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公安刑侦剧的创新与突围

2021-11-14 12:03杨韵莟
电影文学 2021年22期
关键词:公安人性时代

杨韵莟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北京 100024)

公安刑侦题材的影视作品历史悠久,从与新中国诞生在同一年的《无形的战线》,再到1987年《便衣警察》的热播,以公安题材为主要叙事内容的影视剧应接不暇。

公安刑侦剧,顾名思义,新时代的公安刑侦剧是展现以中国人民警察为首的执法者群体的工作与生活内容,以侦破案件中的侦查、推理、破获等程序作为主要的叙事动力,展现中国执法者忠诚、奉献与公正的正面形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电视剧。新时代的公安刑侦剧更是站在历史的节点上有了新的突破和思考,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任务和内涵。

一、题材类型手法多样化

在新时代的电视剧创作中,类型化的概念越来越突出。“电视剧类型是指具有共同特征的电视剧所形成的种类。”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不仅决定了电视剧的创作基调,更是电视剧类型化的主要文化内因,而消费时代语境下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等高效率工业生产模式更是给电视剧产业的类型化提供了必要的市场逻辑。

每一种不同类型的电视剧都有其独特的创作规律和艺术特点,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一套独有的固定的叙事准则,呈现出了一个类型下的“标准模板”。起初,这种类型化的叙事策略确实给国内的电视剧艺术带来了充满活力的改变,类型元素的设置提高了电视剧的整体制作水准。但是“兴久必衰”的规律也同样出现在了电视剧类型化的发展道路中。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剧艺术的不断前进,以及受众的审美期待和精神需求不断提高,单一重复的“类型”元素以及故步自封的公式化流水线标配已经丧失了市场的把控力和对观众的吸引力。新时代的类型剧已经迈入了类型多元融合的新赛道。

作为类型化元素最为明显的剧种之一,公安刑侦剧在类型多元融合的场域中实现了创新与突破。不同于以往对于大案要案的“杂糅”陈述,犯罪与破案的简单化追溯,新时代的公安刑侦剧针对其现实职业中的细化,划分出了题材的深入探究。

首先,由于公安刑侦的职业特点,剧目也细化出了不同的分支,对应更加细致化的主题。例如《破冰行动》主要针对于缉毒和打黑;《三叉戟》聚焦于经侦;《莫斯科行动》则是境外追逃;《阳光下的法庭》则是对准司法改革;《天下无诈》则是围绕电信诈骗展开等。由此可见,类型化下的职业细化成为新时代公安刑侦剧的一大创新特点。这一突破不但让剧目的叙事主题更加明确和鲜明,更让创作切入到了之前许多从未关注过的领域。一提起以“破案”为主要元素的剧目,受众的普遍意识都会想起杀人放火等重大刑事案件,对于经济犯罪、反腐、打黑等题材关注不够,对于“公安”这一职业的理解也略显片面,而题材的细化弥补了之前的认知不足,起到了全面普及、深入宣传的作用。

其次,新时代的公安刑侦剧类型也逐步走向多元化。在过去的公安刑侦剧中不乏受到观众喜爱的剧集出现,例如《重案六组》等。这些剧目更多聚焦于犯罪——破案的侦探过程,对于人物关系、景观文化、社会背景等描述较少,题材类型较为单一。新时代的公安刑侦剧大多不是一种类型的显现,而是多种类型的融合。例如《猎狐》汇集了“经侦”“境外追逃”、金融题材等多项元素;《破冰行动》除了传统的“缉毒”“打黑”,还融入了宗教社会等元素;《阳光下的法庭》除了对法治建设的关注,还融入了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和重工业企业转型,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传达;《一场遇见爱情的旅行》从剧目名字就可知是“刑侦”元素和“爱情”元素的杂糅;《光荣时代》则是将故事背景放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聚焦新中国第一代公安刑侦的故事;《三叉戟》则更像是与“都市剧”进行了跨类型的兼容;《燃烧》中涉及两个家族祖孙三代的关于正义与真相的考究,更让这部公安刑侦剧多了一些年代家族戏的味道……上述剧目中,虽然统一为公安刑侦剧,但是却有着各自独一无二的故事底色和叙事元素,由此可见,跨类型的多元化杂糅已经成为一套心照不宣的制作准则。下面,将具体以《破冰行动》这一剧目为例进行类型多元化的分析:

