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文锋
甘肃定西市陇西城关第一小学
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讲课文中有《坐井观天》、《陶罐和铁罐》、《亡羊补牢》等十几篇寓言,又有《南辕北辙》、《南风与太阳》等数篇自读课文。这些寓言虽然篇幅短小,语言精辟简练,故事情节清晰,画面感很强,具有鲜明的教育性,但是由于受小学生的理解力和生活阅历浅的限制,对这些简单的故事中却寄寓着深刻道理的寓言,要达到真正的理解,却有一定的困难。而绘本故事集精美的绘画与简明的文字介绍于一身,图文结合,形象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寓言蕴含的深刻道理。因此,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即寓言主题单元时,我尝试了将寓言变身精美绘本的教学方式,即把寓言故事改编成绘本故事,用精美的图画来展现故事内容,再配上精炼童趣的语言进行简单的介绍说明。使原本单一的文字阅读变成了图画与文字、构图与色彩、原创与自创的有机结合。这不仅仅是学生对寓言文本的理解,更是对这些理解的内化与表达再现,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表现,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寓言变身精美绘本的具体做法是:(1)熟悉故事,分解故事情节成不同的画面。如在教学《守株待兔》改编时,首先引导学生把原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的故事,分解成“农夫田间除草、兔撞树桩死、农夫喜得兔、农夫弃耒、农夫树桩等兔、终不得兔、被人笑话”7 个不同的阶段,这样,原来的寓言故事就变成了由7 幅图画组成的绘本故事,学生在绘制绘本时就可以从容开始了。(2)描绘美丽的图画。学生只需按照对应的故事片段,绘制出一幅幅对应的独立图画,并连接成完整故事即可。这部分会占用学生很多的时间,老师需要耐心地引导鼓励,并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尽可能地画出多彩的美丽图画,及时地肯定表扬学生的表现,树立他们的自信。(3)给绘画配文。寓言的文字表达的特点是以讲述清楚故事的情节为主,有很强的叙述性;绘本的文字是拟人化的、情景化的,说明更简洁,且充满情趣富有童趣,是具有诗意与想象力的语言,在改编时学生是不能直接使用寓言中原有语言的,而必须进行重新地加工、组合、整编才可使用。(4)装订完成改编故事。把一幅幅美丽的绘本图画,按顺序排列装订,再做个好看的封面,一本绘本改编完成。
当然,在绘本的改编中对绘本的大小应当做一个统一的要求,便于收交检查,以督促学生认真完成,更方便学生比较交流,以提高完善自己的作品,使绘本创作更加精美。另外,对于绘本的图画和文字介绍却不能有统一的要求,而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和能力,创作出具有自己绘画特色和语言风格的绘本作品。
将寓言故事改编成绘本读物,可以带给学生以下好处:
文字与图画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传递信息,文字较擅长于处理时间、因果、人物思想等事件发生的关系,而图像则擅长于处理空间场景、物体表象、角色形象等。文与图各擅其长,交互作用、互相影响,拓展了故事主题的艺术感染力,图和文合作表现出来的故事才是“完整的故事”,只读文字或只看图像,一定不如读一个个有趣的寓言故事改编成的图、文两者合作建构的绘本故事来得精彩与完整,它会使读者会在图、文对照联系间归纳出故事真相而觉得满足,留下更加清晰深刻的印象,必将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在《陶罐和铁罐》的改编中,很多同学不仅仅在表现故事的内容,更用图像把寓言中陶罐与铁罐的样子,夸张的用图画表现了出来。有的同学用铁罐和陶罐的大小体形来表达他们的性格特征,有的同学却用虚实或彩色与灰白图画的方式来表现铁罐的变化,还有的画出了他们丰富的表情呢!像铁罐开始时是大大的嘴巴、眯成缝的斜视的眼睛,最后变得垂头丧气,一张苦瓜脸,十分逼真。陶罐却一直是面带微笑,和蔼可亲的和善表情。这种图文结合的表现,使得原来的寓言世界更多地融入了学生自己的理解与情感,无形的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讲授式的寓言阅读教学,僵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拉远了寓言与孩子间的距离。而寓言改编为绘本,是符合人的成长过程中,图画语言表达早于文字语言表达,且比文字符号表达更加直观形象的,表达的系统更符合小学生形象性思维为主的特点,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将寓言改编绘本的过程中,借助丰富多彩的图画,能使学生们通过直观形象化的绘本内容,清楚表达自己的各种观点,无形中便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孩子爱读寓言,快乐地学习寓言,并促使他们积极地学习寓言故事,主动地改编寓言故事,创作出很多精美的作品来。本班就有几位同学把自己在课外阅读的故事,也改编成了绘本故事,并带到了班级给同学观看,深受同学喜爱。这时,这些孩子满脸的成就感、自豪感,更增加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也将变得积极主动。同时,对于哪些不爱阅读的学生也是一种示范和鼓励。而那些美术功底好的同学更是找到了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不只自己创作出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更对其他同学指指点点,既帮助了同学,有是和同学的共同提高,更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使他们的友情更加深厚,可谓一举多得。
