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勋粤调钢琴曲《旱天雷》研究

2021-11-14 15:54郑丽莎
戏剧之家 2021年21期
关键词:广东音乐技法旋律

郑丽莎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420)

《旱天雷》钢琴作品是以广东音乐名家严老烈先生的扬琴曲《旱天雷》为基础改编而成的,这部作品在原来粤调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钢琴的演奏特征,实现了广东音乐风格与西方音乐风格的嫁接,并通过丰富多变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语言为广东钢琴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当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国钢琴音乐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提供了助力。陈培勋的音乐成就促使中国钢琴音乐得到了快速发展,是中国钢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陈培勋与《旱天雷》

(一)陈培勋简介

陈培勋于1922 年在香港出生,祖籍广西合浦,他20 世纪30 年代生活在广东一带,当时比较盛行的是传统的丝竹乐种,这也为陈培勋后来的音乐造诣创造了条件。在耳濡目染当中,陈培勋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不断深入,也激起了他对音乐的向往与追求。后来随着民族音乐艺术潮流的兴起,陈培勋的音乐创作出现了转折点,他结合民族音乐的特色,并融合现代钢琴技法,使其作品更具影响力。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和教育家。

其作品以管弦交响乐和钢琴曲为主要形式,利用管弦交响乐与钢琴曲的演奏技艺与传统乐曲的融合,实现作品的改编。例如《卖杂货》《旱天雷》《思春》等,这些作品都创作于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属于他早期的音乐创作。而在他晚期的创作当中,以交响乐为主,例如《我的祖国》《清明祭》等都可算作他这个时期的作品。《我的祖国》这首作品是由三首交响诗组合而成的,它传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难以割舍的情怀。《清明祭》这部作品能够充分展现出陈培勋的创作风格和高超技艺,是这个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二)粤调钢琴曲《旱天雷》简介

《旱天雷》这部作品来源于广东音乐名家严老烈先生的扬琴作品《旱天雷》,是1959 年改编而来的一首钢琴曲,其改编两次才得以成功。严老烈先生的扬琴曲《旱天雷》在技法上将乐曲进行了扩充,旋律也更加强劲活跃,使整个曲调充斥着欢愉与喜悦,表达了人们对久旱逢雨的欢呼之情。而陈培勋在改编过程中,大胆地添加了钢琴演奏技巧,使《旱天雷》的内容和旋律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它虽是陈培勋作品中较为简短的一部,但是这部作品中却包含了七和弦与九和弦,也由此衍生出一幅极具魅力的惊雷图画,他以借景抒情的方式,在音乐的加持下,给人们呈现出欢愉的语调特色,并向人们传达出那个年代下人们昂首前行、奋发图强的意志和勇气。

二、调式调性贯穿的“粤调性”

在中国民族调式中,广东音乐里徵调式、羽调式、商调式最为常见,而角调式很少应用。在陈培勋的作品当中,利用调式调性的原则和技法,开拓了独属于自己的调性风格。不管是作品的旋律还是变奏,主调还是副调,都使五声调式贯穿其中,并在作品中保留了广东音乐独特的“粤调性”和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

《旱天雷》的作品主题主要取材于广东音乐常用的调式,在忠于原曲的基础上,使用了广东音乐中最为常见的徵调式,并结合了等音替换、同宫调式交替的转调方法,以及三度关系转调法与四五度关系转调法等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手法在陈培勋的作品中较为常见,尤其在《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这部钢琴改编曲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首改编曲中的每一个变奏都应用了鱼咬尾的调性手法。除此之外,陈培勋在早期的创作中也应用了其他的调式调性,例如在《思春》中就应用了段落间的转调。所以这也使得陈培勋的作品在音乐衔接上更加流畅,而且也使得音乐的转变更加多样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音乐的主题。

在我国传统音乐发展的过程中,其具备固有的特色风格,音乐语汇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陈培勋的广东音乐钢琴作品中,常常出现冒头、加花、迭尾这些独特的旋法和惯用语汇。冒头是广东音乐中乐句或乐段开头较为短暂的润饰性音组,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常被称作先锋或飘头。而在《旱天雷》这部作品当中就运用了这一手法。此外,《旱天雷》这部作品中也大量应用了乙凡调和徵式调,再加上三四度关系的转调使《旱天雷》不仅展现出我国传统音乐的风格特点,而且也结合了钢琴音乐的旋律,从而使《旱天雷》更为普及,应用更广,在节奏和旋律上也更加富有动感和润感。西方钢琴音乐的融入使这部作品的表现力和张力被彻底激发出来,造就了《旱天雷》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陈培勋《旱天雷》作品中民族特色的体现

