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化课堂对比阅读着手,践行探究式课堂

2021-11-14 08:47殷林琼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7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殷林琼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传统形态下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处于一种“灌输式的被动接受”的状态。殊不知,这样的阅读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对此,为了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通过对比阅读践行探究式课堂。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日常教学实践,给我们以实践层面的启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比阅读;探究式课堂

探究式课堂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型和学习方法架构。

一、对阅读主题进行比较,让学生初尝阅读的幸福感

探究式课堂如果能在教学中加强对比阅读的艺术和技巧,学生便不再是看表演的看客,而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在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因此,在进行比较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要引导学生对阅读主题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主体内容和思想感情。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阅读主题,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内容,对主题进行分析、反应,然后归纳整理并做出回答,这一系列问题探知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例如,老师在进行《曹冲称象》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教师可以结合前面所学习的《小蝌蚪找妈妈》这一篇课文,引导学生对两篇课文的主题内容进行对比,对文中的主人公、主要事件进行提炼。《曹冲称象》一课中的主人公是“曹沖”,他为了对大象进行称重,发动自己的思维、开动脑筋,以创新的方法成功称得大象的体重。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的主人公是“小蝌蚪”,描述的是小蝌蚪因为其生长过程中会出现的生理变化而引起的“找妈妈” 的事件。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引出不同的事件,对读者传达出了不同的感情。这种从中心思想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感受不同文章所表达出来的不同的情感,可以有效的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实践证明,通过学生主动对比思考得出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二、对文章细节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细节探索的满足感

在小学语文的比较阅读中,不仅要求学生从整体出发,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比较,更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斟酌,对某些细节之处进行比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中的课文一般都是以单元为单位,设置同一主题的。对此, 教师在教学过后,为了让学生在这共同的思想主题之下对文章有更新颖的理解,在阅读的共性问题之上寻找差异,则可以引导学生对文中的某些段落或者句子进行分析和研究,从细节入手进行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人文主题,更精确的把握文章的表达技巧和结构。例如,教师在进行,《青蛙卖泥塘》这一课的教学时,鉴于这一单元的课文主题都是:改变,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这两篇文章,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弄明白大象的改变过程和蛛蛛开店一再失败的原因。同样是描述动物的文章, 那么究竟是哪里存在差别呢?在教师的设问之下,学生会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和分析,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和情感,对三篇文章进行对比,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技能,水到渠成地理解文章主题。

三、注重小学生的主体性,完善比较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改善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对语文阅读教学手法进行完善,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而不是教师说教的天地。对于对比阅读教学的开展, 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自身对文章的所感所想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展开多元化的讨论。然后,教师就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结果进行客观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文章的难易程度,对学生提出中肯的建议。例如,教师在进行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对课文进行通读,再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不同的学生可以表达不同的观点,经过不同思想的碰撞,学生的比较阅读思维会逐渐建立和完善,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精神、主动能力都能得到加强。

四、注重课堂教学整体性,创新教学手段多样化探究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整个比较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即就是连贯性和全面性。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仔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对阅读教学进行合理安排,保证每一堂课在逻辑和知识上的衔接和连贯,以便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阅读内容,构建起系统的比较阅读知识框架。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重视对比较阅读教学的创新,引入新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和素材,丰富课堂教学环境,保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能够被吸引,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和热情。

结语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乐于学习,将知识和说教变成生活的能力,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老师平时多进行阅读以拓宽知识面,阅读课堂教学的对比角度要具有思维性、逻辑性、有区分度的问题,才能达到引领、提升、转化的目的。在新课程改革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各位语文教师要对阅读教学进行正确合理的定位,结合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比较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阅读知识和阅读技能,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总而言之,只有在优质对比阅读的引领下,探究式教学活动才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张道明.基于古诗词特点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3(35).

[2]张育鹰.从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看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J].快乐阅读, 2013(22).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