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鸣
摘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成为维持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企业资金的安全健康运营,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供重要保障。实务中多数企业对自身行业运营规律、内外环境缺乏足够理解与认识,当过度依赖债务融资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会增加企业资产负债率,不仅有悖“三去一降一补”的目标要求,且存在极大运营风险。本文通过分析制造业资金管理上存在问题及风险,提出相应策略与措施,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制造业;资金管理;风险因素
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为制造业,所涉及行业分布广泛,且就业人员众多,社会经济发展中,健康发展理念对保障经济稳步增长起着重要意义。但对于企业管理而言,规模、水平差异性所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生产成本不断提升会引起企业经营风险性增大。同时,现阶段企业普遍资金困难,需要对自身所处行业交易特点、产品生产周期、产品收益周期及企业所处行业资本结构等充分了解,在国家多项补贴政策助力下,不断完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度过经济危机,迎接新的发展机遇[1]。因此,通过管理企业资金链,能保障企业拥有健康现金流,不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并促进制造企业发展。文章就我国制造业资金管理风险因素与内控策略展开以下分析。
一、制造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重要性
首先,对制造业而言,营运过程中资金流动性较强,一定程度上与企业资产流动性关系紧密。制造企业会通过现金、短期融资开展原材料购进、加工制造费用投入及各种辅材消耗,并将产出半成品、产成品形成存货,经销售后,并转化为现金、应收账款,实现产业链循环。在整个过程中,企业资产增值能力强弱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紧密相关。其次,营运资金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伴随着市场经营规模、市场份额扩张,相对会增加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以及存货等,对企业而言,长短期资金有机配合,有效匹配好营运资金比例,利用销售扩大而形成信用性短期融资,能够提高营运资本经营效率,进而保障企业盈利能力、流动性指标[2]。最后,营运资金的有效管理可加速资产流动。营运资金结构体系内,非现金资产中,应收账款与存货具备较强变现能力,,通过对行业特点进行了解,借助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式,将企业最低存货、应收账款水平总结出来,最大程度将流动资产最大流动性发挥出来,保障企业最佳资金需求量。
二、制造企业营运资金的风险
(一)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慢
目前对国内制造行业领域而言,多为重资产企业,普遍存在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同时各个企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中需要大量运营资金,此时资金紧缺在所难免。目前制造业资金运作大多为前期需要资金研发、直接生产,期间大量资金投入,需要转化为商品,通过销售途径并转化为资金,成为整体流动过程,实现资金的转化、流动,并形成利润,其操作目的為实现企业效益并增值。但上述过程中,若企业整体管理不善会影响产品质量失常,竞争不给力,无法实现资金正现金流,流动资金不足缺陷发生率偏高。同时,生产各个环节、库存管理不当、安全库存点设置过高等,大量采购原材料引起库存积压,当出现产品更新换代情况时,积压产品会直接报废,对企业资金造成损失[3]。而销售环节会追求会计利润,忽略资金回笼,粗狂销售策略下,产品在销售转为资金期间,应当选择转为应收账款,可能转为坏账并损害公司现金流,上述情况发生,均是引起资金周转速度过慢、流动性较差原因。
(二)重要职能缺失
制造业财务管理上,缺乏全面预算能力及管理。对企业内部领导人员而言,思想陈旧且管理模式相对传统,因此,部分企业为实现财务全面管理,建立有关监督管理部门,但尚未真正落实财务管理监督工作。企业长期性财务计划为全面预算,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财务建立财务预算体系,管理工作开展上有制度限制,日常管理工作实施中,能实现监督作用。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中,全面预算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4]。同时,财务管理上各项监督工作开展存在一定问题,部分企业管理人员追求销售,对客户信用问题尚未进行评估,当信贷条件管理越松,则企业资金链短缺发生率增加,会引起破产等情况。
三、制造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管理措施
(一)采购渠道风险管理措施
