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世纪儿童片的情节模式分析

2021-11-14 14:10张宪席
电影文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新世纪儿童

张宪席

(枣庄学院 传媒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新世纪儿童电影,顾名思义,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所拍摄的儿童题材故事片。作为从电影题材角度进行命名和定义的电影类别,同类题材的不同叙事方式在长期创作实践中会逐渐出现定型化、模式化和类型化的特征。新世纪儿童题材电影也是如此,多年的创作实践,使得故事情节方面的模式化倾向愈加明显,尤其是随着新世纪以来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开发,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受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儿童电影面临的产业环境与市场状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儿童电影的情节模式呈现出更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本文借鉴文学中的经典情节概念,对100余部新世纪以来儿童片的情节模式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

电影的情节模式概念来自文学艺术中的“经典情节”概念,对电影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经典情节、情节模式或情节模型等类似概念进行分析研究的著作众多,其中由罗纳德·B.托比亚斯著,美国《作家文摘》出版社出版的创意写作书系之一《经典情节20种》一书,深入介绍了小说和电影中常用的20种经典情节。本文在分析新世纪儿童片的叙事模式时,主要采用了该书的经典情节的分类和概念,认为新世纪儿童片常用的经典情节或情节模式有成长、转变、探寻、探险、变形记等,尤其是成长模式作为主要情节模式,进一步分析了成长情节模式的子模式如新环境、新人物、双人关系重建、胜利模式等。

一、主要模式:成长情节模式及其子模式

罗纳德·B.托比亚斯在《经典情节20种》一书中提出成长情节模式。该模式与转变类故事情节的区别在于:这种模式只讲述故事主角成长的过程,重点放在孩子如何长大成人这一阶段。由于成长情节模式是与儿童片的叙事主题相对应的,所以成为儿童片创作的主流模式。从总体上看,新世纪以来的儿童片的情节模式是以成长情节模式为主。但是儿童片中成长模式的具体呈现方式则有很大不同,这主要体现为成长的动因或者实现成长的途径是有所区别的,由此形成了儿童片中成长模式的子模式。

第一种子模式是新环境模式或陌生环境模式,即陌生化的新环境成为主人公成长的动力和成长途径。新世纪儿童片中这类成长模式的代表作有《会飞的花花》《扬起你的笑脸》《微笑的螃蟹》《和你在一起》《孙子从美国来》《寻找那达慕》《没有音乐照样跳舞》等。《会飞的花花》《我们手拉手》是主人公作为城市儿童进入乡村这一陌生化环境后的成长与改变;《鸟巢》《尼玛的夏天》《和你在一起》《没有音乐照样跳舞》《坚强的小船》是主人公作为乡下孩子进入城市空间后的成长;《孙子从美国来》《扬起你的笑脸》《飞来的青衣》等都表现了国外儿童进入国内尤其是国内的乡村空间后,所引发的两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第二种子模式是新人物模式,即新的人物进入主人公所生活所熟悉的空间,对主人公产生新的刺激和影响,从而激励或引导主人公的成长。儿童片的这一新人物模式,往往发生在校园内,表现校园内儿童的学习生活,同时新人物一般是新的引导者即教师角色。因为儿童片的主要题材就是校园题材,校园题材中的一个主要人物关系即师生关系,新人物模式在儿童片中占有较高的比例。新世纪儿童片采用这一成长子模式的代表作有《孩子那些事儿》《无声的河》《蓝学校》《俄玛之子》《真情三人行》《TV小子》《快乐时光》等。这类影片的新人物一般是新型教师,他们年轻,一般为刚毕业的师范生,更富有爱心和激情,能理解学生的内心和情感,并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被学生所接受。

这类新人物“新教师”以其以上特质,在影片中激励或引导孩子成长成才。需要注意的是,新人物因为是新型的教师角色,更年轻也意味着更容易受到社会大潮的影响,其教师责任也经常发生动摇,最终在孩子的影响下,这些“新教师”也坚定了决心,继续坚守教师职责,也获得了成长或转变。所以这类影片往往同时呈现孩子的成长和成人的转变两种主题,具有“成长—转变”双重叙事模式的特征。

