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途径

2021-11-14 12:11杨宝明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34期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服务途径

杨宝明

摘要:当前以智能化、智慧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互联网+”迅速崛起,各行各业借助着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模式,实现了快速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新征程开启的新时期,其对政府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政府加快转变职能,坚持放管服相结合。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作为推进政府放管服的关键环节,必须得到严格贯彻落实。文章主要探讨了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服务”;现状;存在问题;途径

互联网所带来的契机为众多产业打开突破口,他们充分利用整合化的资源和海量数据实现了“互联网+”模式的跃进。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使政府正确履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政府必须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促进基层政府和各级政府的上下联动。当今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我国各级政府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下,已经对电子政务模式进行探索,但由于系统之间共享的不彻底,造成了政府之间的层层数据壁垒。因此,“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的加快推进迫在眉睫,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提升政府的服务质量,建设人们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务服务事项还未全部实现网上办理

电子政务虽在纵深推进,可政务服务大厅窗口排长队的现象仍旧存在,这也就意味着政务服务事项未完全实现全部网上办理。此外,一些“网上办理事项”仍需本人亲自到现场,这显示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的不完善。部分地级市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未实现和上级平台的联动以及互联互通,造成网上办理的不对称性;部门和部门之间的业务办理系统存在差异,不能实现网上办理全流程的信息实时交换,故不能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的顺利实现。另外,部分地区“互联网+政务服务”未实现全市覆盖,县(市) 区、乡镇(街道) 、村居(社区) 的服务平台建立明显不完备。众多地级市的网上办理事项仍然坚守“能少就少,好上先上”的原则,入住事项和在线办理功能存在很大的出入。以上均展现了电子政务应用机制的不完善和不畅通,其为群众网上办理设置了障碍,使网上办理结果差强人意。

(二)各类政务数据资源还未向基层开放共享

尽管当前信息及大数据不断发展,但各级电子政务平台之间仍存在着数据壁垒,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海量数据的整合。各个单位和各个业务系统之间平台未打通、数据流转不畅,而这类问题严重体现在基层政务平台和上级政务平台之间。由于基层政府的网络环境不能和省级、市级相比,基础电子平台建设程度有限,技术因素严重限制了数据在基层层面上的流动共享。另外,基层缺乏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专业人才,同时也缺乏统一的机构去专门负责此项工作,顶层设计并不完善。此外,基层政府观念思维落后,他们往往认为村民对互联网政务的建设并不关心。以上因素导致了县村单位的数据资源少,未达到县市村一体化,造成信息共享闭环中的缺口。

(三)政务信息还未向公众和社会开发利用

全方位、多层次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可以使政府和民众得到双向价值,可以加强二者之间的沟通互动,建立良性的政府群众关系。德国曾创建“联邦在线2005”项目, 建立了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以公众为中心的大数据库,确保公民、企业、院校能在第一时间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各类信息和服务,切实增进民生福祉。而我国在此类建设中较为薄弱,缺少农产品市场数据库,社会科学数据库等和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政務信息库,难以发挥“风向标”的作用助力群众生产生活。此外,政务信息更新的不及时性和较差的交互性一直以来都被群众诟病,例如:众多城市门户网站所留的咨询号码没有实现同步更新,里面众多涉及的信息都是多年前的数据,这并不能让群众体会到电子政务的便利和效率,不能让民众开发利用政务信息。

(四)传统服务观念落后, 缺乏互联网服务思维

互联网的出现催生了众多社交媒体,例如微信,手机App、微博等,这类社交媒介在社会动员和传播信息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促进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树立政府的公信力,促进政务信息的高效传播,可让群众“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但当前各级政府对互联网的认识不到位,对互联网衍生的新兴平台定位不清晰,不能够灵活运用政务服务新模式,也无法运用互联网催生的各种媒介,仍存在着传统的“被动服务”理念,甚至有些政务人员拒绝接受“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由于缺少互联网思维,政府不能与时偕行,难以实现政务服务和互联网的有效融合,也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毋庸置疑,这将严重限制政务信息的传播。

二、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的路径探索

(一)着力优化再造政府服务

要想实现互联网和政务服务的有效融合,政府就必须建立完整、科学的政务服务内容、流程、规范等。第一,规范网上服务事项。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级政府的网上政务服务要有统一标准,群众要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申请办理,不可逆转顺序、颠倒流程。在编制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时,相同的政务服务事项要达到相关要素的统一。同时,同一层级的相同事项在不同的地区办理时,标准要统一,避免“因地制宜”;第二,完善网上服务流程。要不断细化、标准化所需办事材料,在要求提供“其他材料”时要明确指出,切勿模棱两可。政府要优化简化服务事项、申请受理等流程,减少以往繁琐的申请步骤,同时,要使网上办理的页面清晰简洁,使用户一目了然,避免过多链接,做到能一次申请的绝不进行第二次;第三,创新网上服务模式,实现各单位之间的业务信息共享共用。政务信息资源要互认互享,能在平台间达到互相迁移,避免群众多次提交同一资料。政府还可以充分利用智能化、智慧化的技术,推动服务事项的办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

