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苗苗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 运城 044000)
呼吸能够连接人的身体和思想,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石,没有呼吸一切都是空谈。在普拉提练习中,气息的作用同样也非常大,呼吸合在每一个动作里,把散漫的思绪拉回到身体,以使训练者意识到正在做的每一个动作。在声乐演唱中,气息是歌唱的灵魂与根基,对声音的音色、力度、稳定性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是支撑歌唱者进行全身心表演的能源。
普拉提训练特别注重气息技能训练的应用。气息可以用于增强身体的灵巧性、协调性,增强肺活量,有利于注意力和思维的集中,它是所有普拉提运动的灵魂与基础。
普拉提包含很多种呼吸方法,在训练的过程中,除了经常使用“横膈膜呼吸法”与“横向呼吸法”这两种呼吸方法以外,同时,还会运用到其他多种呼吸方法,例如“单侧肋间呼吸法”“鼻式呼吸法”“后背式呼吸法”等。不同的呼吸方法在训练中会产生不同的功效,因此,普拉提训练绝不局限于同时使用一种呼吸方法,大多数情况下是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呼吸方法,然后以某种主要的呼吸方法为主。这里笔者主要介绍与声乐演唱气息相关的两种呼吸模式。
“横向呼吸法”也被称作“肋间呼吸法”,它是普拉提训练中最为经典,也是利用率最高的呼吸方法。它主要应用于核心训练,帮助核心力量薄弱的学员向内收缩,增强核心力量。通常在开始做普拉提之前,学员要先静心调整呼吸,才可以正式进入“横向呼吸法”呼吸模式。普拉提呼吸方式采用的是“鼻吸口呼”,每一个动作紧随着呼吸进行。吸气的时候,肩部放松,用吹气球的方式打开胸腔,胸腔周围肌肉用力向四面八方扩张,向上提升,腹部腹横肌保持向内收缩的状态。呼气的时候,要让肋骨四周完全放松收缩,向内靠拢并下降,让胸腔感觉像干瘪的气球一样一点点收缩并下沉回去,然后用手去感受腹部微微向内收缩。
“横膈膜呼吸”也被称为“腹式呼吸”,这是一种主要以放松为目的呼吸方式,可以平静心情和集中思想,也可以帮助强化横膈膜。横膈膜是身体主要的呼吸肌肉,也称为“膈肌”,它呈拱形状隔开胸腔和腹腔。当吸气时横膈膜收缩,将拱形的顶部向下拉向胸廓的底部,这样由于负压的作用肺部容量增加并吸入空气。当横膈膜放松时,拱顶就回向上面,空气被挤出肺部。
在普拉提练习中,“横膈膜呼吸”可以直接用于一些放松类的动作,主要是为了加强呼气时腰部的核心力量控制。当吸气时,学员胸廓保持稳定,感到腹部缓缓往上升起,横膈膜的拱顶往下,将空气吸入并向下挤压,把空气慢慢导入体内。呼气时,学员肩颈始终保持放松,胸尽量不动,腹部慢慢下陷,把腹部吸向脊柱的方向,挤出空气,构成了腹横肌、骨盆底肌和多裂肌的自然收缩。呼吸时,学员要对气息的速度进行有效控制,尽量使吸气与呼气使用的时间相同。
呼吸器官被称之为歌唱的“原动力”,呼吸更是人体生命吐故纳新的动力。歌唱需要气息支持,气息也是支持歌唱者进行全身心表演的能源。自古以来在声乐演唱中,对于气息的运用,就受到演唱者的重视。声乐演唱的呼吸方法共经历有四个发展阶段,即“锁骨式呼吸法”阶段、“胸式呼吸法”阶段、“胸腹式呼吸法”阶段、“腹式呼吸法”阶段。
“腹式呼吸法”和日常的自然生理呼吸模式基本一样,日常的自然生理呼吸只把空气吸到肺里就不再深入,相对来说比较浅而少,不易牵涉到横膈膜的运动。“腹式呼吸法”在日常呼吸的基础上,打开肋骨与前胸后背,自然地将气息吸至“两肋下部”,然后借助横膈膜的力量把气往下压。在深吸的过程中,带有轻微“提肛”,使吸入的气息自然地“存放”在“裤腰带”一圈,学员的“裤腰带”周围一圈要有全方位的膨胀感。
“腹式呼吸法”的最大优点,即锻炼膈肌的力量,使气息支持力增强,又不“占用胸腔”的位置去当“气囊”,使胸腔真正地去发挥共鸣效能。腹式呼吸能动地锻炼了膈肌,加强了横膈膜的控制力,从而也就让横膈膜真正地运用“来自下丹田”的力量。同时腹式呼吸在潜意识的思维理念中完全“腾空了”胸腔的位置,使其用于低音喇叭的腔体共鸣,因此腹式呼吸不仅完成了呼吸的效能,更有益的是它发挥了胸腔低音喇叭的共鸣功能。
“腹式呼吸”的练习方法有多种,有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以及通过“狗喘气”“鼻吹纸”“数数”“吐唇哼音”等练习均可以达到灵活、有力、持久的使用目的。但是一定要切记,在做腹式呼吸训练时,训练者一定要注意将气息吸入到腰骶部,好似是由臂部(屁股)托起的气息来支撑着自己的歌唱活动。
普拉提与声乐演唱是两个完全不同领域的专业,一个属于体育范畴,一个属于音乐领域。虽然专业跨度有点大,但是就气息这一方面,它们之间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