第三种子模式是双人关系模式,即通过双人关系的逐渐融洽,实现人物的成长。该类模式是典型的情感电影,两人的关系在影片中须是平等的,在影片中的地位和力量都是对等的,所以一般情况下这种模式影片是双主人公的设计,例如获得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的影片《我们俩》是以一名女大学生房客和古怪老太太房东之间的关系变化为故事情节。新世纪以来的儿童片采取该类模式的有《纸飞机》《飘扬的红领巾》《棋王和他的儿子》《两个人的教室》《我坚强的小船》《我们天上见》《我的影子在奔跑》《那年八岁》《留夏》《米花之味》等,这些有的是父子、母子的双人关系模式如《棋王和他的儿子》《米花之味》《我的影子在奔跑》,有的是祖孙模式如《我们天上见》《两个人的教室》《那年八岁》,有的是两个存在阶层、城乡等明显差异的儿童之间的友谊关系如《飘扬的红领巾》中富家少爷与流浪儿,《留夏》《纸飞机》《我坚强的小船》中的城乡儿童之间的关系。

第四种子模式是胜利模式,主人公通过取得比赛、竞技甚至是战斗的胜利而收获成长。这类影片一般与体育题材、音乐题材甚至是战争题材结合在一起,故事情节主要是具有某种天赋的主人公,在竞技之路上经历失败和成功,最终通过改变自身而取得胜利的故事。影片体现社会规范、主流价值观念对天才儿童的规训。新世纪以来的该类影片有《我是一条鱼》《棒球少年》《我和乔丹的日子》《少林四小龙》《买买提的2008》《东方狮王》《杂技小精灵》《跑出一片天》《少年棋王》《冰球小王子》《旋风女队》等。

第五种子模式是诱惑模式,通过表现成人世界对主人公的诱惑,以及主人公对诱惑的拒绝与尝试,实现人物的成长。在儿童电影中,儿童通过窥视,看到了成人世界的诱惑和危险,进而在尝试与拒绝之间挣扎。儿童片中成人世界的诱惑主要有情感或性的诱惑、暴力的诱惑、对突破禁忌的诱惑、自由的诱惑、出走的诱惑等。新世纪儿童片采用这种诱惑模式的代表作有《我11》《西小河的夏天》《鸟巢》等。

以上五种子模式构成了新世纪以来儿童片的成长模式主题,共同构建了各类儿童在不同的成长动力推动下,最终长大成人的故事形式。

二、次要模式:转变、探寻等成长模式的变奏

新世纪儿童片除了成长情节模式,还有相类似的“转变”情节模式,寻找自我的“探寻”情节模式以及借鉴类型电影叙事而形成的“解救”情节、“推理”情节、“追逐”情节以及“探险”情节等。

首先,“转变”或者“救赎”模式与成长模式相类似的情节模式。成长模式的主体是儿童,表现儿童长大成人的故事;“转变”模式的主体则是成年人,表现成年人的转变,尤其是实现自我救赎的故事。

在有些新世纪儿童片中,成长模式和转变模式两种情节模式共存,体现了两种主体的成长与变化,表现“成长—转变”的情节,代表作有《无声的河》《纸飞机》《蓝学校》等。也有少量影片仅仅表现成年人的转变和救赎,儿童在影片中则是完美的人物,在这一完美人物的影响尤其是感化下,最终成年人改变自身错误,勇于承担起家庭或师者责任,转变为符合社会规范的成年人,代表作有《暖春》等。

其次,“探寻”模式是新世纪儿童片的另一常用情节模式。从类型的角度来看,该类情节模式经常呈现公路片的类型样式。“探寻”模式儿童片代表作有《上学路上》《静静的嘛呢石》《绿草地》《鸟巢》《寻找那达慕》《守护童年》《幸福的向日葵》《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天籁梦想》。这些影片中的主人公为了实现梦想,如赚钱上学《上学路上》《天籁梦想》,或者为了寻找远方的父母如《鸟巢》《守护童年》《寻找向日葵》《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或者为了外面的新世界如《静静的嘛呢石》《绿草地》等,离开故土,踏上远方的路。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自我的成长和寻找。

