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本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

2021-11-13 04:24
戏剧之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戏曲广西音乐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广西 崇左 532200)

一、广西本土音乐文化

广西地区的少数民族以壮族为主,壮族同胞能歌善舞,壮族的本土音乐囊括了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五大门类,尤其以民歌创作内容最为丰富也最为人所熟知。壮族的本土音乐以自身思想的交流与情绪的渲染为内核,壮族同胞日常生产与生活中常以歌传情、以歌喻理。苗族本土音乐的独特之处则体现在体裁之上,以律体与自由体为主要体裁,通过独特的韵律与和声方式来进行演唱,唱词内容含蓄凝炼,旋律婉转悠扬,表演情感真挚饱满,充满了艺术感染力。侗族本土音乐的与众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侗族音乐的腔调有男女之分,同时也存在合唱形式。不同地区的侗族同胞在进行本土音乐表演时的腔调与特点差别极大,他们的表演通常采用自命名的方式,唱词的风格也存在较为显著的南北差异。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广西地区的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加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教育事业的大好前景,为当地高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随着当前文明转型程度的不断加深,广西本土音乐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方式的音乐形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广西本土音乐文化的推广与传承,同时也严重阻碍了高校教育对于广西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二、广西本土音乐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承

(一)传承基础

当前,高校教育对广西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存在一定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传承基础不足的问题。在传承广西本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相关课程内容与基础音乐教育存在严重脱节的问题。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地位一直较为低下,音乐教育无论是在当前的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环节中都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这也就造成大量音乐专业的学生缺乏相应的基础音乐教育,即整体的传承基础不稳。

(二)形式及内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本土音乐研究者开始逐渐将西方声乐理论融入本土音乐的研究、教育、传承与推广当中。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艺术院校及其他艺术团体逐渐将西方音乐的理论技巧运用到民族音乐的创作与表演当中,两者的有机结合产生了“学院派”的本土音乐表现形式,并在不断的发展中成为我国本土音乐的主流表现形式。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本土音乐的传承与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导致一部分人产生了以美声为高雅艺术标准的观念,使得本土音乐文化开始摒弃自身的原始与天然特征,并逐渐失去原有的文化基础。与此同时,内容与现代生活的脱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的主体应当是社会的年轻群体,但目前我国的年轻人群在主观上更加偏好于时尚与潮流文化,对本土的传统音乐或传统文化并不感兴趣,更加不会积极主动地传承与推广本土音乐文化。这一现象在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中十分明显,学生对于本土音乐文化课程缺乏兴趣,这也与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内容有着很大的关联。

(三)传承平台

从本土音乐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承平台来看,首先是高校学生缺少接触广西本土音乐文化的平台。在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环境中,能够熟练掌握广西本土音乐文化知识的专业教师十分稀缺。同时,从近几年广西地区的高校教师招聘情况可以看出,音乐教育专业的高校教师以外省教师为主,而本土的教师则甚少出现。从而导致当地教师在本土音乐文化的专业性与教学水平方面严重不足,难以满足高校对本土音乐文化教育的要求。

其次是高校缺少对外传播广西本土音乐文化的平台。高校教育对于广西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不能仅仅依靠常规的课程教育,学生也不能局限于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巧,更加重要的是要将自身通过相关课程学习到的本土音乐文化知识传播出去。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身体力行实践自身所肩负的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重要责任,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唤起社会对于广西本土音乐文化的关注。但就目前的高校音乐教育情况来看,高校对于广西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缺乏对外传播推广的平台,高校的本土音乐文化教育游离于社会之外,长此以往,将使广西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受阻,并最终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当中。