以2013年广东省“雷霆扫毒”12·29专项行动为原型展开艺术创作的《破冰行动》不仅还原了中国特大制毒贩毒案件的始末,将“缉毒”与“打黑”这两个传统公安刑侦剧的标签完成得非常出色,其融入的宗教社会文化元素也构成了这部剧重要的文化意义。剧中以林姓家族为首的塔寨在破冰行动之前,是一个密不透风、固若金汤,拥有一整套产业化体系的贩毒王国。在这里,中国传统的宗法制不仅是家族和血缘的宗族共同体,更成为他们制毒贩毒一体化的天然屏障和保护所。他们在所谓中国传统宗族文化的运行下互相包庇,高度整合家族势力,让这种所谓的“团结”迸发出了力量,实则是对中国传统宗族文化的玷污和异化,更为缉毒行动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剧中错落有致的极具岭南文化的特色景观以及象征森严家族制度和身份认同的标志性建筑不但向观众展现了独特的岭南全景,更与人物命运和剧情的发展息息相关。例如剧中多次出现的祠堂,是大毒枭林耀东和他人多次密谋犯罪的场所,是林宗辉和林耀东彻底摊牌并走向死亡的地方,更是林耀东最终被捕的“最佳选址”。这也让裂变的宗族文化透露出了极具讽刺的意味。这种从始至终的宗族元素的摄入为这部公安刑侦剧带来了陌生的审美体验,也引发了关于宗族文化在现代进程中被扭曲被异化的深刻思考。

新时代的公安刑侦剧还逐步表现出了行业剧的某些特征,扎实的真实案例取样调查、有关案件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概念的运用、从业人员的精神风貌的展示等都无疑是刑侦剧与行业剧的跨类型融合。《三叉戟》中,三位主人公分工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崔铁军(陈建斌饰)负责侦查;徐国柱(董勇饰)负责抓捕;潘江海(郝平饰)负责审讯。三个人完成了一套简化的经侦操作流程,极具行业剧特色。除此之外,一些优质公安刑侦精品剧所体现的先进的侦查设备、清晰的侦查思路、完善的侦查技术、大量丰富的侦查细节都让新时代的公安刑侦精品剧具备了优质行业剧的专业程度。

二、人物形象塑造鲜活化

“人是戏剧的主人公,在戏剧中,不是事件支配人,而是人支配事件。”代表性人物的选择和塑造是电视剧艺术叙事成功的关键和基础。回首过去的传统悬疑剧与公安刑侦剧,“执法者”这一正面人物的塑造大多采用套路化与符号化的创作方式,塑造了许多完美无缺、英勇无畏的英雄式形象。从中华民族的传统受众审美心理上来说,黑白分明、正邪对立的传统二元对立冲突与对英雄主义的崇拜和儒侠精神的青睐让过去的大部分传统观众产生了对“高大全”英雄的完美幻想,所以在诸多影视剧中,代表“正义”的一方就是完美的化身,不容有失。但随着现代意识的崛起,观众不满足甚至不相信“超级英雄”的存在,正派人物的塑造也需要贴近生活,赋予个性,才能使其有所突破,这也是新时代公安刑侦剧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对比之前的人物塑造所做出的改变。

“每个前进的时代都有英雄,每个向上的民族都需要英雄精神的滋养。”和平时代的英雄形象塑造,应该是脚踩大地、有血有肉的平民英雄。告别过去没有弱项没有缺点的扁平人物形象,复杂而典型、生动而鲜活的圆形人物塑造成为新时代公安刑侦剧人物塑造的落脚点。对于正面的人物形象塑造,他们身上仍然带有传统的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怀揣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想,例如追求公平正义、爱岗敬业、勇敢善良等。但同样,他们身上也有着不能被忽视的毛病,他们也有缺点也会犯错,和所有现实生活中正常的人一样,有着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这些情绪和弱点构成了他们身上的“接地气”和“人情味”。更为重要的是,新时代下塑造的正面人物形象极具现代意识,他们大多有着独立的人格精神与思想,经得起现实感的考验,极具个性魅力与现代品格。“传统民族文化心理对艺术审美有着不可摆脱的牵制力与规范力。而且,相对于意识形态领域而言,它具有原始的朴素色彩与现代流行色彩相符合的特征。一方面体现为传统道德、习俗、观念、理想等,另一方面又标识着‘共时’社会的时代精神、民族个性、时尚潮流等‘时代审美场’”。传统美德、现代精神、另类个性,三点结合让新时代的公安刑侦剧塑造了一批熠熠闪光、可信可爱的正派人物形象。

