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的“5·31”讲话,为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文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认同为例,通过解剖麻雀、揭示目前学术界尚未深入探究的四个认同机制,在为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学理支撑的基础上,探寻如何增强国际传播亲和力和有效性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国际传播;有效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同机制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1)05—0065—05
[作者简介]黄忠伟,男,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政治学。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尽快形成和我国国力与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加强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既十分重要,也势所必然。那么,如何增强我国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有效性,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这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5·31”讲话的科学指引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时,就“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发表了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1]。在“讲话”中,他就加强和改进我国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重大任务、宣介重点、理论研究、话语建构、传播方式、传播方法、传播基调、传播手段、传播路径和传播艺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这为今后加强和改进我国国际传播工作指明了方向。
这其中,增强我国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有效性,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明确任务,同时,他也为我们解决该问题指明了方向。他指出,只有真正“掌握国际传播的规律”,“为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学理支撑”,才能切实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有效性。按照这种方法,本文以“十八大”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上获得的广泛认同为例,通过解剖麻雀,揭示目前学术界尚未深入探究并作为规律重要内容的该思想的认同机制,以点带面,最终得出增强中国声音在国际上传播亲和力和有效性的一般结论。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认同机制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其后,在各种外交场合,习近平主席又不断倡导并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念。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享一个家园。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每个国家的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各国应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把这一星球建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和清洁美丽的世界。2017年2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载入联合国决议。
之后,它又多次被联合国决议所采纳,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爆发更坚定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及人民对它的理解和认同。那么,该理念是如何获得国际社会认同的,其内在机制是什么,搞清这一问题,有助于掌握国际传播的规律。
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该理念能够得到国际社会认同,与其存在的一个由表及里的内在接受机制密不可分。其表层机制是事实认同机制,深层机制包括情感认同机制、思想认同机制和政治认同机制。
(一)不证自明的事实认同机制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因其追求的崇高全人类利益和人类共同价值,以及倡导的各国应该遵守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明显具有“高大上”的特征。这对各国普通民众来说,要理解和认同它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2020年至今,一場席卷、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则让各国人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人类是命运相连的共同体,深切体会和理解了该理念的丰富内涵与超前价值。
本次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第六次进入全球卫生紧急状态的事件,也是对人类危害比较严重的一次事件。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它就残酷夺去了430多万人的生命。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021年9月10日21时21分,全球累计确诊病例223318139例,其中死亡病例4608047例。
很显然:(1)目前新冠病毒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敌人,这是人类生命安全的最大威胁。(2)病毒是无国界的,在人员全球流动的背景下,不是谁想阻止它的流行就能完全阻止的。(3)面对共同的敌人,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4)只有各国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共同抗疫,才能渡过难关。(5)对待疫情,各国政府勇担责任,阻击本国疫情发展,保护本国公民安全,这本身就是对人类的关爱。(6)在疫情中,每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帮助他国,其实也在帮助自己。这是一年多的抗疫实践中目前绝大多数国家所形成的广泛共识。这种共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精神要义完全契合。