气息是歌唱与运动的动力来源,两者在训练的过程中,都重视呼吸的运用,没有气息两者就像干瘪的树干无法得到支撑。
普拉提训练体系是一种身、心、意相结合的锻炼方法,共有呼吸、专注、控制、核心、精确和流畅六大原则。其中呼吸是连接身体和思想的重要环节,它是普拉提的基础,是普拉提的核心,掌握了呼吸技巧便掌握了普拉提的核心思想,它与训练的姿态、情绪、动作等都存在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
气息是一切声音的源泉,是声乐演唱中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它就像地基一样,正因为有了气息这样结实稳固的地基,才能建成好声音这样的高楼大厦。在声乐演唱与训练中,由于每个人的音色都不一样,所以没有统一要求,但是教学过程中却对气息有极高的要求,这是因为气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气息对歌唱发声很重要,能够调整音色,控制情绪情感。建立在气息上发出的声音就像拍打篮球一样,充满弹性;没有建立在气息上发出的声音就像铁球滑落一样,没有弹性。
普拉提与声乐演唱的气息运行模式与原理相同,训练的时候同样也都要用到肺。人类的肺长在胸腔内部,类似被放在密闭气桶中的两个一模一样的气囊,假如将人类的胸腔比作桶壁,那肋骨下方的横膈膜就类似于桶底。假如想主动张开肺部吸入空气,通常可以采用两种方法:第一,努力改变胸腔四周的大小来增加气体的容积,也就是收缩肋骨周围的肌肉,以达到扩大胸廓容积的目的;第二,努力改变桶的高度来增大气桶的容积,也就是将横膈膜向下压来扩大胸腔容积。普拉提与声乐演唱的气息都是借助这种模式与原理,通过增大胸腔的空间形成压力,推动肺部吸入空气或者呼出空气。
普拉提与声乐演唱的气息虽然运行模式与原理相同,但是毕竟分属于两个不同专业领域的内容,训练的目的与结果是不一样的,有很多呼吸细节内容存在不同之处。
普拉提气息牵扯到了很多肌肉,除了前面提到的横膈膜,还有一些其他的呼吸肌。例如吸气时会用到胸大肌、肋间外肌、胸锁乳突肌、胸小肌、前锯肌、上后锯肌、斜角肌等;呼气时会用到胸横肌、肋间内肌、腹外斜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腰方肌、髂肋肌、下后锯肌等。
声乐演唱时的气息训练主要是利用胸腔的扩大和收缩来进行。这种运动是依靠颈间、胸部、肋骨四周以及腹部周围的肌肉群来促成的。这些加入呼吸训练的肌肉群被称为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两大类。吸气肌肉群涉及胸锁乳突肌、前后斜角肌、前锯肌、胸小肌、胸大肌、上后锯肌、腹直肌等肌肉的收缩。这些肌肉群通过收缩改变内脏位置,迫使横膈膜向下,增大了胸腔的空间。呼气肌肉群涉及胸横肌、后下锯肌、腹内斜肌、中间腹直肌等肌肉的收缩,被动地使肋骨向下降,横膈膜向上提升,使肺里的气息被挤出去。
普拉提在训练中不是固定地使用一种呼吸方式,它的气息很灵活,呼吸模式通常会针对不同的动作要求和训练目的做出改变,也可能随时因人而异地进行调节与变化。有时不同的动作可以使用不同的呼吸模式,有时即便是相同的动作也有可能使用不同的呼吸模式。而声乐演唱的呼吸模式基本固定,在演唱的过程中变化不太大。虽然高音与低音的呼吸会有细微的差别,但是基本模式不会变,就是呼吸的深度与力度会有微小的调整。
普拉提更侧重身体外部的力量训练,包括肋骨周围以及全身肌肉的力量与作用。普拉提的性质是健身运动,它的雏形是康复训练,后期加入了舞蹈形体动作。因此,普拉提气息训练更多追求的是腰腹部周围的肌肉力量训练,从而让训练者有一个更能够适应现代生活的健康身体。
声乐演唱的气息训练更多注重的是内部力量的训练,这一内部主要指横膈膜的力量。通过对横膈膜力量的训练,来增加气息的支撑力,使演唱的音色更好听。只要内部力量强大,即使是胖子也照样能把歌唱好。如果内部力量不强,即使肚子八块腹肌,浑身结实的壮汉也未必能唱好歌。
普拉提气息训练的目的是加大肺活量,增强新陈代谢的能力,使气息与运动结合在一起,这不仅对于腹部核心的收缩有帮助,同时也对身体四肢的稳定性有帮助。此外,普拉提气息训练还有助于伸展双臂、身体躯干,使人更好地获得全身的延伸感,优化训练效果。而声乐演唱气息训练的目的是要扩大内部空间,借此来扩大人体的共鸣腔体,由于声带与气息之间摩擦产生的声音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微弱,它必须借助全身共鸣腔体的力量,才能获得雄浑有力的声音。
一个简单的呼吸创造了普拉提与声乐演唱的气息训练方法,笔者在本文中对普拉提与声乐演唱的呼吸原理与方法,以及他们之间的异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后期的声乐演唱训练过程中,希望大家可以吸收普拉提气息训练的优点,把普拉提的呼吸引入声乐演唱中,从而更好地进行声乐演唱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