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誉晓
(山东艺术学院 舞蹈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中国古典舞产生于20 世纪中期,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众多其他表演形式,包括民族舞蹈、宫廷舞蹈、武术等等。中国古典舞因发源于古代而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源远流长的发展脉络,以至于很多人称它为中国古代舞,但其实真正的古代舞蹈很少留存至今。中国古典舞继承古代的部分主要是其典范性,历代舞蹈理论家对中国古典舞不断提炼,加工整理,不仅创作了大量的经典舞蹈和舞剧作品,例如《宝莲灯》《小刀会》和《鱼美人》等,还创立了各个院校目前使用的独具一格的中国古典舞教材。
经过历代舞蹈理论家研究整理,中国古典舞被界定为在中国民间舞蹈以及外国芭蕾舞训练基础之上而形成的舞蹈。中国古代舞蹈的美学规律与当代审美理念相融合,成为一种新的舞蹈形式。中国古典舞创立了一种特定的身体动作语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例如舞蹈《滚灯》将川剧《滚灯》与武术完美结合在作品当中,不仅展示了中国古典舞的身法步伐,还生动刻画了人物形象,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提炼到舞台。因此,中国古典舞并不单指某一种舞蹈,而是代表着中国传承的舞蹈文化。中国古典舞为我国舞蹈艺术事业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
戏曲是我国独有的特殊艺术形式,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生活以及中国人民的传统思想,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着独具一格的中华民族戏剧艺术体系。戏曲最早发源于秦汉时期,经过汉代“百戏”、唐代“参军戏”以及宋代“南戏”等一系列戏曲沉淀,到了元代,元杂剧的广泛繁荣象征戏曲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明清时期,戏曲派生出众多各具特色的唱法和器乐,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全国各地剧种逐步成形并日趋完善,近现代的地方戏曲得到全面发展。戏曲之所以浪漫是源自于舞蹈;之所以带有装饰性色彩是源自于造型,再融入音乐、舞美等而统一于内容。
戏曲舞蹈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舞蹈,它是从戏曲中提炼身法、韵律、道德观念而形成的独特的舞蹈形式。戏曲舞蹈之所以是一种戏剧性舞蹈,是因为它有着刻画人物、表现生活、解说唱词的功能。古典舞有着千百年的历史,而戏曲舞蹈分属于古典舞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保存大量传统舞蹈元素的同时,对当前舞蹈的发展方向和创新方式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的现实生活,都为戏曲舞蹈艺术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支撑。戏曲舞蹈蕴藏的古老历史文化,使之成为了中国古老传统艺术的典范。
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并不是完全的统一体,两者具有一定的差别。首先,中国古典舞侧重抒发情感。人想要充分地表达内心情感,仅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是不够的。运用舞蹈动作更能突出表现力,这不仅可以表现人的思想,还可以表达人的情感。戏曲舞蹈着重表现事态的发展过程。戏曲舞蹈本身是为戏曲服务的,舞蹈对戏曲情节发展起辅助作用。因此,戏曲的内容多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主,包括舞蹈动作都富有戏剧性的特点。两种舞蹈具备各自的文化遗产和特征,但这一切不是绝对的,它们可以相互吸收、相互借鉴。因此,抒情也存于戏曲舞蹈当中,叙事也存于古典舞当中。这种对立统一说明两者不是同一种艺术形式,因为各自的不同特点而区别开。