对于本次新冠疫情,中国是最早报告并受到冲击的国家。在我国全民抗疫的前三个月,世界上不少国家和人民从道义和物质等方面给予了我们很大帮助。在中国成功战胜疫情后,我们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受疫情影响的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资金、物资、人员和经验等各方面大力支持[3]。正是中国在此次疫情中自觉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勇担大国责任,推动全球抗疫合作,护佑人类安全,在国际上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
反之,当美国政客把自己的国家利益和选举利益凌驾于全人类利益之上时,正是一系列反科学、逆潮流而动的行为,导致了美国成为至今世界上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9月10日,美国累计确诊病例40606600例,累计死亡654632例。目前,美国的严重疫情完全是美国政客狂妄自大,放弃大国担当,不履行国际义务,盲目追求政党及个人利益所致的结果。
在经历了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肆虐,以及各国抗疫的生动实践之后,从中美两个大国在疫情中的不同表现及结果中,各国人民已深刻理解了该理念的前瞻性价值,深刻认识到这一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这就是事实认同机制的作用。
类似的事实,如全球气候变暖、恐怖主义、强权政治与局部战争等,都构成了对人类的威胁。只不过上述事实还没有像新冠病毒构成对全球每个人的直接威胁。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我们必须秉持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正确处理国与国关系。唯有如此,才能共建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道德感化的情感认同机制
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谋求全人类共同利益,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最后旨归。当一种理念把谋求全人类利益当作自己的终极目的之时,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评价理论,它也就达到了道德的至高境界,占领了道义的制高点。
我们知道,恩格斯从社会关系中找到了道德生成的物质基础。他指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4]这种经济关系,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从利益角度去评判人的行为,通常是道德评价的基本准则。如果把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或他人利益之上,为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人们自然会认为其行为是恶、不道德的。反之,则是善、道德的。
由于利益主体的不同,利益是有层次的。正是利益主体的层次性,决定了道德也具有层次性。讲到利益,我们可以区分为个人利益、团体利益、单位利益、地方利益、政党利益、国家利益、地区利益和全人类利益等。在这些利益中,相比于个人、政党乃至国家利益而言,谋求全人类利益显然是最高层次的利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以及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的挑战面前,这种利益早已实实在在地呈现于我们面前,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从道德的本质及评价方法上看,对全人类利益的追求及维护,必然是一种至高之善。把谋求全人類利益当作自己道德旨归的理念,也就成了至善之理,必然占据国际道义的制高点。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无视世界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后艰难复苏的大局,坚持“美国优先”,高筑关税壁垒,遏制其他国家发展,让原本各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努力更加艰难;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长期拖欠联合国、世卫组织会费,不断从教科文组织、中导条约、伊核协议、巴黎协定、世卫组织退群;在本次新冠疫情中,作为目前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不是考虑如何与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切实阻击本国疫情的蔓延,而是四处甩“锅”推责,转嫁危机。这种为一己私利而有损于全人类利益的行为,必然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
反观中国,为了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她为世界搭建和提供了“一带一路”与“进博会”两个公共平台;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从不拖欠联合国会费,为联合国派出了最多的国际维和人员;为了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国严格履行减排承诺,努力促进“巴黎协定”的达成与落实;在这次疫情中,当国内形势出现积极向好变化后,中国又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向世界各国伸出了援手,努力促成国际合作,共同阻击全球疫情。特别是中国把自己研发的新冠疫苗当作全球公共产品,加入全球“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在已向世卫组织捐款5000万美元基础上,于2020年5月18日和2021年5月21日又先后两次决定提供总计50亿美元的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抗疫斗争以及经济社会恢复发展。正是中国知行合一、为谋求全人类利益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打动和感化着世人,赢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发出的这种声音及行为的认同与支持,这就是情感认同机制的作用。
