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传海
在我五六岁时,家里的一只老母鸡突然“落起窝来”(我们管母鸡趴窝要孵化小鸡叫“落窝”)。为促使那鸡继续姥蛋,奶奶把它从鸡窝抓出来,反复往冷水里浸。但它像是抱定决心要“坐月子”似的,始终不肯离窝。
没法子,奶奶就挑拣一些鸡蛋,放到窝里让它孵化。就在这时,母亲不知从哪儿找回两枚鹅蛋一同放在一起。我记得很清,母亲还特意将两枚鹅蛋举到太阳下照看,两枚鹅蛋的一端内都有一片“榆钱儿”(可能那就是胚胎吧)。然而,母亲每次查看,两枚鹅蛋总是被老母鸡晾晒在一边(可能是鹅蛋过大的缘故)。于是,母亲便不停地把两枚鹅蛋往鸡窝中间挪动。
大约在老母鸡抱窝十几天后,母亲总要隔上两天,把老母鸡抱窝的鸡蛋和鹅蛋,放进可手的温水里筛选一次。最令我奇怪和兴奋的是,每次筛选时总能见到几枚蛋(包括两枚鹅蛋)竟然在水里,或左左右有,或上上下下地一阵“跳跃”。
总共过了二十几天的样子,该出壳的小鸡便一个个破壳而出了。小鸡一出壳,老母鸡丢下两枚鹅蛋不管不问,只顾领着小鸡们四处觅食去了。母亲只好把两枚鹅蛋放到棉花窝里,而且每日都要把一块青砖放在锅灶里烧一阵子,用冷水浇一遍(一来降温,二来洗灰),而后用破衣包好放到棉花窝里。大约又过十来天的工夫,一对黄灿灿、毛茸茸的鹅娃儿终于破壳而出了。
真真是叫好呢,两只鹅娃儿刚好一公一母。一对圆滚滚的小绒球儿在地上滴溜儿乱转,对于没有多少玩具和娱乐的我们,不单单是增添了無限的欢快,还平添了极大的精神寄托。从刚开始拿煮熟了的糁子和米粒喂养它们,到剪碎了菜叶、青草喂养它们,再后就是把它们抱放到草地上,看它们用红嫩的小嘴抢着啄食嫩草。
转眼两三个月过去了,鹅娃长得飞快。不仅“小鸟依人”不在了,甚至还经常“嘎哦、嘎哦”,有些吵人。它们像鸭但比鸭大,身体像个“2”,也像一只小船。颈长,鹅头大,喙扁阔,身体宽壮,尾短,脚大有蹼。伸长脖子身高一米开外,体重七八公斤。只是我家的一对大鹅,羽毛全是纯白色的,一只额头长一个黄疙瘩,一只额头长一个黑疙瘩。它们走起路来抬头挺胸,器宇轩昂,步调平缓而从容,叫声严肃而郑重,简直神气极了!
它们虽然已经落魄到了不能飞翔的地步,但傲慢之态却丝毫不减。不管是白天或夜晚,有人经过我家,两只鹅必然引吭高歌,比看家狗还要机灵呢。每当你靠近它们,它们会歪着头轻蔑地看着你,一下一下优雅地晃动着脑袋。特别是头顶长着黄宝石般头冠的公鹅,不但不怕人,反倒见到人还伸长脖子,扇动双翅,笔直地冲上前去,用它琥珀色的喙狠狠地敛上一口。你拔腿跑开,它还要穷追不舍呢!
不知是鹅身太高,还是缺少材料,那两只白鹅降临我家后一直没有鹅舍。白天它们在村头的池塘游玩,晚上就随便站卧在我们家院子的一角。在池塘里或三五成群,游弋追逐,划出条条波纹,激起层层涟漪;或成双结对,交颈钟情;或撅起屁股,扎于水中觅食;或埋首于羽翼,漂浮着打盹;在地上或引颈高歌,或侧颈理羽,或忽闪翅膀抖擞精神,或搁头于脊背小憩。在下雨的日子里它们像一位威猛的卫士,在小院的雨中昂然迈步,并伴有高亢的“嘎哦、嘎哦”声,寂寥的院落终日充满着生机。
那只母鹅差不多每三天下一个蛋,但鹅蛋大极了,比四个鸡蛋还要大呢!姥下的鹅蛋大多用来换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偶尔母亲也会给我们炒了解馋。鹅蛋虽然没有鸡蛋好吃,甚至有些腥,但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吃上一次鹅蛋也算过次大年了。然而,有一次我的小学同桌,给了我一手巾兜捡拾的青苹果蛋蛋,母亲就慷慨地拿出四枚大鹅蛋作为回赠。
那只公鹅费粮草又不下蛋,在外工作的父亲回到家总是说杀掉它算了。母亲说,单留一只母鹅挺可怜的。奶奶却说,没有公鹅,母鹅姥的蛋孵不出小鹅!于是,两只大白鹅一直成双成对地生活了三四年吧。
然而,一个深冬的夜间,我家的两只大白鹅被什么东西叼走了。院墙外石壁上留下了一道殷红殷红的血印子,我是亲眼看到了的。奶奶说是黄鼠狼叼走了。母亲却说:“黄鼠狼怎么能一次叼走两只大白鹅呢?一定是贼人偷走了,那血印子是贼人故意留下的!”
之后,那浓浓的血印子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直到今天。
责任编辑:青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