。审议环节:区委组织部提交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重点研究存在争议的人员、环节,形成评定结果并公示。

(三)注重三个关键,解决“怎么评”的问题

1.注重分类评。根据《重庆市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细化创业类、创新类人才评价分类,针对教师队伍、医疗卫生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行业领域人才特性,分类制定人才分类量化评价标准。用人单位、人才代表、行业主管部门充分座谈研讨,提出学历、职称、论文、荣誉等指标的合理分值。区委组织部根据教育、医疗等领域量化指标的整体情况,统筹抓总,针对性地对部分指标予以调整,确保各领域指标既大体一致,又有行业特色。同时,对每位申报人才近五年所获奖励荣誉、人才项目和取得的业绩等进行量化评分,掌握申报人才基本情况。坚持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对申报人才的能力、业绩等情况进行个案剖析、论证分析,形成评价结果,综合得出评定等次。

2.注重动态评。避免“一评定终身”,创新优胜劣汰、能进能出的动态考核管理机制,对人才作用发挥情况进行动态评价。每年1月,由用人单位提供上一年度人才履职情况鉴定报告,并结合相关部门不定期对人才在岗履职、工作业绩等开展回访督查的情况,区委组织部每年对人才评价的等次进行复核确定。对发挥作用突出、能力提升明显、已达到更高等次标准的人才提升等次;对未发挥应有作用人才,开展谈话提醒、降低评价等次,直至不予认定。

3.注重跟踪评。组织部持续跟进相关情况,加大宣传力度、收集各方意见、及时关注公众疑问,进一步扩大人才工作影响力。分行业领域在教育、卫生、企业等系统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人才评价效应,了解社会各界的认可度、满意度。开展“上门回访”工作,重点针对人才评价中未达到相关标准被降等次的人才,上门宣传评价依据、评价过程、评价主要指标等,让人才认可评价结果,激励人才向更高等次努力。

(四)依托两个抓手,解决“如何用”的问题

1.抓好人才政策兑现。把人才评价结果作为兑现人才待遇的基本依据,建立与评价结果相对应的待遇激励体系,让人才干有所得、才有所值。在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中明确,经评定的人才,最高给予200万元的安家补助、5000元每月的人才激励金和30万元的购房补贴,可获贷款、创投、企业住房和项目奖补等创新创业支持,享有医疗保障、休假疗养、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

2.释放政策聚才效应。坚持以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为牵引,带动全区人才总量增长、人才质量提升、人才获得感增强,不断形成人才磁场效应。在面向全球招才引智的过程中,把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和政策待遇作为重要宣传推介内容,提高引才聚智吸引力,营造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的良好政策环境。

三、主要成效

如今,江津区人才评价标准涵盖品德、能力、业绩等要素,既考察人才的科学精神、职业道德、从业操守,又考察人才的履责绩效、创新成果、实际贡献,充分体现专业化、多元化、市场化的特点,更加符合时代要求。

(一)人才评价制度更加科学

通过“同行评同行、内行评内行”的评价方式,更加适应人才分布的广泛性和岗位的专业性。目前,全区已有728人申报区级高层次人才,最终评定471名,涉及教育、卫生、农业、新闻宣传、科研机构和工业制造等12个领域,较好反映了江津区高层次人才评价导向。

(二)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通过构建更加接地气、更有实践性的人才评价制度,激发了江津区人才干事创业激情。在高层次人才引领下,江津区在齿轮传动装置、船用涡轮增压器等领域重大新技术研究位居重庆市前列,如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赵俊渝参与完成的“复杂修形齿轮精密数控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区授权专利3291件,专利密度达7.05件每万人,成功认定的产品以其创新性、高技术含量迅速得到市场认可,新产品销售额突破1500亿元。

(三)人才精神状态昂扬向上

通过创新用人主体自主评价,推行优胜劣汰、能进能出的动态考核评价模式,真正揭掉了人才的“永久牌”标签,坚决杜绝高层次人才评定后“只上不下”、“刀枪入库”等现象,有效调动了人才履职尽责、开拓进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人才永葆前进动力。2018年以来,江津区基于人才动态考核评价机制,取消了23人的区级高层次人才资格。

(四)人才发展生态“近悦远来”

江津区以创新高层次人才评价制度为牵引,在全区构筑形成了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人才生态。近三年来,从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引进优秀青年人才1650名,其中博士、硕士450名,柔性引进专家110名,其中两院院士6名,不断形成人才虹吸效应。截至2020年6月,全区人才总量达19.29万人,相比2017年实施人才新政以来,新增人才3.3万人,增长率达20.64%。

猜你喜欢
江津人才评价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爱哭的手工达人
习惯成自然
江津区经信委关工委的爱心篮球板让山区孩子更快乐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