最后,除了上述儿童片中常见的情节模式,还有以下几种情节模式在少数影片中得以实践,使新世纪儿童片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叙事风格,尤其是类型电影的叙事风格,体现了明显的娱乐化和商业化倾向。

一是“解救”情节模式,表现纯真善良的儿童解救动物的故事,代表作是《海洋朋友》和《我和我的伙伴》。两部影片的主体故事情节均围绕儿童如何解救动物朋友而展开,以在解救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困难,以及逐渐克服的过程为故事发展,以最终解救成功或失败为故事结局。

二是“推理”情节模式,以逐步解开谜底为故事情节,代表作有《危险智能》。其以科幻片为外衣,内在故事情节则是典型的“推理”模式,以主人公对好朋友的异样产生怀疑为故事开端,以不断的跟踪、调查和案件的趋于严重推动情节深入发展,以最终发现案件真相,找到真凶,好朋友获救为故事结局。这类情节模式因为其高智商游戏的特质,在儿童片中数量较少,属于新世纪儿童片情节模式中的异类。

三是“小分队作战”情节模式,以小集体内部的矛盾冲突和集体与其他集体之间的外部冲突构建故事情节,代表有《小小飞虎队》《抗日儿童团》《战火童心》。《战火童心》是小分队护送儿童躲避日军追捕,实现安全转移的故事。小分队内部成员包括了底层平民、国民党军官、教师/知识分子等人物,代表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阶层横截面。小分队在行进过程中经常遭遇日军,小分队成员在与日军的战斗中逐渐牺牲的过程,构成了影片的主体情节。

四是“探险”情节模式,即以主人公为了获得某种东西而历险的故事,这种模式重在行动的目标,重在表现主人公与外界的冲突,是满足观众好奇心的一种情节模式,这与儿童片的儿童本位创作观是相符合的,“探险”本身的危险性决定了主人公要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但是儿童片的特殊性则决定了探险的主体是儿童,而儿童的生死存亡的考验是不符合电影创作尤其是商业类型片的创作规范的,所以新世纪儿童片中的“探险”情节模式相对较少。代表作有《鹰笛·雪莲》,表现了五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儿童组成的探险小队进行雪山探险的故事。

五是“追逐”情节模式,是符合孩童捉迷藏游戏的一种情节模式,以追逐者与被追逐者之间的追捕与逃脱为核心故事情节,代表作有《愤怒的小孩》。“追逐”情节模式在新世纪儿童片中与打闹喜剧风格、与天才儿童及笨贼的人物关系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既紧张激烈又妙趣横生的叙事效果。

总的来说,新世纪儿童片之所以出现对成长情节模式的变奏,采取“转变”情节模式,寻找自我的“探寻”情节模式以及“解救”情节、“推理”情节、“追逐”情节以及“探险”情节模式等,主要原因在于新世纪儿童片开始深受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影响,在电影市场化浪潮中,更加主动和自觉地学习和借鉴类型电影的叙事规律和叙事技巧。表现在情节模式上,新世纪儿童片尤其注重对既有的成功的情节模式尤其是好莱坞类型情节的学习和借鉴,以类型化策略有效地增强了影片的娱乐性效果和对观众的共情能力。同时,新世纪儿童片又注重对情节模式的本土化改造,使之与当下的儿童生活现状相结合,出现了多种成长情节的子模式,或者使之与导演强烈的理念表达相结合,出现了诸如探寻模式这样浓厚的艺术片叙事风格。所以,从本质上看,新世纪儿童片以成长模式为主,以成长模式的变奏情节模式为辅,体现了新世纪儿童片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自觉学习好莱坞类型电影,并努力实现本土化的创作实践。

猜你喜欢
新世纪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新高考》更名为《新世纪智能》
留守儿童
第十五届新世纪杯评奖揭晓
论新世纪大医精诚的新内涵
《新世纪对联大典》(2010年卷)征订启事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