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晓峰
摘要:随着高校在线课程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高校在线课程的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丰富了教学形式,增强了教学吸引力,但仍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以及建设周期长、技术支持不足、网站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如何更快更好地建设出高品质的在线课程,已成为各大高校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重点对在线课程建设思路展开分析和总结,以为推动高校线上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在线课程;高品质;建设思路
在线课程在高校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自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其发挥了很多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优势,但目前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网站与资源普遍质量不高,课程知识点缺乏规划、内容板块不适合学情等。因此,在线课程建设的初期,就依据课程的特点与学习目的进行建设思路的确定,是建设一门较高质量的线上课程所必须的。[1]
1、对课程进行调研分析
应收集在线课程相关资料与前沿信息,把握好课程的设计需求,从整体上规划和研究和具体知识构架,应视情况做企业调查,与行业专家讨论,对真实的专业岗位进行分析,总结。以便确定在线课程的知识点、学习范围和任务框架等,为下一步的在线课程网络建设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如有可能,可组织课程团队与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制定在线课程的建设方案,确定线上课程建设方案的可操作性、适用性。之后进一步确定网络课程的形式、所需课时、任务内容及课程资源等。据统计表明,不少在线课程在建设之初缺乏设计,试图将线上书籍与课程标准全盘搬到网上,使得课程网站变成了单纯的资料分享中心。这是远远不够的。线上课程的功能,应该体现在全方位的学习模块、清晰的知识结构、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与多角度的功能单元。同线下课程一样,弄清学习目标、定位知识体系、构建各模块内容等依然是线上课程建设应当完成的基础工作。
2、根据课程需要进行模块化设计
课程的各个模块下设子单元,例如,在课程信息模块下可将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和考核方式等内容进行展示;在课程资源模块下可设计单元导学、教学课件、授课视频、播客单元等内容供学生学习;在教学活动模块下可设计课程通知栏、答疑讨论区、课程问卷调查、学习笔记等内容进行教学跟踪。[2]一般来讲,不同类型的课程应在模块的设计中侧重点有所不同。并非所有课程都要设置以上所提到的模块,相应模块也不是越多越好。要依据学习者的层次、教学目标、课程性质等来具体判断。如理工科的课程可能需要更多的练习资料,实践类的课程可能要将重点放在参考材料上,文科类的课程要多提供案例材料,多设置讨论区等,而学历教育需要考虑课程标准、课程学时等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同时,不同的模块应做到成体系,功能清晰互补等。
3、重新编制符合工作流程導向的线上课程标准
形成快速的更新与有效的交流机制,全面整合素材资源,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构建真实的师生高效互动平台。可以研究在线授课以课程标准为主干,以微课视频和课件为支干,图片、动画、实训指导脚本、习题及各种文本资源为碎片辅助,深入研究每次的教学过程,在现有课程体系中进行在线课程设计、并适当融入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深化研究与实践,以期达到线上线下教学目标,保证在线课程建设的应用和学习效果,提升专业办学的地位。
4、课程资源的开发
在线课程应避免单纯的将课程知识以视频形式搬到网上,亦不可理解为线上课程就是相关社会课程资源的集合。在线课程应具有完备的体系,教师应对课程需建设的各种类型的资源进行规划,用微课群串联整个项目教学内容,最终通过大数据的统计,以逻辑清晰且完整的单元任务点进行归结和展示。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当尽量让学生参与,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3]同时,应对课程网站的内容进行结构以及内容上的丰富,可以针对性的给视频做出说明性的图文;对于需要实践动手的部分,不仅应当提供原始数据文件,还需给出经过处理的最终结果,同时在网上添加习题、设置讨论,亦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追踪。在章节结束时一般应安排与知识配套的在线测验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另外,视频材料拍摄剪辑、各类教学资源美化等工作,如条件允许,应请专业设计公司参与制作,可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5、网站功能单元的设计
应根据课程特点、学情分析等实际情形,对教师主导的评价学生机制进行创新与重构,充分发挥教师作为规则制定者的角色特点,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功能区。如不少网站有记录学生观看视频的时长的功能,可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当教师发现学习进度落后的学生,可通过站内消息提醒、微信提示、电话联系等手段来加以督促。又如在线讨论区可将学生和问题驱动方式联系起来。讨论区功能单元中,学生所提问题老师与其他同学都能看见,有些提问出现后,会有学优生出来解答,或者又有学困生跑出来“+1”。参与讨论的学生也可能会因为不同的想法而产生争议。而旁观浏览的学习者亦可通过阅读或参与这些讨论对话,对知识点获得相对更深刻的认知。教师团队也可亲自参与答疑和讨论,重点解决其他学生没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学生和老师的角色可以互换。期末考查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对于学生期末论文项目的评价,可设计为学生除了要交期末论文以外,还必须至少评价多名同学的论文,而教师团队只需参与引导和仲裁。在同级评审压力下,平时相对不那么积极的学生也会更为主动的参与。知识的获取可来自于书本与相关视频的讲解,亦能自于教师团队和其他同学。[4]
在线课程的建设为教师开展不同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全新的途径,但同时,线上课程的建设又对广大一线教师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如视频拍摄剪辑和学习资料的美化需要专业公司的参与,课程前期需要调研分析做好框架设计,功能模块需要有所偏重和取舍,课程大纲需要重新整合。建设高质量、实用性强的线上课程,发展数字时代的教育现代化,仍需要广大一线教学者敢于面对挑战,明确在线课程的建设思路,从实践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陆卫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在线课程建设模式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8):129+131.
[2]李国光,梁文,郜晋楠,杨丽华.基于THEOL网络教学平台发酵工程在线课程建设及教学实施[J].食品与发酵科技,2021,57(02):171-175.
[3]高飞,韩祥柞.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在线课程建设思路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0(07):81-82.
[4]张志伟,吴岩,崔维彬.高职道桥专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思路与探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1):39-41.
[基金项目]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校级科研项目(课题编号:2021-JK-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