三、广西本土音乐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创新

(一)创新教学形式

广西本土音乐的传承固然应当坚持自身原始、天然的特色,但传承必须依赖形式上的创新与改革。在保证自身特色与质量的情况下,合理高效地进行创新与改革就成为了当前高校教育传承广西本土音乐文化时应当思考的核心问题。声乐表演是声乐学习的重要环节,表演课是演唱专业的必修课程。地方戏曲集音乐、美术、表演为一体,教师可将地方戏曲的身段、台步、手势等表演方式引入声乐表演教学中。在课程中让学生排练地方戏曲选段,学生可自选或让教师为其分配角色进行练习并表演。例如,可让学生扮演彩调《王三打鸟》中的丑角和旦角,学习富有广西地方剧种特色的步法、转身、亮相、扇花手花等。教师在声乐表演教学中针对性地融入不同地方戏曲表演进行教学,可以让课堂变得生动形象、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便于学生理解,并帮助学生养成大方得体的良好声乐表演习惯。

形式上的创新十分常见,比如将现代音乐教育的方式融入高校的本土音乐文化教育课程当中。“口传心授,口口相传”是广西本土音乐自古以来特有的传承模式,但这样的形式与当前的现代化教育模式并不匹配,因此高校在进行广西本土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地创新教学形式。充分发挥传统“口传心授”模式在开放性与创造性上的优势,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还要将现代音乐教育的形式融入本土音乐文化的教学当中,激发学生在学习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方面的积极性,最终形成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多层次、多规则、多形式的开放式教学形式。

(二)创新教学内容

创新内容就是要对本土音乐文化原有的题材、主体、内容、价值进行创新。这一创新的过程除了应当坚持音乐艺术的固有规律之外,还应当保留原有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再结合当前的时代特征,在本土音乐文化中加入当代广西地区少数民族同胞的社会生活美好现状,以及广西地区的大好政策形势。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将本土民歌和地方戏曲的发声技巧融入学生的发声练习中。例如,教师除传统的练声曲外还可加入戏曲中老生大笑的练习,让学生迅速进入发声时抬笑肌的演唱状态,该练习有利于学生感受气息对声音强弱的控制。本土民歌和本地戏曲中多以混声演唱,且有较多的真假声转换,教师也可将此类训练融入发声练习中,从而解决学生的高音问题,如戏曲中的擞音练习、黑衣壮山歌唱腔中的“直腔”唱法等。在声乐教学选曲中,教师可将本土民歌和地方戏曲与传统教学曲目相结合。本土民歌和地方戏曲大多以方言演唱,学生学唱时更容易感受到歌曲的韵味,关注演唱时的声腔,从而改正不良的咬字习惯,提高学生演唱技巧和歌曲情感的表达能力。

从高校教育的角度来说,各高校要加大对于广西本土音乐文化相关内容的研究力度。通过开放、自主的研究性课程来激发学生对于广西本土音乐文化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实地采风等实践性课程,深入到少数民族同胞的聚居地亲身体验广西本土音乐文化,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学习和表演本土音乐的方式,体会歌曲中的特殊文化内涵。

(三)创新传承平台

首先,创新高校学生接触广西本土音乐文化的平台。为了拓宽高校学生接触广西本土音乐文化的平台,各高校应当加强相关课程的师资力量,必要时还可以通过派遣教师去高水平院校进修培训或向外校及社会机构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等方式来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学校还应大力扩充广西本土音乐文化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大量储备民族音乐文化相关的图书资料、音频影视资料,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和平台。

其次,创新高校对广西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播平台。简单来讲,就是要在高校教育的课外活动中加入广西本土音乐文化相关的内容。高校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统一安排,比如举办民歌艺术节、民歌歌咏比赛等与广西本土音乐文化相关的课外活动。活动需要以本土音乐为主体,学生通过演唱或舞蹈的形式,来达到了解和传播广西本土音乐文化的目的。

四、结论

高校音乐教育以音乐人才培养为第一要义,而本土音乐文化作为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得到高校教育的重点关注。高校音乐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将传统本土音乐文化作为主要目的,将本土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教育充分结合,促进本土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当前的高校音乐教育必须充分领悟本土音乐文化的魅力,才能够真正发挥本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同时,本土音乐文化想要焕发新的生机,就必须依靠高校音乐教育来获取更多的生命力。由此可见,只有二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才能够使广西本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创新。

猜你喜欢
戏曲广西音乐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音乐
秋夜的音乐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