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颖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 江苏·无锡 214153)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深度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融合和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二者协同育人功能,促进教师回归教书育人初心,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引领。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肩负培养幼儿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使命,而学前教育专业80%的课程是专业和素养课程,是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忽视的课程“阵地”,因此更要加强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融合[1]。受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等应试因素制约,专业课教学存在过分注重应试内容及应试技能传授而忽视专业理念、专业伦理道德及专业能力培养的现象,这种短期功利主义教学影响了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幼儿教育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涵盖诸多抽象基本概念及原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思辨能力,学习时易产生枯燥、晦涩难懂的感觉,不利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及价值观念的塑造。因此,应重视探究如何以思政育人为导向,系统设计“幼儿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实践体系,探寻发挥专业课思政育人的可行性路径。
“幼儿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基础入门课程,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教机构保教工作规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为后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教育和专业技能课教学奠定教育理论基础。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合格幼儿园教师提出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的基本要求,“幼儿教育学”态度、知识、能力三维一体的课程专业目标在于提升学生职业道德、幼儿教育理念、保教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态度、知识、能力三维目标是选择课程内容、实施和评价课程的依据,三者缺一不可。态度目标为:热爱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新时代赋予未来幼儿园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富有爱心、责任心、细心和耐心,践行教师职业道德;热爱儿童,树立正确幼儿教育观、儿童观、教师观,维护儿童合法权益;乐于与家长、同事等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知识目标为:帮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初步掌握适应幼教机构岗位的幼儿教育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我国幼教工作的政策和法规,熟悉关于儿童权利的内容以及维护儿童合法权益的途径。能力目标为:能观察分析幼儿行为,与幼儿及家长沟通合作,创设和利用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开发、选择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根据幼教基本原则理解和整合各领域内容综合实施教育活动,设计、组织和指导教学、游戏、生活、区域等活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校课程思政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思政聚焦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成长,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所体现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融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价值引领是课程思政的核心特点[2]。如何实现价值引领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符合专业育人特点,契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价值引领体系。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有序开展课程教学、精准设计教学活动的基本遵循[3]。因而,制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时能否凸显课程思政价值引领的核心特点显得尤为重要。价值引领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具体开发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4],必须体现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提升,把“价值引领”这个核心教学目标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加以推进[5]。
“幼儿教育学”为学生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奠定知识、能力、态度基础。在知识、能力、态度三维一体课程目标的导向和指引下,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政价值基因,重新遴选合适的知识点,重构恰当的知识体系,将“幼儿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制定为:以知识传授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抓手、以价值塑造为内核,三者密切关联同频共振,将科学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的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启发学生理性认识专业知识、扎实提升专业能力、内化生成专业理念,引导学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焕发学生家国情怀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教育之爱的朴素情感。发挥“幼儿教育学”奠基师风师德、塑造职业理想信念、厚植教育情怀的专业先导作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比如,幼儿园教师这一内容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定位为:了解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树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幼儿教育学的课程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基础知识、基本要素、基本实施。整体课程体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逻辑规律,具体表现为“什么是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有哪些要素”“幼儿园教育怎么实施”。每一模块内容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层面和“观念”“操作”两个维度,如什么是幼儿园环境、为什么要创设幼儿园环境、如何创设幼儿园环境。在问题牵引下,三个模块之间及每个模块内部呈现承前启后、层层递进的关系。
幼儿园教育的基础知识是基础模块。包括幼儿教育的内涵、意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的脉络,以及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等。帮助学生获得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常识,并为学习后续模块奠定理论和导向基础。该模块蕴含涵养家国情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比如,老一辈教育工作者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投身中国平民教育事业的家国情怀、公仆精神等,具体见表1。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是重点模块。包含两类基本要素,一是人的基本要素:教师、幼儿、家长;二是物的基本要素:幼儿园教育的物质环境和条件。本模块一方面培养学生科学的教师观、儿童观、环境观,另一方面培养其用辩证统一的方法认识和处理幼儿教育问题。理解教师与幼儿、环境与幼儿园教育、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把握幼儿园教育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特别是人和物两方面的要素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在各要素中,蕴含职业道德、生命尊严、工匠精神等思政资源,具体见表1。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实施是难点模块。包括幼儿园课程与游戏、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节日活动和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该模块内容是将幼儿教育观念、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桥梁,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游戏观、生活活动观、幼小衔接观,提升其胜任保教工作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其中,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理念及课程评价中蕴含以人为本、新时代教育评价观等思政资源,具体见表1。