根据寓言改编的绘本作品是学生想象和创造的结晶。改编创作绘本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突破他们认知受现实空间的限制,创造出童真有趣的想象世界,同时伴随的创编配文说明的活动,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只要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更要创作一段段生动形象、趣味横生的语言文字,真是一种双重创作训练。如《守株待兔》的改编中就有同学在故事开头的农夫庄稼长得非常茂盛和结尾田地荒芜的两个绘本片段,用图画对比的方式直观表现了靠好运气想不劳而获却一无所有的道理,充分发挥了图画强大的表现功能。《陶罐和铁罐》的结尾就有同学加上了铁罐虚幻而忏悔的画面,用文字说出了铁罐当时的想法,并且只说了一半,还留了一半。既有创新,又留有补白的空间,确实让人惊喜!
绘本和寓言不同的语言表述方式,训练了学生面对相同的对象,而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必将促使他们努力学习语言的不同表述方式,体会到语言的不同魅力,激发学生语言并表述的兴趣,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感受到母语的伟大,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在把寓言改编成绘本的过程中,享受着文学,也感受到了美学。绘画精美的创作,精巧的构图、鲜艳的色彩,能使学生在视觉上引起愉悦,从而给予心灵美的享受,况且每一张美丽的图画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一副独立完整的绘画作品,图与图之间又能呈现独有的叙事关系,又是连续的美的创造、美感体验,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在这个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感,发展了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而这些却是单单凭借阅读寓言,或阅读绘本所无法达到的。虽然从开始这样的教学只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过五次改编,但还是可以看到学生很大的进步。在第一次《守株待兔》的改变中,图画大多都很简单,而且是单线条勾画的简单图形,配着寓言原文用自己的话翻译的简单文字。在后几次的改编中,逐渐地就有了色彩丰富的绘画和对原文改变很大或脱离原文的配套文字,原来文中没有的内容也多了起来,故事也显得丰富饱满起来。最后一次改编寓言《池子与河流》时,绘画的内容不再是单一的只是讲故事的主角河流、池子了,开始有了一些对他们周围环境的描绘,语言也更具童趣,有了孩子自己的语言特色,同样的故事因不同人的改编而变得千差万别,各具特色,这时的绘本改编已经变得美丽成熟起来。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想象是不能缺席的也是无法缺席的。寓言故事大都是作者借助生活中的常见事物,通过大胆想象用拟人手法来表达一个深刻的道理。正是由于寓言丰富的想象空间,才使得喜欢想象且天生就是幻想家的孩子喜欢阅读。
集精美图像和鲜明色彩于一身的绘本,比其他形式的儿童文学作品,给学生带来的是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是学生想象力得到很好发展不可缺少的文本阅读形式。每个人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获得想象力,而不是一生下来就具有丰富想象力。因此,每次体验都是想象力的培养,体验越多越丰富,想象力也就越丰富,而寓言改编为绘本就是在为孩子提供丰富的体验机会,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学生每一次把寓言改编为绘本,都必须进入想象的空间,根据寓言内容,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设计寓言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周围环境等等,甚至对一些细枝末节也要产生丰富的联想,对故事进行自主扩展、延伸、完善。这个过程中多种多样的形象,丰富的情节,有趣的故事,简洁童趣的语言,增加了学生的体验,促进了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在《守株待兔》的改编中,把仅有的39 个文字叙述,画成连续的七幅画,既要美观又要把故事讲述清楚,学生必须把文本与生活联系,调动所有生活阅历,想很多很多,方可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必将得到很大程度的培养。
把寓言改编为绘本既可以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巩固旧知,是对学生的绘画能力的训练,是对学生语言组织运用能力的培养,写作能力也会伴随着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等都有非常大的积极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且值得大力推广的寓言教学方式。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边尝试边完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以后的寓言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