《三叉戟》中塑造的公安人物一改之前热血青春、年轻有为、敢闯敢拼的青年警察形象,而是从三个退居二线并且即将退休的老警察形象入手。在剧集的开始两集,就交代了三个人现今的职场状态,崔铁军(陈建斌饰)是负责后勤的警务组,国柱(董勇饰)则是派出所巡警,潘江海(郝平饰)更是一心想转行,时不时地还要去电视台做节目嘉宾。看似“廉颇老矣”的警察形象引发了观众强烈的审美陌生感和对未知叙事情节的好奇感,更与后来三位老警察各亮绝招、追求真相形成了反差,完成了一次成功且符合逻辑的戏剧冲突。不可否认,这三位老警察在生活与工作中存在着许多毛病。他们有时冲动且固执、滑头且幼稚;他们在岗的时间长,经验丰富,渴望得到尊重与肯定;他们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对于新兴的侦查技术掌握不够,但又有着十足的传统办案经验。他们身上有着时代交替留下的过去与现在的矛盾;有着青春不再、理想永存的挣扎。更为重要的是,即使有着缺点和毛病,也不能掩盖他们对于自己警察职责的坚守和对于正义真相的追求。

悉德·菲尔德把人物的塑造总结为四个方面,即:观点、态度、个性、行为。从这四个方面解构《三叉戟》关于三位老警察人物形象的塑造,我们可以发现,由于三个人性格迥异而造成了他们的行为、态度和观点都呈现出了不同的状态,三人拼接组合,爆发了超乎期待的戏剧效果。不同于以往公安刑侦剧中公安形象态度观点明确、个性行为统一的“高大全”形象,他们身上更多体现出了世俗人的平凡特点。在这部剧中,他们身上的共同平凡点就是“老”,三个人的年龄加起来接近150岁,更是和许多老年人一样身带许多日常病,高血压、低血糖、易疲惫、老花眼。他们药不离身,保温杯不离手,随时能掏出老花镜,最爱玩的游戏是斗地主……他们有着年龄的焦虑,精神头和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这些接地气的一举一动竟然成了这部电视剧挑战传统公安刑侦剧叙事结构、颠覆传统人物形象的亮点。英雄虽然迟暮,外界虽然质疑,自我也有时动摇,但在一系列的案件侦破中他们所表现出的对于信念的坚守,对于职业的尊重,对于情怀的怀念都让“老”重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他们丰富的办案经验、敏锐的洞察能力、默契的合作办案更是岁月的馈赠和积淀,这更让“老”变成了一种优势。

在新时代的公安刑侦剧中,正面人物在正直的基础上,会“老”,会“怕”,个性丰富,有迟疑,有顾虑,接地气。真实的鲜活人物形象对受众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才能产生极强的共情效果,才能让观众相信他们是生活在自己身边、血肉饱满的和平时代的平民英雄。

三、人性挖掘深层化

公安刑侦剧从诞生之日起就围绕着人性展开探讨,此类电视剧展现的犯罪分子人性之丑恶昭然若揭,他们贪婪残暴、狡诈无情,触犯了法律的底线,丧失了道德良知。这样的“恶魔”形象是早期公安刑侦剧中最常存在的。如果说早期的“英雄”完美到没有七情六欲,那么早期的“恶魔”则是阴暗到不食人间烟火。但是一个人不是生来就带罪恶,他们走向堕落与犯罪总会有挣扎和矛盾,也有变恶的缘由和过程,这种心路历程和内心情感的刻画,让犯罪者的形象变得更为真实和复杂,更是对文艺作品中所呈现的人性的深刻拷问。他们也有情感和软肋,也有一定的心理反复。“反对忽视人物本质的恶劣的个性化倾向和忽视个性刻画的概念化倾向,从而揭露出现实的某些本质。”新时代的公安刑侦剧深扒人性的最核心深层,试图向观众展现一个人走向犯罪和人性丑陋面的过程,捕捉那些不为人知的人性阴暗侧面。“美只有一种典型,丑却在千变万化。”走向犯罪无疑是个复杂的过程,经不住诱惑的人性是其犯罪的最终内因,但是外在因素却千变万化。而这些因素也带有一定的普适性,能给受众以警醒。

