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音乐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丰子恺1898 年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地主家庭,由于他的祖母与父亲热爱民间戏曲,所以他从小就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丰子恺小的时候还曾学唱过徽调,家庭的熏陶对他的音乐启蒙起到了重大的影响。他的父亲去世后,母亲不想让他成为一个没有才学底蕴的人,于是就把他送进了当地的私塾,自此以后他便开始接受传统的音乐教育。在1910 年的夏天,丰子恺顺利地进入了当地的三等小学,在这所学校中,他首次接触了音乐课程,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情趣。在课堂上,他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演唱当时流行于学校中的《勉学歌》。此时中国正处于清朝末年,战火纷飞,贫苦人们的哭喊声处处可闻。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歌词的含义,音乐教师总是耗费大半天的时间去介绍当时的政治环境。每当听到这里,丰子恺就不禁为普通民众的贫苦生活而潸然泪下,当唱到“亚东大陆将沉没”这一歌词时,许多同学都不禁热血澎湃,似乎可以感觉到脚下的土地正在颤抖。自此,音乐感召力深深地进入了丰子恺的心中,他下定决心日后要苦心钻研音乐,通过音乐的形式来教导国民。日本求学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丰子恺的音乐发展方向。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以后,丰子恺想继续深造音乐知识,于是便进行了更深层次的音乐理论学习。1921 年,丰子恺独自一人来到日本,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以及各种乐器的演奏,期间他对于小提琴的练习与研究尤为深刻。他曾在短短四个月中拉了三本《霍曼》,音乐研究会的私人教练特别欣赏他,经常将其邀请到自己家中演奏。对于丰子恺来说,国外求学的孤独感并不好受,再加上经济上的压力,丰子恺的生活异常困苦,但这些困苦并没有让他放弃学习,反而成为了其精神上的动力。从丰子恺的著作《我的苦学经验》中可以看出,十个月对他而言十分漫长,他能忍受生活的贫苦,也能忍受环境的恶劣,但他忍受不了对祖国无限的思念之情。在日本的学习过程中,他经常以音乐会、歌剧的形式来接触音乐艺术,通过不断地研究与探讨,他发现了西方独有的音乐思想与教育模式,这些经历都为日后他音乐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丰子恺对于音乐教育的理解是健全人的心灵和人格,而技艺是末位的。他认为音乐是微妙、神秘的艺术,可以对学习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丰子恺的教育生涯中,他极为注重音乐美育的教育,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学生的艺术精神。他的美育思想可从他的美学教育著作中窥得一二,如,《艺术概论》对音乐发展史做出了解释;《音乐入门》向人们介绍了音乐对于人的重要作用,并呼吁人们更多地对音乐进行了解,把音乐引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音乐的听法》介绍了专业的音乐欣赏角度,让更多人了解到不同类型音乐,包括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近代音乐的魅力。
丰子恺自始至终将儿童的文化娱乐生活看作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他所撰写的音乐类学术刊物与诗歌锦集有大量以儿童教育为主的作品,其用意在于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意识,让孩子们得以在人生的早期就接触音乐。
在实际教学中,“童心说”得到了大众的广泛认可。1925 年,丰子恺还参与成立了立达学园进行儿童音乐教育。立达学院的成立和建设正是为了对广大的儿童进行音乐教育与艺术培养,让孩子们通过生活化的艺术教育丰富自己的心灵。
丰子恺在“童心说”中还强调了情感感化过程。谈到人生理念和音乐发展问题,丰子恺往往会格外激动,他认为音乐是情感交流的有效形式,音乐对情感的感化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存在着轻微的神秘色彩。音乐的培养是分阶段的,而儿童时期的音乐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丰子恺深切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从而为儿童音乐教育做了详细的规划,力求让孩子们拥有更加敏锐的心灵,充分地发现和体验音乐中的“美感”。
