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倩欣
摘要:本研究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师生为研究对象,探讨“课、证、赛、岗”良性教学生态系统理论模型中假设的正确性。在提出假设模型后,通过问卷调查法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后发现,模型中“赛”、“岗”、“证”三者之间互为正相关关系,模型的假设合理。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教学生态系统
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企业人才需求一直处于“供需不对口”状态,究其原因, 主要是院校侧重学生的理论教学与企业侧重从业人员的实践技能两者之间的偏差所造成的。本研究就是围绕“如何从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出发,提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一论题而展开的。
在现有的高职旅游管理学科的教学改革研究当中,大部分的研究都是用定性研究来探讨专业教学、资格考证、技能竞赛和工作(跟岗实习)这些维度之间的关系,而且通常只研究其中的两两维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组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层面上尝试做出创新,把“课、证、赛、岗”四个维度放在一个系统里,并作为系统的主要维度来做影响因子的定量研究,在更广阔的层面研究教学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与参考实证案例后,本研究组提出“课、证、赛、岗”良性互动的教学生态系统的理论模型。在预设模型中,系统的核心部分是教学中的重点“课”,“赛、岗、证” 则是影响“课”的主要维度,本研究主要探讨,如何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去设置课程以及优化教学方法。
在提出了理论模型以后,进一步对各个维度之间的进行相关性假设,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假设如下表所示:
研究组根据假设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并进行了预调研与调查问卷修正,在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在职教师与2016级—2020级的毕业生与在校生中发放,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数据整理与分析。经过分析,假设模型的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本研究在对前者的研究理论进行回顾以及借鉴的基础上,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师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模型的3个层级变量进行测评,并提出了6个假设,探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问题。本研究为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如下:
(1)“岗”对“赛”和“证”有正相关影响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本专业的技能竞赛都是以模拟岗位操作的形式进行,以广东省技能大赛餐厅服务赛项为例,比赛赛项都是对照中餐服务员与西餐服务员岗位设定。跟岗实习能加强学生对岗位职责的了解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岗”对“赛”有正相关影响。
学生在跟岗实习当中,可以了解到现今市场与企业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会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去考取与岗位技能相关的证书。以在酒店实习的学生为例,在跟岗实习以后,报考调酒师、茶艺师与英语四六级的意愿更加强烈。因此,“岗”对“证”有正相关影响。
(2)“证”对“岗”和“赛”有正相关影响
同时,通过学校专业技能考证课程的培训以后,学生对于岗位的了解更为深入,以本专业《助理酒店管理师》课程为例,它是一门“课证融合”的课程,教师会在课程当中讲授酒店的组织机构与岗位职责,还会让学生进行岗位服务技能实操,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参加考试,考试通过后就可以获得助理酒店管理是的证书,学生在考证的过程中,不光是完成了课程,还加深了对就业岗位的了解,提升了专业技能,能为参加跟岗实习与技能竞赛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证”对“岗”和“赛”有正相关影响。
(3)“賽”对“证”和“岗”有正相关影响
专业技能竞赛不仅能检验各个参赛院校的专业教学质量,还能提升参赛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增强其专业知识,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赛规进行锻炼,前文提到,赛规主要是通过岗位能力要求要设定,学生参赛能很好地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和素养,为专业资格考证和跟岗实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当中,需以“课”为基础,以“赛” 为契机,以“岗”为手段,以“证”为目标,建立起“课、证、赛、岗”融合的育人系统,不断促进四者的良性互动,方能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罗春玉,李霞,徐洪.“1+X”证书制度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证融合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0(11):81-84.
[2]卢志海.技能大赛引领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OBE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6):17-20+25.
[3]严辉华.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旅游专业“课证融合”探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03):41-43.
[4]王晶晶,陈宸.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岗证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7,34(01):111-116.
本文系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9年一般课题《“课、证、赛、岗”良性互动的教学生态系统在高职旅游管理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GDGZ19Y180)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