表1 “幼儿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及思政资源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既要符合课程本身特点,又要遵循学生认知、兴趣等心理特点及已有知识经验。有效教学方法既能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又不削弱教学质量,达到二者平衡和统一,而非“两张皮”。一方面,由于课程思政教学的潜隐性以及人的思想系统的复杂性和社会环境影响的冗杂性,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单向度的教育手段往往受到局限,显隐并存、刚柔相济、综合施治、联合使用的教学方法方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3]。另一方面,幼儿教育学课程具有理实一体的性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表现出感性思维活跃、动手操作能力强、对于技能课程感兴趣而排斥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的特点。回归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感性体验和理性认知相结合,在认知和实践知行合一的过程中体验和升华情感、认同与内化价值观,灵活应用知识提升能力。因而,幼儿教育学课程教学中综合运用榜样示范、艺术陶冶、热点分析、实践研究等教学方法与手段。
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中,尤其需要先进教育榜样的示范引领。榜样的精神力量感动激励学生奉献幼教事业的意志和信念,如中外著名幼儿教育家事迹作为历史榜样,揭示了人类文明和中华文明的伟大历程,对世界学前教育发展和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产生重大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以优秀校友的成长故事作为现实榜样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以他们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中发生的真实问题情境、解决问题的切身体验及教育智慧带领学生向更高专业水平攀登。
艺术是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升修养的重要途径。幼儿教育学课程富含大量具有教育哲理的素材,如教育名言警句、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通过诵读、赏析、汇报、团队辩论赛、班级歌咏会、演讲等形式让学生浸润在经典之中,感悟教育事业的伟大,萌生传承学前教育文化、凝聚奋进力量的内在情感。如引导学生欣赏和解读影片《再见了,我们的幼儿园》中幼儿的表现和行为,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秀品质以及个体之间能力、气质、性格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基于对孩子生活世界的真实感知领悟和学习儿童观。
教育时事热点是教育发展的风向标,是“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具有重要分量的问题。抓住教育时事热点事件,以教育难点、痛点问题回应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求,动员学生关注幼儿教育、早期教育、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等机构微信公众号及专业期刊,鼓励学生争做教育时事新闻播报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教育现象,及时掌握学前教育发展最新动态,培养关注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比如,引用幼儿园教师违反师德行为事件警示震慑学生,激励学生以涵养师德为底线,立志做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为蓝本讲述推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的相关要求,一方面使得专业教学紧跟国家教育政策动向,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依据幼儿教育政策法规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书本知识传播的过程也易产生学生知行分离的困境,学中做、做中学的教育教学实践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措施。“幼儿研究与支持”是新教师的核心素养,职前培养应将“幼儿研究与支持”作为着力点[6]。实践性的研究学习能够最大程度促进学生全员参与、互动体验,养成问题意识、客观严谨的研究态度,为后续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等课程学习铺垫基础。比如,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游戏的特点及指导,鼓励学生成立研究小组,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游戏中的典型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幼儿游戏的现有水平与最近发展区,从而进一步研究并支持幼儿的游戏。边研究边学习,在调查研究中反观求证教育理论,达成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提高学习和研究能力。
高尚的师德、师爱及崇高的教育情怀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归宿。而学生对幼儿教师性质、角色定位、工作特点及工作职责的认识是今后做好保教工作、孕育高尚师德的基本前提。因此,本文甄选基本要素模块中幼儿园教师一节,详细介绍思政要素融入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探索尝试,具体教学设计见表2。
表2 第5章第1节 幼儿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首先,课前布置学生准备相关资料,画一幅自己幼儿园老师的画像或提供与幼儿园老师的合影照片。在画像或相片的牵引下回忆讲述对幼儿园老师的印象,唤醒曾经的生活记忆与当下学习情景相联结,开启新知识的学习。
然后,结合课件、视频讲述幼儿园教师的含义和地位。在内涵上,用大众意识和专业意识的反差确立对教师专业性的概念认识。大众意识形态的发声如“不像律师、医生的职业那么专业”“只要能看好孩子带孩子玩玩就行了”,专业的发声如“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7]“具有扎实而厚重的专业技术含量”[8]。在两种观念冲突对比中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专业性的认同。在地位上,通过对幼师数量短缺、流动性大等学前教育热点的解读与分析,从政治、经济、社会声望三个要素剖析职业地位,使得学生认识到个人发展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激励学生树立靠自身努力争取相应地位的决心、信心和恒心。
接着讲述劳动特点和角色定位。对于劳动特点,通过前期幼儿园见习对一日保教实践的观察记录及“幼儿教师的一天”等案例的分析与比较、抽象与概括,以感性体验为底色形成关于劳动特点的理性思考,体会幼儿园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而非简单劳动,坚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永恒信念。对于角色定位,每个人包括教师本人都有自己对教师角色的理解。隐喻是人们通过其他事物所表达的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一般以教师是(像)什么的方式来表征[9]。在学习劳动特点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结合见习体验及已有经验表征幼儿园教师角色,再对教师关于自我角色认知的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他见和己见启发学生从幼儿学习与发展、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家园合作等多重角度理解幼儿园教师角色的多元性。角色与职责相对应,讨论角色的同时启迪学生思考其职责,衔接后面的学习。
继续讲述权利和职责。这一内容蕴藏着增强学生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工作责任感的学习契机,促进学生明确教师依法执教的权利和立德树人的职责使命。先带领学生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有关教师权利的内容,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思维认识权利和职责,依法履行职责的同时行使合法权利,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再围绕“有些幼儿教师抱怨工作又烦又累,既要照顾幼儿生活又要教学”展开讨论,结合《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学生科学认识工作职责。最后,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学生朗诵诗歌“我骄傲,我是一名幼儿教师”。促进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诵中全面提升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认识,激发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责任感。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隐性阵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长期探索与实践的过程。高校专业课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思政理论基础和人文素养,在课程思政理念引领下,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更新教学理念、重塑教学目标、甄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范式、完善教学资源,才能真正创设行为规范、体系完整的思政教育共同体,构建显性与隐性一体化的育人体系,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质同向效力与职能,培养铸魂追梦的时代新人,完成教育薪火相传的伟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