这样的尝试无疑是前沿的艺术突破,但是这种“突破”绝不是为犯罪开脱,也绝不是价值观的扭曲。“价值观,人生的是非曲直,是艺术的灵魂。”尤其是作为特殊题材的公安刑侦剧更应该传递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新时代的公安刑侦剧中,关于人性的深入挖掘并没有模糊善恶之界,也没有美化犯罪,而是拒绝脸谱化的“恶魔”形象,揭示犯罪的根源,从而展现真实的人性之特点,产生特别的审美体验。“我们不妨憎恨人性,但如果把它从小说里消除殆尽,甚至使小说变得纯净无比的话,小说就会萎蔫起来。——除了一堆文字,什么也不剩。”这种对于人性的深刻且全面的剖析也让案件的缘由和推理变得符合逻辑,为善与恶找到了源头。更衬托了那些心有善念,身怀正义,遵守底线的善者形象。在欲望面前,有人沉沦,有人坚持。对比之下,坚持和善念才显得弥足珍贵。“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才能衡量出来,心灵从这对立矛盾中挣扎出来,才使自己回到统一;环境的相互冲突越多,越艰巨,矛盾的破坏力越大而心灵仍能坚持自己的性格,也就越显出主体性格的深厚和坚强。只有在这种发展中,理念和理想的威力才能保持住,因为在否定中能保持住自己,才足以显出威力。”

电视剧《破冰行动》是一次“破冰”缉毒打黑的大戏,也是一场人性深层的拷问和观照。“成魔成佛,一念之差。”这句话既是剧中的人物台词,更是许多人物走向不同命运两端的总结。剧中的公安局副局长马云波(张晞临饰)本是一个禁毒英雄,铁骨铮铮,重情重义。让他走向犯罪的是为自己挡了子弹的妻子病榻上的折磨,他与毒枭勾结,以此给妻子提供海洛因缓解病痛。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身不由己的矛盾,可以看到善与恶的游离和徘徊。每一次与毒枭接触,他的内心都充满了排斥,但是最后又选择了继续向恶。人性的复杂在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最终,妻子的自杀让他如梦忽醒,幡然悔悟后选择了人民和国家,对侦破案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性在挣扎中最终回归到了善的界面,正义的力量显得格外厚重。

除了马云波,剧中的毒枭林宗辉(公磊饰)也是个复杂的悲剧人物,比起大毒枭林耀东(王劲松饰),他坏得“不彻底”,坏得“有底线”。他被所谓的宗族礼法绑架,他本质上不愿意参与制毒贩毒,但是为了维护自己分支在家族中的地位和内部秩序团结,又不得不这么做。在一次次的选择中,他的内心遭受着巨大的煎熬,最终冲破所谓的“礼法”,选择了正义,把村子的制毒贩毒的地图交给了警察,一举帮助破获这一起重大制毒贩毒案件。他看似违背了“宗族礼法”,但实则是对于宗族的拯救,虽然最终走向个人的灭亡,但却实现了主题的超越。

在新时代的公安刑侦剧中,人性的复杂刻画让“正邪”不是单纯的二元独立,中间的“灰色地带”不能被无视。邪恶力量在受到正义审判的同时,也为观众书写了恶人成魔的原因和复杂铺垫下的纵横交错的深层人性,最终回归到人性中的真善美境界,从而引发受众思考,避免悲剧重演,升华剧作主旨。

结 语

进入新时代,对于此类电视剧的创作和研究开始愈来愈偏向“职场化”,着重表现新时代中国“执法者”的形象,除了刑事类案件,还融入了“反腐”“缉私”“打黑”“缉毒”等元素。新时代的公安刑侦剧带有鲜明的中国文艺特色,更符合中国的国情与本土化发展,而不是单纯地展现犯罪与推理,营造悬疑的氛围和惊奇的观感,尤其是一大批根据真实题材改编或创作的公安刑侦剧更是反映了新时代中国“执法者”的新面貌,紧密联系社会,并且被赋予不同于其他类型电视剧的时代任务。

猜你喜欢
公安人性时代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逼近人性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公安报道要有度
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