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桃花扇》中马士英的舞台表演

2021-11-14 11:37徐家寅
剧影月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桃花扇舞台

■徐家寅

《桃花扇》是与《长生殿》齐名的戏曲文学名著,被誉为明清传奇的“压卷之作”,在这两部巨著之后,再也没有一部传奇能够在文学成就上达到如此高度。《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也与《长生殿》的作者洪昇被称“南洪北孔”。

相较于《长生殿》的久演不衰,《桃花扇》在成本之后,演出记录非常少。究其原因,恐怕与剧本题材和作者的情感倾向有关。《桃花扇》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情感为主线,看似是一部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然而以第三者的角度客观看来,侯李二人的情感总有些莫名的违和感,似乎只是因为剧情需要他们的情感有进展,他们的情感才会有进展。像经典爱情主题戏剧《牡丹亭》《梁祝》之类中所描述的柔情缱卷和相思成疾,在爱情的刻骨铭心这个程度上,《桃花扇》要轻得多。即使是《守楼》一折,切入角度也主要为李香君对于奸臣的不耻和对自我意志的坚持。

事实上,即使是作者本人,也没有把《桃花扇》作为一部爱情作品。孔尚任自己也坦承写《桃花扇》目的在于“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只是一个载体,想体现的是一个朝代的兴亡。因此,在这部基本依照事实创作的剧目中,他硬生生地给侯方域和李香君编造了一个双双入道,完全与事实不符的结局。在历史上,侯方域不仅没有出家入道,为明守节,他反而参加了清代的科举考试,并且积极为清朝统治着剿灭农民起义军出谋献策。

正是因为这种倾向,导致清代统治者以一种非公开的方式禁止了《桃花扇》的演出。如果没有家族的影响庇护,《桃花扇》的最终结局恐怕不仅仅是绝迹于舞台,而将是《明史案》的翻版。

也正是因为出身曲阜孔氏,受儒家传统的影响,孔尚任在创作《桃花扇》时并没有对自己的倾向进行过多的遮掩,在爱情的表征之下,隐藏着孔尚任的“故国之思”。基于这一点,对于侯李之外的非主角人物给予了较多的笔墨。使得我们在恢复《桃花扇》演出之后,可以看到一部行当齐全,舞台呈现极为丰富精彩的剧目。除主角生旦之外,其他主要角色分别由净末丑应工,其中马士英一角便归属副净。

副净又称之为白面,多演狡猾奸诈的坏人或是鲁莽之人。在昆曲中,又有所不同,曲本中标注的副净,即可由净行花脸来演,也可由丑行的副来演。这也是京昆丑行最大的不同之处,京剧丑行中,并无副这一细分类。但在昆曲中,副却是丑行下极为重要的一个小家门与小家门的“丑”平分秋色,即俗谓之“冷水二面”。副净这一小家门,在以花脸应工时,主要突出其豪横之气,在奸猾的表演上,则要向丑靠拢。而以副应工时,则突出其奸诈狡猾的个性,在鲁莽豪横上要吸取花脸的表演特色。因此,想要演好马士英这个人物,要兼具净丑两个家门的表演之长,依据剧情的发展,展示不同风格。

马士英是孔尚任《桃花扇》中的主要反面角色之一,他在《桃花扇》第十五出出场。这个人物在出场是就显现出极为豪横奸狡的气象。出场所唱【番卜算】曲牌,直言要“捷足争先,拜相与封侯,凭着这拥立功大权归手。”道白中一句“幸遇国家多故,正我辈得意之秋”抒发心声,表现出他毫无家国情怀,毫无礼义廉耻,把对权力变态追求放在第一位。马士英这个人物,在目前舞台上所演出的每一个《桃花扇》版本中,都与阮大铖一同出现,是一对狼狈为奸反面人物,相较于阮大铖的老奸巨猾、有才而不走正路,马世英心狠手辣,却没有什么才干。渴求权力的阮大铖与亟需马仔的马士英一拍即合。在异族入侵、国破家亡、崇祯皇帝缢死煤山的存亡关头,他不思考如何抵御外辱,而是和阮大铖一起准备迎立逃亡在江浦的福王为帝,成立南明小朝廷。他全力应付对他的权势构成威胁的忠臣,铲除异己。此时南明皇朝刚刚建立,内乱未平,北兵又正在集聚力量,准备南下,身为首辅,手握重兵的马士英不思国家安危,却把精力全部放在怎样保住自己的官位上,实在令人气愤。

这里的马士英,因为是文学形象,在舞台的表现上,更偏重白面——也就是京剧中曹操一类人物的程式,更夸大他的豪横、自大与凶狠。而阮大铖则更注重诡计多端,舞台表现上,更偏重向小花脸。一大一小,两种范儿,在舞台上形成对称灵活而非重复呆板的风格。既区分了人物,也增加了可看性。也因此,在目前的戏曲版本的演出中,阴谋诡计多出自于阮大铖之手,马士英则更像是一个被挑拨的工具人,在江苏创作的新概念舞剧《桃花扇——香君的琵琶》中,阮大铖被以舞蹈语汇描绘为操控木偶的人和躲在人像身后的影子,而马士英则被描绘为木偶和影子的主像。在对经典名著的后现代解构与重述中,这样的理解确实非常有创造性,并且也有一定的依据。

虽然现在网络上有一些为马士英翻案或者说洗白的言论,并且找到了一些经不起考证的所谓“史料依据”,但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舞台上,对于马士英的认定都是一个无可辩驳的奸臣,并且极为唾弃。在《桃花扇》中孔尚任用李香君之口,对马世英的丑态进行了无情的鞭笞。在王丹凤所拍摄的电影《桃花扇》中,更是直接将这支【五供养】曲牌搬上荧幕,由北方昆曲剧院的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李淑君配音演唱“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把俺胡撮弄,对寒风雪海冰山,苦陪觞咏。”国破家亡之际,“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这种昏聩无道的做法是典型的亡国之臣。

在整个舞台演出过程中,马士英的出场比重不大,却是极其重要的反面人物,马世英的卖国求荣、见利忘义,更衬托出侯方域等人的忠贞不渝的家国情怀和对儒家文化坚守的难能可贵。因此演员需要充分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利用表情、动作展现人物形象。比如说,当阮大铖无中生有、诬陷侯朝宗时,马士英立刻拍案而起,随声附和,表现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实则是为了讨好阮大铖;当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后,他又立刻准备迎立逃亡在江浦的福王为帝,急急忙忙地组织人员,表面看是他关心国家不可一日无首,实则是为他今后的地位做准备;当他如愿成为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时,他又开始忧心忡忡,时不时静坐沉思,思考如何保住他的宝座。他凶狠残暴,又缺少智谋才干。大权在握时,他飞扬跋扈、趾高气扬,毫不掩饰他的满足和骄横,而一旦出现什么复杂的情况,他便束手无策,只能求助于工于心计的阮大铖。

作为一部经典剧目,《桃花扇》所蕴含的深邃的思想力度、丰富的历史内容与生动的艺术表达,至今仍闪耀着经典的光辉,它对贪官佞臣的批判讽刺是超越时代,具有现实意义的。舞台上的昆曲是流动的历史,作为演员,我将不断提升自己,让古代的精粹流入今天的生活,让古人的哲思照耀今人的征程,让传统艺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猜你喜欢
桃花扇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一片相思书不成,桃花扇底系飘零
——对孔尚任《桃花扇》中道具“桃花扇”运用的解读
台上
画与话
《桃花扇》中关于南明将士形象的塑造
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桃花扇》象征与叙事结构的探究
《桃花扇》中扇子的文学内涵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