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荣民
“教育,就是给人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育就是激励的艺术。”运用丰富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朗读充满信心,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让评价充满赏识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我们教师需要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学生,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朗读兴趣,树立自信。
在课堂教学中,我用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使学生如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我这样来评价学生:“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读得好!”“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 ” “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读得比老师还要棒!”“到目前为止,你是读得最出色的一个!”“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如此生动、亲切、贴近孩子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
《最后一课》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读到這一小段文字时,我要求学生体会韩麦尔先生的心情来朗读。班上的一个男孩读到“我——我——”时,带了一丝哽咽,我追问:你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读?他答道:韩麦尔先生内心万分悲痛,这样的朗读才能体现出他的悲痛到了无法表达的地步。“你把自己的感悟与体验融入到了朗读中,真是一个有悟性、会读书的孩子。”我这样评价道,并带头为他鼓起掌来。
二、让评价具有体态语言
我在课堂中除了有声语言之外,还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
比如学生读《安塞腰鼓》时,开始时没有气势、节奏感,我就有意识拍一下教桌似在敲鼓点,学生有了感觉,知道了重读。在排比句时我的鼓点越来越重,学生的语气也有所加强,安塞腰鼓的气势随之感染了整个课堂。内向的学生朗读时,可能会有些嘲笑声,此时我会用眼神制止他们,并走到朗读学生身边拍拍他的肩膀,送出一个微笑,给他最大的信心。
三、让评价融入情境
朗读评价的作用不可小视,当学生的朗读不如人意时,往往老师的一两句深中肯綮的评价,便能起到引领与提升的作用。学习《孤独之旅》这一课时,我指导学生朗读杜小康的一句话“蛋!爸!鸭蛋!鸭下蛋了!”。学生们读得语调平平,没有感情。
师:“你认为杜小康发现的仅仅是一枚普通的、常见的鸭蛋吗?这枚鸭蛋对他而言有着怎样的意义?”
生1:“这枚鸭蛋意味着他可以回家了,以后不用放鸭了。”
生2:“鸭子下蛋了,他可以重新回到学校读书了。”
生3:“这不是普通的鸭蛋,这寄托了他的梦想和希望。”
师:“是呀,杜小康发现了鸭蛋——看到了希望。请走进杜小康的内心世界,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这一次的朗读,语速稍快,声调扬起,饱含了杜小康的惊喜之情。
入情入境的朗读评价,更能让学生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因而朗读也会更加富有情感。
四、让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的评价固然重要,但我们要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老师、同学外,还可以是学生本人、家长等。课堂上我们不妨多让学生作自我评价,自信的学生会说自己读得不错,那就得让他说说理由,这样学生势必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认为自己读得不好,就给他机会再读,或是让他与前面读得好的同学作比较评价后再读。也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读,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朗读。有听众、有评价,在这样轻松、自由的能表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里,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学生评价他人、被他人评价的机会增多,多读多悟无疑会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