情感认同机制是指在各种道德感化力量的作用下,对人们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和改变的方式。道德感化力量的构成包括道德的感染力、亲和力、感化力和带动力。前三种力量源于崇高的道德说教及其实践者的身体力行对人们思想与行为的影响。后一种则是在榜样带动下所迸发出的巨大力量。从北京召开的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朋满座、百鸟朝凤的宏大场景;从上海举办的三届“进博会”,各参展商一位难求的火爆场面;从2020年5月18日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和2021年5月21日全球健康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所引发的广泛关注及积极评价看,这是中国为了全人类利益,主动搭建平台,分享发展机遇,提供公共产品,无私帮助他国所产生的巨大感召力及向心力。正是在这些力量的作用下,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三)同心协力的思想认同机制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5]其实,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有着普遍意义的价值,除了上述主要的价值之外,像安全、文明、环保、法治等也都是关乎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这些价值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全部有所论及。
在上述人类的共同价值中,和平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公平能够保证各国拥有平等的机会;正义会让邪恶远离人类社会;民主则让各国拥有更多的权利;自由是大小国家在国际上都能自己做主;安全是各国发展的重要保障;文明则让人类社会脱离野蛮状态;环保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依托;而法治则是国际社会长治久安的保证。
这些价值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就是它的超越性。这种超越性是指能够超越阶级、政党、国家、社会制度以及意识形态分歧与纷争的属性。在当今世界上,由于存在着不同的阶级、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这导致了对于许多国际事务,各国之间的分歧往往很大,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协商十分不易。但是,当我们聚焦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之时,由于它所具有的超越性,能够超越阶级、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分歧,能够化解许多国家、地区之间的历史矛盾、文化冲突与民族隔阂,使各个国家手拉起手来画出最大的同心圆;它们能够把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统一起来,凝聚出强大的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和各种“赤字”的磅礴之力,这就是思想认同机制的内在蕴含。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如果不以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即使因为某种机缘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那也很难经风雨、抗摔打。一旦遭遇严峻而尖锐的全球性问题的挑战,特别是内部出现了直接的利益矛盾和冲突,那么,就必然陷入无尽的争吵、较量之中。不但立场难以协调,步调难以统一。而且,可能出现反目成仇、大打出手的困局”[6]。
当前,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有许多。上述共同价值,其实没有一个不存在赤字。这些赤字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例如:当今世界,尽管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时代潮流,但世界仍不安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所上升,战火和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局部动荡频繁发生,恐怖主义蔓延肆虐,这些都冲击着人类生活的和平环境,形成了“和平赤字”。另外,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分工体系,使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由发达国家主导建立的非中性的国际规则体系,约束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使其在发展中处于不利地位;当前,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保护主义盛行,这使全球发展的环境日益恶化,从而形成了“发展赤字”。还有,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一直处于全球治理的主导地位,掌握着规则的制定权,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其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十分有限;在全球治理领域享受较多权力和利益的发达国家,则尽力推脱应尽的义务,而一些新兴国家又无法获得与其自身实力相对应的权利,这也构成了“民主与公平赤字”。再就是,由于民粹主义泛起,逆全球化暗流涌动,联合国宪章与世贸组织规则等现行的国际法治体系,也面临着被削弱甚至走向倒退的危险,这就形成了国际社会的“治理与法治赤字”,等等。
面对这些赤字,习近平主席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围绕人类共同价值所画出的最大同心圆,这对于引导各国同心协力,共同应对挑战,找到了有效的解决之道。
(四)聚同化异的政治认同机制
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这一威胁世界和平的罪魁祸首阴魂不散。无视主权,唯我独尊;干涉内政,恃强凌弱;随意退群,我行我素;只知索取,不愿尽责等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扰乱世界秩序的行为时有发生。为了世界长治久安,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这一理念给出了“中国答案”。这就是在处理国际事务和协调国际关系时,只有秉持和遵守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维护主权,平等协商,合作共赢,文明互鉴,保护生态,责任共担等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才能为谋求全人类利益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试想,如果各国能够相互尊重,对国际事务平等协商,世界怎还会有冲突?如果各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能够得到切实地维护,大小国家和平共处,世界就不会有动乱和战争。如果各国在经济上能够走合作共赢之路,文化上能够文明互鉴,世界经济就能摆脱低迷,人类文明就会薪火相传。如果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能够得到各国保护,对于传统和非传统安全的威胁,我们能够共同面对,那么,人类社会就会走向可持续发展,各国安全也能真正实现。但现实是,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弱小国家的许多正当权益根本得不到保证,这直接阻碍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由此可见,由于上述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瞄准了各国利益的交汇点,尤其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诉求所在;找到了各国能够共同接受的最大公约数,特别是能够满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迫切需要。因此,它们能够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广泛认同与支持。在国际关系中,遵循这些基本准则,则能达到聚同化异、求同存异的目的。这对于凝聚各国力量,引导大家同舟共济,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将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是政治认同机制的作用。