(1)对企业而言,需完善相关信息系统、数据库,时时对库存情况了解,联合实际情况、库存情况,并制定出合理采购计划,相关部门及人员未完全权限管理。为此,需完善采购、审批程序,对合理库存量加以控制,不占据额外营运资金。建立紧急物资采购和定价机制,防范物资断链风险,并制定重要物资市场供应及价格调研制度,定期跟踪管理,建立激励考核机制,采购部门、人员主动追求采购物资最优性价比,将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对紧俏物资,可安排战略采购计划,分析营运资金、存货占用平衡点,合理制定采购计划。(2)加强与供应商信息共享:良好战略合作关系建立可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供应商评估及准入制度,选择资信良好供应商并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对企业而言,委托具有相应资质中介机构,审查供应商资质,定期维护并更新供应商信息库,从而保障采购物资稳定性、价格变动区间和频次、交货及时性、供货条件及违约记录等,定时综合考评,依据结果合理调整。(3)建立招标采购制度:完善招标制度,依据市场发展拟定出合理采购计划,通过招标采购、谈判采购及定向采购、直接购买等多种形式保障企业利益[5]。(4)有效账期管理:维持结算条件持续优化,并管理预付账款、定期,对预付账款控制不超过一定比例,涉及大额、长期预付款项,定期追踪核查,将营运资金时间价值发挥出来。(5)与时俱进:了解国际整治经济大环境,采购部依据当前环境风险,可制定有效紧急应对措施及采购计划,当遇到突发事件时,及时做好营运资金安排,制定出国际汇率风险管理应对方案,制定出远期结售汇工具,控制成本,平滑利润,避免汇兑所致营运资金损失。
(二)销售渠道风险管理措施
(1)建立完善资金内控机制:完善单位内部职工优化梳理单位资金管控体系,从设计方面出发管控资金控制体系,通过优化单位内部内控制度实现资金控制目的,提高制度全面性、可行性。制造公司给单位内部及其企业部门制定相应资金控制计划、控制策略,使用控制中评价资金使用过程[6]。优化设计资金内控体系,减少单位内部资金管控风险,有效增强资金内控建设力度、审计力度,检查内控体系执行状况,优化设计内控制度等。(2)加强资金预算管控:公司内部财务部门制定相应资金预算方案,依据公司具体状况制定公司经营发展规划,制定资金使用预算计划。保障资金预算方案可指导整个活动开展,如研发、生产、设计及采购等,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开展预算审计,将资金管控融入到预算方案编制、预算执行各个环节中,全面预算管控制度建立作为单位内部资金控制重要制度,资金预算方案实施期间,资金编制人员结合制造公司远期发展规划、中期经营计划及近期生产需求,保障预算贴合公司正常经营、产品生产[7]。(3)流动资金管理:流动资金包括货币资金及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通过管理现金可保障企业正常运营,有效降低现金持有量,减少闲置资金数量。目前对现金管理上,确定预算、最佳现金持有量,有效控制现金流。加强对应收账款控制,动向观察欠款方财务动向,及时向欠款方催收资金,加强货存管理。当存货过多时,导致资金利用率偏低,加长资金周转期,降低资金运作质量。存货管理有效管理并压缩过时物资,资金利用率提高,有效通过信息化管理工具实现存货管理。(4)提升资金管理意识:现代企业经营能力衡量上不仅仅为会计管理,更是面对风险时有应对危机适应能力。对制造业而言,如何面对风险、处理风险及规避风险作为衡量制造业企业能力另一个维度[8]。面对如今商业社会瞬息万变,竞争前所未有激烈,企业经营日常管理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增加风险防范能力尤为重要。对资金管理上需关注资金统筹成本、用资代价,并关注资金机会成本,充分利用资金杠杆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把握机会。
四、结束语
市场经济不断增长下,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为保障企业快速、稳定发展,加强对财务工作管理。对企业财务管理上现存问题较多,如财务管理意识相对不足,机制体系不健全和企业内部控制薄弱,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缺乏,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重要因素。需加强企业管理财务意识,健全财务管理机制及内部交流学习,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及时解决问题,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珍.我国制造业资金管理风险因素与内控策略思考[J].首席财务官,2018, 14(24):23-25.
[2]王宜坤.新常态下制造业资金管理风险因素与内控措施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36):238.
[3]李丽茹.制造业轻资产转型过程中企业风险管理探讨[J].现代商业,2020(5): 151-153.
[4]杭有芹.制造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总会计师,2020(10):128-129.
[5]王宇,樊昕泽.基于风险管理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20(18):114-116.
[6]马昕.浅析私募投资基金中资金管理存在的风险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21(6):107-109.
[7]孙伟.制造业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10):187-188.
[8]李丽茹.制造业轻资产转型过程中企业风险管理探讨[J].现代商业,2020(5): 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