其次,二者在情境与动作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中国古典舞在肢体动作和舞台空间上往往通过虚幻表现来完成。中国古典舞在生活动作基础上由专业人士的提炼、加工,以具有较高艺术性的舞蹈动作以及面部表情来表达某一个生活场景或故事,与戏曲舞蹈有着很大的不同。戏曲舞蹈在讲述情节的时候会采用更加真实、更加生活化动作进行展现,也可以将之称作比拟的手法。例如,在戏曲舞蹈中出现的穿衣、看书、说教等行为会利用道具,使其表达更为真实。虽然这种手法与中国古典舞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却有很明显的区别。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中国古典舞动作姿态讲究慢而不断、快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有动作都符合这样的运动规律。在身韵中,由点到线,再由线延续到整个画面。戏曲舞蹈动作也一样强调“点”的运动方式及单一节奏类型。戏曲舞蹈中的“唱、念、做、打”——“四功”通过具体舞蹈动作语言表现出舞蹈形象的内心语言及肢体语言,具有较高艺术性的舞蹈动作同武打动作一样也需要“四功”运用,这也就是众所周知的“身段”。中国古典舞的“身段”与戏曲“身段”都是经过漫长发展演变不断凝聚而来的其独有的艺术特色。我国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古典舞既是源自于戏曲舞蹈又是在其间收获了创立灵感,因此,两者间的传承与练习是相通的。经过舞蹈界前辈们多年整理加工,中国古典舞已经形成独立的体系及艺术理论,从戏曲舞蹈当中完全脱离束缚,两者可以从根本上区分,如审美观念、价值及功能。如今,中国古典舞虽有戏曲舞蹈动作与律动的影子,却生成了自己独有的——“身韵”。
创新是在继承传统元素和规律的基础上,再加以改造和发展,不仅要注重当代人的审美变化,也要不脱离传统本身。我们传统的戏曲舞蹈艺术,有着很深的文化积淀,它为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首先,中国古典舞摆脱了戏曲舞蹈中复杂沉重的舞台道具,使舞蹈演员具有更多的流动空间和肢体空间。例如,舞蹈动作的幅度不局限于身体周围,演员扩大了展示自己身体能力的空间,进行舞姿与技术技巧展现,既满足编导、演员和观众的审美需求,又契合当代人对艺术追求的价值理念。其次,中国古典舞的重心更倾向于舞蹈,重视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舞蹈的内容与情感,远远大于戏曲舞蹈在表演中的地位。因此,中国古典舞并不是照搬戏曲舞蹈,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戏曲舞蹈之元素和韵律,融入现代舞蹈动作,再进一步发展创新而成。通过“去”,去除戏曲中的语言表现;“留”,保留戏曲的元素和韵律;“借”,借鉴武术等其他表演艺术这三方面,以及不断升华,才创造出如今的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在吸收戏曲表演技巧的同时,还保留了自身的美感规律和丰富的传统文化特点。在此基础上,想要使中国古典舞表现形式更加新颖、更加美观,就需要借鉴一些传统的舞蹈步法。中国古典舞在丰富自身表演技术的同时,又创新发展了原有的表演技术,例如,把戏曲中的翻身技巧变化为多次翻滚技巧。中国古典舞在不断改进和推陈出新的复杂过程中,不仅使自身形成一种具有特色的舞蹈风格,还对戏曲的表演技巧进行吸收融合,取其精华,不断完善。这才使中国古典舞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追捧,精彩的中国古典舞表演往往能得到满堂喝彩。
身段在中国戏曲中占有颇高的地位,身段的标准在于身体姿势和仪态。戏曲表演在广大观众看来是否成功,基本取决于刚才所说的内容——“身段”,在中国古典舞中也是如此。只不过它已经将身段表演从戏曲之中脱离出来,这有赖于一代又一代舞蹈工作者所付出的辛勤努力。除了借鉴戏曲表演的技术,中国古典舞工作者又创造性地融入属于中国古典舞的一套训练方式,在保留人体运动要素的基础之上,再模仿戏曲表演当中的身段。因此,身韵的产生多半要归功于传统戏曲表演。
因为一些特定表演的需要,中国古典舞从我国戏曲中借鉴了道具和服饰。从中国古典舞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观众必定能够从中国古典舞的表演中发现传统戏曲的影子。比如,传统戏曲中“刀”在古典舞中的应用。“刀”作为一种武器,代表着进攻和防守,而“刀”在表演的时候已经成为舞者身体的一部分,借助“刀”这个道具,演员在表演的时候收放自如,可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另外,为了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对于服饰的借鉴也尤为重要。例如,中国古典舞中的水袖舞,它其实是来源于戏曲,也是当时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后来,由于这种服饰比较宽大,可以使肢体语言得到更大程度放大,被广泛运用到戏曲服饰中,进而被中国古典舞吸收,发展为水袖舞,从而更好地烘托人物形象、个性和舞蹈氛围。
中国古典舞生长于戏曲舞蹈的土壤当中,得到了戏曲艺术丰富的滋养,并取其精华再度发展。而戏曲文化也流淌在舞蹈本体的血液当中,使之与我国民族的艺术文化体系相适应,促进我国古典舞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因此,中国古典舞只有传承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融合贯通其他艺术精华,才能在未来的舞蹈艺术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