(一)音色技法上民族特色的体现

音色技法指的是为了让音色展现出丰富的色彩而采用的技巧方法,使用大量的音色技法不仅可以使整部作品的民族韵味更浓,而且也能使其蕴含丰富的民族特色。在早期的作品创作当中,陈培勋极为重视音乐文化的融合,在《旱天雷》这部作品中就结合了民族音乐的风格,并根据民族乐器的演奏和音色特点将其融入其中。同时还结合了我国传统的音乐技法,例如应用合头换尾、鱼咬尾的手法,并与冒头、加花、迭尾这些广东音乐特有的技法和旋律相辅相成,整齐划一,不仅丰富了作品的音色技法,而且使作品更加富有灵动性。

(二)标题音乐上民族特色的体现

标题音乐指的是作曲家将文字、绘画、戏剧等艺术元素应用到音乐当中从而衍生出的一种综合性的音乐形式。它以文字符号贯穿整部作品,以文字符号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来体现创作意图和创作内容,并将其列为音乐标题,应用乐曲的情节来暗示或象征所述之情。标题音乐可以用文字和标题来展现和模拟自然的乐曲音响,例如李斯特的《浮士德交响曲》,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等,其都是标题音乐的典型代表作品。而在我们的传统音乐艺术当中,标题音乐也最为常见,我国标题音乐主要是利用特有的东方文化来营造音乐的意境和画面感,从而赋予音乐诗意色彩。《旱天雷》这部作品从标题上看就可以感受到整体的意境以及陈培勋想要表达的情感。这部作品以自然景物描写为主,通过欢快活泼的音乐曲调透露出欢愉的心情,而且大量大音程的跳动,不仅照应了音乐主题,也反映了广东音乐的特色。

四、陈培勋作品强烈而鲜明的民族风格特色

(一)陈培勋作品中的地域文化特色

陈培勋出生于广西,成长于香港,从小就接受悦耳的广东音乐的熏陶,所以他对广东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富有鲜明的特色。广东音乐以丝竹为器,音色清脆,曲调悠扬,极富南国色彩。而陈培勋的作品当中也体现了南国地区独特的民族风俗、特殊的情感以及真实的生活状态。同时广东地区地处沿海,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渗透,广东音乐也受此感染。在这样的环境下,陈培勋的作曲风格也逐渐形成。在他早期的钢琴作品当中,以广东乐曲为主,改编之后仍然充盈着粤调风味,在技巧和形式上都保留了广东音乐的风格特色,所采用的创作素材也来源于原汁原味的广东小曲小调,因此他的作品极具地方民族特色,体现了强烈的民族风格特征。在对乐曲进行不断改编的过程中,他融入了大量的西方钢琴音乐元素,不仅使得传统音乐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加持下更好地传播,同时也为中西方音乐文化的进一步交融奠定了基础。所以,可以说他是中国粤派音乐史上的功勋人物。

(二)陈培勋作品中浓厚的时代特色

音乐作品大多来源于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重重打磨,陈培勋的音乐作品也是如此。在上世纪50 年代,陈培勋为了使中国民族音乐风格与西方钢琴艺术有效结合,从创作第一首钢琴改编曲起,就开始了漫长的探索之路。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钢琴奏法与中国民族特色的结合,这也使得他的作品极具时代特色。比如在他众多著名的钢琴音乐改编曲中,《旱天雷》这部作品就应用了中国民族音乐的乙凡调,利用纵向和声的方式,在旋律调式的基础上使用七和弦、九和弦和声变奏手法配置旋律,从而使《旱天雷》这部作品不仅拥有多变的钢琴技巧,同时也具有浓厚的民族意蕴。

五、总结

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发展当中,传统民族音乐的融合与渗透是至关重要的。陈培勋的作品《旱天雷》不管是从技法还是旋律上都实现了中西方文化的相互结合与渗透,他以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为创作原型,从创作素材到表现内容,都结合了中国特有的民族风格以及人们的审美趣味和品位,极大地创新了中国音乐的创作形式,也满足了人们对音乐的审美需求,所以才会受到社会各界的推崇,也为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进而成为中国钢琴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钢琴音乐走向国际指明了方向。

猜你喜欢
广东音乐技法旋律
广东音乐在高校的传承和发展
春天的旋律
20世纪以来广东音乐的海外传播研究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论“广东音乐”的名实之变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传播学视野下的广东音乐研究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
大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