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

2021-11-14 13:56朱盈旭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美人杏花桃花

朱盈旭

桃花妖冶,热情浓烈。桃花是胭脂,把小村庄春天的双颊擦得像新嫁娘。

可我们村子里的那些人,都不喜欢桃花。彼时的人们,似乎被清贫和劳累压榨得只剩下一层干瘪的食欲了,像耕田犁地后瘦骨嶙峋的老牛,只想着让饥寒能安静,别喧闹,人是一盘磨,睡着了不渴也不饿。桃花却开得像抱香的美人,在村里和没眼色的风一起,荡来荡去,晃得人心烦。饱暖思淫欲,秀色不可餐,那点儿欲望饿瘪了!哪有白馒头来得实在,又软又香。

桃花没希望。花是正经花,桃子却是被虫子啃得烂糟糟的小野桃。又苦又涩,咬一口,愁眉苦脸地吐出来,啐一口。所以,彼时的村人们骂桃花不地道,像“放鹰”的女子,借着村里厚道的春光,极尽浓艳,又用美色蛊惑了光棍汉子,吃饱喝足,养肥了身子,一个孩子也不给留下,拐了男子微薄的一点家私,就跑了,急着去找下一家。

憨厚执拗的村人们喜欢杏花,杏花老老实实地结果子,虽然很小,还满脸斑点,却果实爆浆,又甜又软,那是小孩子们口中世上最美的水果,美味,挡饥!

祖辈父辈的眼中,桃花只会妖冶,像一个涂脂抹粉、花枝招展的妇人,好吃懒做,不会过日子。庄稼人实在,娶妻不看丑和俊,顾家干活值万金。我也百思不得其解,杏子、梨子、枣子、石榴,虽然不丰硕,但都能在那个饥寒交迫的年代,奉献一己之力,和乡亲们喜乐悲愁、同甘共苦地茂盛相伴于人间,不离不弃。只有桃花,野着性子开,无章无法,好看不中用,那些年,桃花从贫瘠的黄土里拼了命地汲取极少的养分,都给了美貌了,却孕育不了子嗣。

桃花被宠成贵妃的待遇,在唐诗里,在宋词里。我少时偏爱的桃花:近看一朵朵粉嫩含露,分明是羞色满面的美人,十五六岁,裹着嫣红旗袍,娇美盈盈,不妖娆,带羞怯。远看就是一团又一团红云呀,窗前春水长,内心小荡漾。喝了棒子面汤的早饭后,在浓醇的阳光里,使出吃奶的力气给他们读。他们蹲在墙根下,捧着粗瓷大碗,吸溜吸溜地喝能照出人影的稀饭。他们像听天书一样,龇着一口黄牙笑話我,笑喷了,玉米(米+查)子喷了我一脸一身,可惜了娘给我新做的小布衫,上面是繁复的桃花,娘在镇上做裁缝。我心疼得哇哇大哭,泪眼婆娑中,听到花白胡子的“老秀才”叹了一声:这女娃,长大有出息!

我翻遍了“老秀才”送我的两本缺页少角、书页泛黄的书:一本从开头就缺少了十几页,我猜想它一定曾被他晒得黑泥鳅似的孙子偷偷撕去叠四角了,所以,至今我都不知道它的书名;一本《红楼梦》。就在那本劫后余生的不知名的书里,我却发现了桃花的最高礼遇:《桃夭》出现了,那么的亮!那么的艳!那是横空出世的一枝桃花啊!从先秦,楚楚莅临我的尘世:

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黄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中之人美得让人心动。“桃之天天,灼灼其华”,“桃之天天,有黄其实”,“桃之天天,其叶蓁蓁”,连续三章三起句,“桃之天天”四字扑面而来,真正的美人如花。终于,桃花,沉冤昭雪,我不再写《桃花误》,不再对牛弹琴般的给他们读《桃花误》,桃花,像我的恋人,住在我的心里,有花有书的小房子,养美人,养红颜,养知己,红袖添香伴读书!霎时,我挺起了胸膛,俨然觉得自己是怜香惜玉、铮铮铁骨男子汉!可是,我依然想念异乡漂泊的桃花姑姑,她是被故乡抛弃的一朵小桃花。

无独有偶。那时读书如饥似渴的我,在《红楼梦》里,发现那个娇娇怯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那个喜欢戴一支白珠簪的女孩,写了薄薄忧伤、浅浅哀愁的《桃花行》,东风软,晨妆懒,写桃花的灿烂,写少女的孤单;红楼里的桃花社,原名海棠诗社,探春筹建又解散,倒是那个极孤高极清净的“世外仙姝寂寞林”,重建了,还当起了社长。黛玉爱桃花,要不然呢?怎不取名杏花社?梅花社?蔷薇社呢?桃花的品性更是可见一斑了!

后来,遇见了心上人,遇见了桃花般美得蚀骨的爱情,更懂得:桃花代表着春天,代表着青春,代表着美好的爱情,正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写的那样:“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猜你喜欢
美人杏花桃花
杏子哪去了
桃花眼
喊桃花
北陂杏花
斗牛犬“桃花”
神秘的美人鱼
蜕变
怀念杏花妹妹
争色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