丰子恺的音乐思想提倡人人平等,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有学习音乐的权利。在物质贫乏的战争年代中,他眼见荒山之中的牧童、湖南长沙的老婆婆、汉口车夫都可以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十分欣喜。因为他发现普通民众也将音乐看作是精神食粮。丰子恺认为“大众性”与“全民性”才应该是音乐传播的常态与特有性状。
丰子恺在上个世纪初提出的“曲高合众”这一音乐理念在现在依然适用,由此可见,丰子恺对于时代的把握和音乐的发展趋势有着独特的见解。《大众艺术的音乐》一书指出了丰子恺的音乐理念,他的音乐思想就是将音乐教育平民化和大众化,目的就是让所有普通人都能喜欢音乐、感受音乐。丰子恺虽然长时间地学习过西洋音乐,对西方音乐非常了解,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他还是更喜欢中国传统音乐。丰子恺在担任春晖中学的音乐教师期间,其教学过程以唱歌为主,当唱到传统民歌《一朵玫瑰》的旋律时,他仍然感叹传统音乐的魅力。他认为西方的音乐注重情感的抒发,而中国传统音乐的重点是向人们传递故事,使听众感受到音乐魅力。
丰子恺的音乐教育过程注重趣味性,其教学内容丰富、构思巧妙。他会将一些欢快的日常用语加入歌词中,让歌曲更加贴近生活。抗日时期,战争局势异常紧迫,为了缓解战士们的战争压力,提升群众的战斗热情,丰子恺往往会创作情节生动的歌曲,让群众在具有画面感的歌曲中感受到情感的力量从而奋起反抗。
丰子恺的趣味性教育方式为群众带来了浅显易懂却意义非凡的音乐体验,既能振奋前线战斗人员的精神,也能让大家对音乐产生新的认识。从本质来看,音乐的教育过程不仅仅是教授演唱或演奏乐器,更重要的是以熟悉乐谱、认识音阶的强弱高低、学习乐器的演奏为阶梯,让学生能够从中探寻到音乐的趣味。
音乐素养与乐器的训练过程并不简单,首先要从小学课程开始就让学生接触音乐,进而对音乐学习产生好奇心,体会其魅力所在;随后是对音乐本体的专业学习,这个专业学习指的是在学习演唱、演奏的基础上了解曲子的内涵,在技术提升的同时能够不断地实践和积累理论知识;最后是能够辨别曲趣。学习音乐不是仅仅关乎技术,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观念,理解曲子本身的内涵,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
在世界多元文化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下,丰子恺的音乐教育理论在那个时代无疑是具有超前性的。笔者认为,丰子恺的音乐教育思想对于现代音乐教育最大的影响与启示便是大规模地推进“美育”教育,在整个教授过程中,他不仅能够去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情况,更加注重对学生道德感和艺术精神的培养。在20 世纪初期,音乐类的诸多行业主要还是在进行技艺上的教授,而丰子恺音乐教学理论的提出,开始让学院派音乐教育者们认识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音乐的理论与技艺进行描述和传授的重要性。
目前,国家的新课程改革标准也出台了对于音乐教育实践过程的要求。新课改指出“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例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教育者不能只是让学生聆听,更多的是应该引导学生认真对音乐内容进行深入思考。组织学生收集与歌曲有关的文字与图片资料,讨论歌曲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突破“课堂与书本”空间上的限制,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引导学生和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由此可见,我们今天所要求的音乐教育中的实践和丰子恺先生的音乐教育思想是相通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丰子恺的音乐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音乐教育影响是巨大的,同时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对丰子恺音乐思想的步步探索,发现他是一个在美术、音乐、翻译、文学等各个方面都有着相当程度造诣的大师,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笔者也意识到丰子恺音乐教育思想中的“曲高合众”、“美育理念”、“趣味性教学”直到现在依然是被沿用的音乐教育理念。本文的研究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丰子恺的音乐教育思想,通过梳理其音乐思想中的基本内涵与闪光点,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其音乐思想的伟大,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更多对丰子恺音乐教育思想感兴趣的同学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