因此,中国发出的这种声音,阐述的处理国际关系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这是直面国际社会各种矛盾,通过引导各国自觉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以达到聚同化异的目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有谋求全人类利益的道德旨归,也有对人类共同价值的不懈追求,还有当今世界正确处理国际关系各国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对于如此崇高的价值追求,本次疫情与抗疫实践,让它深深植入了各国人民的脑海。从上述四个机制的关系看,第一个机制是赢得认同的表层机制,而后三个机制则是达成共识的深层机制。在这三个深层机制中,由于利益表征的是主体对客体的需要,而价值是客体对主体表现的有用性。因此,二三两个机制所探讨的全人类利益和人类共同价值,两者结合起来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而最后一个机制所探讨的处理国际关系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则是达此目的的有效手段。这就是中国向世界发出这种声音的内在逻辑。
三、切实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有效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成功传播及广为接受,它带给我们深刻启示。
第一,要在把握规律基础上增强传播的实效性。“机制”泛指一个工作系统各部分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及方式。由于它涉及机体的工作原理及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这也是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探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认同机制,掌握国际传播规律,为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学理支撑,目的是要搞清楚:在国际上传播中国声音,我们应从哪里入手,又该如何去做,只有掌握了规律,才能切实增强我国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有效性。
第二,要抓住有利时机扩大中国声音的传播力。新冠疫情的肆虐极大加速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的传播。这启示我们,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发生在全球的重大事件,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借力发展。要让这些事件成为助推中国先进思想走出去,扩大中国声音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的良好契机。
第三,要站在全人类利益高度去傳播中国声音。近年来,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包括“一带一路”“进博会”和新冠疫苗等多种全球公共产品。这种情况在将来中国日益强大后会越来越多。在对外宣介和推广自己的主张、传播中国声音之时,如果能够站在全人类利益的高度去宣传这些产品,提出自己主张,则很容易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同时,这也为上述行为奠定了良好的道德基础。
第四,要运用道德感化力量增强传播的亲和力。任何道德行为都内含着道德的感染力、亲和力、感化力和带动力。这其中的亲和力正是国际传播中我们拉近与国外受众距离的无形力量。目前,中国在促进自身发展中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由于它所兼有的全人类情怀,和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良好愿望,这完全能够成为我们拉近与世界各国之间情感的重要力量。对此,我们要很好利用。
第五,要高举共同价值旗帜提高中国的话语权。在国际舞台上,人类共同价值所具有的超越性,决定了如果仅仅从阶级、国家、意识形态出发去阐明自己的主张,则难免国与国之间会出现矛盾。相反,只有更多地围绕共同价值去发声,并积极主动地与西方国家进行斗争,才能打破国际上西强我弱的與论竞争格局,提高我国的话语权。其实,历经70多年发展,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全球发展的贡献者的良好形象早已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抗击疫情和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实践,也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围绕前述共同价值的任何一个争论,我们完全有理由和底气与不怀好意的国家进行斗争。只有坚决斗争,才能正确引导各国为应对世界挑战而共同奋斗。
第六,要坚定维护基本准则打破中国威胁怪论。按照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去处理各国之间的关系,由于它瞄准了各国利益的交汇点,找到了能为各国共同接受的最大公约数,能够聚同化异,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因此,坚定地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则能充分彰显一个国家所走的和平发展之路。在中国和平崛起中,当“中国威胁论”在日益没落的西方世界甚嚣尘上之时,中国政府坚定地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这是打破中国威胁怪论的最好办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N].人民日报,2021-06-02(01).
[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7.
[3]黄忠伟.中国抗疫对人类安全的八大贡献[J].理论与当代,2020(10):25-2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70.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22.
[6]孙伟平.“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J].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6):8-13.
责任编辑:杨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