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发展新局面

2021-11-13 09:39夏春胜
唯实 2021年10期
关键词:储备物资协同

夏春胜

“十三五”以来,江苏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粮食安全支持体系更加完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收储调节能力极大提高,粮食产业经济活力持续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有力保障了全省粮食安全,粮食产量连续六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将8000多万江苏人民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进入“十四五”新时期,既有新机遇、又有新挑战,江苏粮食安全与发展肩负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新要求,为江苏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江苏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流通大省和消费大省,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牢牢把住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应急保障主动权,开创粮食和物资储备新局面。“十四五”时期,江苏将围绕实现“粮食收储调控高层次、粮食仓储物流高效能、粮食产业发展高质量、物资储备保障高标准、综合应急保障高效率、行业科技创新高能级”等六大目标,加快推进“七大体系”建设任务。

构建高层次粮食收储调控体系

夯实粮食安全供给基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粮食规模化经营,提高种植现代化水平;深入实施优质粮食保障供应工程,推动优质品种规模生产和订单种植,建设“苏”字品牌核心生产基地,提升优质粮食供应能力。

提高粮食供给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省内粮食产销合作机制,推进产区和销区加快发展订单基地、异地储备等合作模式。打造全省“123粮食安全供应圈”,探索建立长三角粮食产销一体化合作机制,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构建多边多元、稳定可靠的粮食进口渠道。

增强粮食收储调控能力。严格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强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协同联动;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政府粮食储备规模,优化储备品种结构,健全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功能互补、协同高效机制,建立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社会责任储备,有效增加社会储粮规模;加快建立健全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

建设高效能粮食仓储物流体系

构建完善粮食物流网络。加快推进苏州、盐城、泰州、连云港等国家级粮食物流枢纽建设,重点建设35个集粮油收储、物流贸易、电子商务、精深加工、科技研发、应急保障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粮食产业园区,实现粮食物流枢纽与粮食物流节点、粮食收储加工企业无缝对接。

提升粮食仓储物流设施水平。通过新建、迁建、重建,优化调整仓储设施结构;加快绿色仓房建设,推广应用绿色智能储粮技术;进一步提升仓储作业自动化、物流设施标准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管理规范、数据共享、监督有效。

增强粮食仓储物流服务能力。大力推广散粮、成品粮集装化物流方式,提升跨区域的粮食物流组织能力;创新多式联运模式,优化运输组织方式,拓展物流协同协作能力;提升粮食物流企业的供应链组织管理能力,推进物流枢纽、物流节点与粮食收购、仓储、加工、批发、配送等环节无缝对接。

发展高质量现代粮食产业体系

壮大优势粮食产业集群。加快研发多样化粮油适度加工全程机械化成套设备,推动粮油机械装备制造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打造世界级粮机装备制造基地;推进油脂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与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油脂加工企业;以“水韵苏米”建设为核心,做大做强传统粮食加工产业。

提升粮食产业链竞争力。全面促进粮食产业“五优联动”,深入推动“三链协同”;加快发展一批专业性粮食电商平台、跨境粮油产品电商平台,推进“网上粮店”、快递、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新业态进入粮食流通体系;发展“粮食+文化+旅游”产业和工业观光、体验式消费等糧食文创新业态新模式,延展涉粮文化产品产业链。

培育壮大粮食产业主体。加快培育一批全球化布局、国际化贸易、具有品牌竞争力和供应链组织能力的江苏大粮商;围绕发展粮食全产业链,引导粮食企业“做精主业、打造特色”,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

建立高标准物资储备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物资储备。科学确定物资储备品种目录及规模,新建或改扩建一批技术先进、经济高效、绿色环保、平急结合的省、市、县三级物资储备库,充分利用好全社会仓储资源,加快物资储备设施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

构建多元互补储备格局。加快构建以省级储备为支撑、市级储备为依托、县级储备为基础的地方政府物资储备体系。逐步提升协议储备,推广合同储备,巩固产能储备,提升技术储备。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安全、优势产业发展、重大民生需求等重点领域物资储备。

健全协同高效储备机制。构建全省分工负责、职责清晰、协同联动的物资储备协调机制,推进建立各级物资储备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各级政府物资储备体系建设主体责任。探索建立长三角物资储备应急保障协同机制,加强物资储备地方性法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构建高效率应急保障体系

完善应急物资保供体系。加快构建多主体参与、多渠道采供、多节点支撑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提升应急物资采购供应能力;建立应急保供企业名单,签订协议,明确责任,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完善应急物流网络,提高复杂条件下应急运输快速响应能力和协同保障能力。

提升应急设施综合保障能力。整合优化存量应急设施,建设一批成品粮低温储备库和应急物资储备库;加快研究制定江苏应急保障中心布局和标准,按照“自然灾害发生12小时之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的基本要求,构筑城乡应急保障一体化网络。

健全应急物资协同保障机制。建立省级部门协同、平急结合、响应快速的应急指挥协调机制;加强分级管理、逐级保障、层级响应,做到“小灾域内自救,大灾区域共救”。严格落实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应急演练,提升突发事件应急保障能力;建立长三角省际应急保障协作机制,推进省际资源统筹、协同联動。

构筑高能级创新支撑体系

强化科技创新。发挥江苏科教、产业、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深化产学研协同攻关,积极培育新型科技创新载体和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力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标志性技术成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众创空间、创新孵化器,加快粮食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加快“数字粮储”建设。围绕数字江苏建设,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粮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智慧苏粮”水平;建设省级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云平台,实现全省各级、各系统储备物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互联互通;促进大数据创新应用,推动涉粮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深度融合与开放共享。

强化人才支撑。发挥省内院校、科研院所资源优势,搭建行业人才培养平台;大力实施“人才兴粮兴储”,打造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四支人才队伍;鼓励建设“专家工作室”,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牵头承担科研任务;深化职业教育培训,拓宽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渠道,培育造就“粮工巧匠”。

打造高水平监管治理体系

夯实粮食安全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明确粮食安全重点工作责任清单,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健全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机制,围绕粮食生产、收购、流通、储备、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进一步健全完善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体系。

加强粮食和物资储备法制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江苏省地方政府储备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办法》《江苏省省级政府储备粮轮换管理办法》《江苏省省级政府储备食用油管理办法》等。加快推进出台《江苏省省级储备物资管理办法》;强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规范指导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行业发展,推动与国内国际行业标准对接。

依法管粮管储。建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机制,创新使用“信用+”“互联网+”等监管方式;建立上下联动、有机衔接、相互补充的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将社会力量纳入粮食检验监测体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地方属地管理责任,确保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

推进节粮减损。广泛开展爱粮节粮、反对浪费等宣传教育,探索建立爱粮节粮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加强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等重点环节的损失治理,推进重点环节节粮减损。

(作者系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高 莉

猜你喜欢
储备物资协同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京津冀协同发展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救援物资
大陆援台物资遇波澜
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