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煜琦
(聊城大学 山东 聊城 252000)
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国家,各个领域中都有着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其中,民族器乐就是在中国悠久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的音乐艺术代表之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等历史因素对各种各样民族器乐的积累沉淀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和作用。而现代音乐在当今时代广受人们的喜爱,以其快节奏、娱乐化以及更为贴合人们的生活和情感等音乐特点在乐坛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现代音乐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将民族器乐与现代音乐进行融合,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必将会大大地促进音乐文化领域的发展。
在中国的历史上,由于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的大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同时在文化发展方面,也受到了西方文化较大的冲击,其中就包括西洋乐器的流入。因此,中国国民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西洋乐器的喜爱程度更高,而对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了解和学习少之又少。这在中国的音乐教育教学中,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很多学习音乐的学生会选择西洋乐器,例如钢琴、小提琴、萨克斯等,而民族乐器只是被极少数的学生所选择。这样的现象不断发展,使得西洋乐器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远比民族乐器更高,民族乐器愈发不被人重视。根据民族乐器的结构特点,可将其大致分为四类,分别是弹拨乐器、拉弦乐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但是,某些民族乐器被人肆意改革,随意改变乐器的材质、结构等。当乐器发生较大改变时,不能充分将其本身的特征和灵性展现出来,从而失去了乐器本身的文化内涵,民族韵味也就随之被大大削弱。
从民族器乐的教育发展来看,仍然有很多人认为民族器乐是落后的,是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在学校教育中,对民族器乐的教学不够深入,大多只是对演奏技巧的教授,导致学生对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并不了解,不能从根本上认识民族器乐,进而对民族乐曲也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针对乐曲的学习和欣赏来说,很多学生仅仅是为了模仿,对乐曲的内涵及其要表达的情绪情感也只是浮于表面,不能全面而深入地掌握。例如:二胡的代表性作品《二泉映月》,很少有人不知道这首作品,但是大部分人也只是聆听过最为著名的片段,并没有聆听过全曲。欣赏比聆听层次更高,涉及到乐曲的各个方面,从乐曲的本质出发认识其内涵,深刻把握情感特征,最后才能在演奏乐器的过程中将乐曲完美地展现出来。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国民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不断提升,逐渐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并对民族器乐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目前各类音乐培训机构中,民族器乐课程的开设较为丰富,如古筝、二胡、琵琶、竹笛等课程。中国传统音乐在不断传承与发扬的过程中,创新积累了大量的音乐表演技法,不仅在国内越来越受欢迎,在世界音乐领域也有着独具特色的魅力和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中国乐坛中,现代音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流行音乐为代表。现代音乐在最早期是以港澳台地区的音乐为主,音乐风格与传统音乐大不相同,在形式上也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在当时,只能通过光盘、磁带、电视等形式欣赏,传播途径相对较少。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式各样的多媒体出现在世人面前,各大音乐软件繁荣发展,听音乐成为一件极为便捷的事情,更是促进了现代音乐的发展,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紧张时可以舒缓心情,运动时可以跟随节奏韵律。随着人们对流行音乐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流行音乐呈现出全新的发展趋势,出现多种音乐类型,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现代音乐具有时代化、大众化和数字化的特点。时代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代的音乐内容、形式及其展现的时代风貌都大不相同,如2008 年北京奥运会时出现的相关歌曲《北京欢迎你》,是当时极具代表性的一首音乐作品。大众化这一特点主要表现为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性较强,音乐风格较为明显和突出,能够满足大众的音乐需求。近几年,广场舞相关音乐深受大家的喜爱,流行音乐更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数字化发展为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音乐盛况,大量的音乐软件为人们提供了更优质的音乐,促使乐坛繁荣发展。
二十一世纪后,音乐与媒体不断互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全新的视听形式,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士。观众通过网络与歌手互动,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表达自身对音乐的真实感受,从而推动现代音乐的不断发展。
民族乐器唢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流传,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民俗性是唢呐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它与诸多民俗仪式的联系颇为密切,如婚丧嫁娶、迎神赛会等,其中都会有唢呐的存在,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通过唢呐在这些仪式中的使用,也体现出了唢呐的诸多功能,包括辅助民俗仪式进行的功能、满足大众娱乐需求的功能和贮藏地方文化的功能。相对传统的民俗事项,为唢呐艺术的传承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文化生态支撑,也间接地决定了其相对封闭的传承模式。唢呐演奏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式有乐班、培训学校、家传、师传、自学等。
在聊城,每逢节假日或是重要时间节点,都会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其中就有莘县的“尹氏唢呐”。在表演过程中,尹氏唢呐的第五代传承人大飞为观众演奏数首音乐,包括《谁不说咱家乡好》,《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百鸟朝凤》等。其中《百鸟朝凤》是一首流行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优秀民族乐曲,充分展示了唢呐的艺术魅力。除此以外,尹氏唢呐第五代传承人还将民族乐器唢呐与流行音乐做出了结合,吹奏了歌手周华健的作品《花心》,通过其高超的演奏技艺,不仅展示出了流行音乐的大众化,更是将民族乐器唢呐的独特魅力充分展现了出来,民族乐器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结合使音乐自身的层次更加丰富。
在表演的最后,聊城当地人民纷纷让尹氏唢呐传承人为大家吹奏豫剧《朝阳沟》选段。整场表演不仅展现了唢呐的独特音色,而且有民族乐器笙以及打击乐器的伴奏,民族韵味十分浓厚。豫剧作为我国重要的戏剧种类之一,其起源、发展、传承、融合等都对丰富我国的文化艺术宝库有着深远的意义。在演出当天,还有“舞龙花船”的传统歌舞表演,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聊城占据着重要地位,广受人们的喜爱。
将民族器乐与现代音乐进行适当的融合并推动其进步,能使音乐内容、音乐形式等多个方面实现融合发展,从新的视角对我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进行认知。二者的融合能够拓宽音乐受众群体的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器乐,感受民族器乐的艺术魅力,推动其多元化发展,吸收现代音乐元素,对民族器乐进行创新性改造。我国传统器乐也可以兼具西方音乐的艺术特征,比如我国的传统民族器乐有效融合了西方爵士音乐、摇滚音乐等流行音乐元素,多样化、多层面地融合发展,使我国民族器乐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在中国民族器乐中注入新鲜血液,既保留了自身艺术风格特色,又越来越具有国际化特点,不仅有着中国民众独特的音乐人文精神,也探索了国际化影响下不断交流、发展、创新、融合的新路线。
在现代音乐创作中融入民族音乐元素,可以有效促进现代音乐的发展。民族器乐丰富的内容和演奏技巧,可以弥补现代音乐表现形式的不足,使得现代音乐的创作更加全面、内容更加丰富。由于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其发展过程反映出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因此这些隐形的财富对现代音乐的创作来说是极为宝贵的,为现代音乐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使民族情感在现代音乐作品中充分展现出来,从而在根本上促进现代音乐的发展。
通过莘县尹氏唢呐的调查,可以看出民族器乐与现代音乐的结合是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人们对这样的音乐表现内容和形式的喜爱度也越来越高。民族器乐与现代音乐融合,使中国民族器乐富有时代的动感,同时传统民族器乐和现代音乐相结合,更是重新诠释了中国民乐。而将民族器乐应用到现代音乐中,是社会民众生活丰富化、多元化的必然结果,我们要不断促进民族器乐与现代音乐的相互融合,充分发挥二者互相促进的作用,以创作出更优质、更具特色的音乐作品,推动民族器乐与现代音乐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