(二)着力加快政务平台建设

“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的建立必须依靠完整、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平台这一有效载体。因此,政府要加大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 群众办事可以通过“政府网站”这一个入口进入,同时,政府要在门户网站上设置超链接连接下设部门的网上政务服务门户,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对接联动。这种“一个入口,多个窗口”的形式可以使政务服务更加的完备,方便群众查询信息;现在各地各部门已经开设了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各部门可以在自己官方社交媒体上接入政务服务门户,拓宽服务群渠道。另外,政府在完善网上服务平台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的提升,政府要不断加强政务大厅的办事效率,形成线上线下的双向联动,实现二者间的功能互补,避免线上线下差距过大,造成信息不对称。同时,政府要加大基层服务网点的建设,使网上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扩大服务的群体,使政务服务平台的建立惠及更多群众。

(三)着力推进数据资源共享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必须实现数据的开放、共享,打破原有的“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现象,建立统一联动的政务服务的数据库,实现各类各部门的政务服务数据互联互通。一则政府要积极统筹规划,逐步完善各项数据库建设。政府在完成公共数据库、人口数据库、电子证照数据库的建设之后,要将各类数据库进行大汇总,进而形成互联互通、贯通共享、覆盖全面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实现各个数据库之间的有效衔接,减少环節断层。二则提升数据质量。政府在统一标准规范下整合数据时,要有效地整合各类资源,避免数据重复,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高质量。在汇总时要经过严格的比对,达到数据获取时间、来源、数值完全一致,杜绝不同部门接触的政务数据不一致。三则避免各部门受传统观念和利益的影响各自为战,各部门不能只从自己部门需求出发,要兼顾其他部门的利益,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联动。

(四)着力加大基础保障力度

“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的实现需要良好的网络环境、完备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大数据平台以及信息系统。因此,各级政府要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人力方面,要加强互联网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人力资源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互联网核心人才和创新人才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对公职人员实行相关技术培训,提升其互联网服务思维,提升其相关技能。同时在进行公职人员招聘时,要将是否具备互联网技术以及互联网思维考虑在内。政府要充分利用此类专业人才推进政务平台的建设与开发,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提升政务服务的质量。此外,要加大物力、财力的投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相关平台的运营。尤其更要积极改善基层政府的政务服务建设,解决其网络环境和技术问题,完善其相关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电子政务上下联动,避免环节断层。

(五)着力健全法规支撑体系

互联网给我们带来各项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各项潜在风险。为了简便流程和提高效率,各部门各业务的各类数据全部搬到线上,各部门在进行数据共享开放时,难免会泄露政务机密及个人隐私,而互联网的极大传播性会使政务机密广泛传开,且互联网软件漏洞、后台崩盘现象时有发生,这都会严重影响电子政务的安全性。因此政府必须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证“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安全实行。第一,政府要对数据开放涉及的各类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加快制定数据共享管理办法,对侵害互联网政务数据和泄露相关机密的主体追究法律责任。第二,严格设计系统,保持系统的安全性与严密性。建立健全信息储备与共享等机制,实现数据的重复利用。第三,加大对涉及国家机密和个人身份信息数据的保护力度,查补网络漏洞,完善网络防火墙,定期检查网络数据安全,设置专项人员负责数据的安全问题,提高全部公职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促使相关公务人员权责统一自由和自律相统一,为“互联网+政务服务”保驾护航。

三、结语

“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是深化供给测结构改革的需要,是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需要,是促进政府更好履职的需要,同时其还事关市场潜力与活力,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因此各级政府必须认识到“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积极克服存在问题,克服数据壁垒,逐步推进全部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不断向基层开放共享各类政务数据资源,转变提升互联网服务思维,加快政务平台建设,加大基础保障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由“群众跑腿”实现到“互联网数据跑腿”的转变,才能积极响应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政府角色转变的号召。互联网是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各项挑战,因此我们也不能忽视健全法律法规,要从各方面优化服务,做好系统的保密性工作。

参考文献:

[1]郑爽.“互联网+”背景下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优化策略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18.

[2]张玺.整体性治理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研究[D].上海: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20.

[3]宋建恒,余鹏飞.“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08):149-150.

[4]戴圣良.数字福建:“互联网+政务服务”背景下政府网站发展提升建议[J].三明学院学报,2020,37(06):96-100.

[5]李燕,苏一丹.如何激励公务员助推“互联网+政务服务”——基于电子政务系统使用意愿视角的实证分析[J].领导科学论坛,2018(17):87-96.

[6]翟云.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理论演化与实践探索:从业务上网到服务上网[J].电子政务,2018(12):80-89.

(作者单位:天津市津南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猜你喜欢
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服务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互联网+政务服务”路径研究
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互联网+ 政务”:电子政务发展新模式
国务院印发指导意见 “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速
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理解和实施建议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