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当前地方综合性大学的主要任务。钢琴课程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音乐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目前,国内的音乐演奏教育还是以培养演奏人才、重视个人技巧能力为主,因此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的音乐专业课程设置,尤其是演奏方面的课程设置,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集创作、排练、演出等为一体的音乐合作艺术,更不用说兼具独奏和合奏内涵的钢琴的教学。虽然从20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国内的音乐学院便陆续推广钢琴课程,强调钢琴的重要性,但大部分高校的音乐专业,受师资、音乐文化知识等种种因素的限制,还是没有钢琴这门课程,即使有开设钢琴课程,大多也都是为了某些目的而进行排练,其课程理念和教学内容并不能完全符合音乐教学的核心原则,从而导致国内音乐发展不平衡,著名钢琴家少之又少。部分学生虽有良好的个人技术,但缺乏合作的能力,导致未来发展受限,走出校门后容易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
因此,在制定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计划时,必须要考虑学科特性和市场需求,尽可能地针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安排授课内容,将“合作性”、“多元性”纳入教学实践中,重视音乐合作学习方面的课程,从而培养出全面型的音乐人才。钢琴教学的课程设置同样也应该遵循这个目标,教学环节都应围绕这个目标的实现而展开,教师对学生在课程中应学到什么以及学生如何培养、学生未来发展如何等要有明确的概念,并以此为指导,让学生能真正地学习音乐,从而培养出全面型的音乐人才。
音乐专业课程,特别是钢琴这类演奏课程,最重视的是学生本身所具备的实践能力,因此,课程的目标、理念、内容等都应该围绕着“如何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来确定。学生除了接受一般的教学以外,还需要依靠实践来不断积累经验,从而达到发挥个人潜能的目的。
要解决实践方面的问题,需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在硬件方面,学校需要解决实践场地和设施缺乏的问题,如音乐厅、排练厅、音响设备等的配备。同时,学校也需要与校外的文艺单位相互合作,形成合作共同体,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践的机会。在软件方面,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将实践变成课程的必要任务,定期组织学生观摩彼此的排练和演出,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并尽可能地利用所有能运用的资源,为学生争取上台的机会。同时,教师可以多举办艺术交流活动,通过大师班或音乐会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与学生相互讨论,引导学生表达对音乐的想法,让学生多角度地反思自己的长处和练习、上台时存在的不足,通过这些方式来真正达到实践的目的,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走出校门后的职场生涯。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不论是音乐、美术,还是舞蹈,所有艺术都是源于生活的,反映了创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都是从作曲家本民族的情感内涵出发,最后才成为历史上重要的作品。这个特点同样也体现在钢琴音乐上。高校在钢琴专业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方面探索,不论是演出形式、学习内容,还是课程安排等,都要进行探索,如此一来,学生对于钢琴学习才能充满兴趣和激情,这也是多年来钢琴教育能保持良好学习氛围以及稳步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国钢琴发展起步比较晚,社会大众对钢琴缺乏了解,对钢琴的认知还停留在“高雅艺术”、“古典严谨”的阶段,同时对钢琴演出的活动兴趣不高,这样的社会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到了高校钢琴教育中。我国有许多音乐院校开设了钢琴课程,但授课方式和教材单一化、固定化,较少让学生有多元思考的空间,很多学生缺少对钢琴音乐真正的认识,也难以体现钢琴的实际价值。
因此,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体系中,必须加强钢琴学科的建设,在教学中加入对中国文化的纵深思考,融合多元文化的艺术潮流,拓展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的表现空间,以传统结合创新的理念,从创作和表现技法等方面进行探索,从而多元化地深入发展钢琴音乐。同时,由于目前中国大众对钢琴认识还不够深,所以除了需要加强音乐推广,使更多受众热爱和懂得欣赏钢琴之外,还要对演奏曲目进行调整,将古典融入流行、民族等不同领域中,让钢琴更“接地气”。这一点可以参考欧美钢琴音乐,如莫扎特的钢琴作品就是一个例子。
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世界各所大学的音乐教育体系都有所变化,我国的音乐教育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适性发挥、多方发展”俨然已经成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理念,高等院校的音乐院系对于音乐合作艺术也越来越重视。钢琴学科的建设主要是要顺应这种教学趋势,其目标是增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学生而言,钢琴训练是极为重要的一项训练,通过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合作,了解乐器的独特个性表现,掌握演奏的协调平衡等;对教师而言,钢琴课程同样也是一门极富有挑战性的综合课程,涉及层面极为广泛,教师本人除了需要将演奏技巧、音乐诠释、乐器特性等方面掌握透彻外,也需要拥有足够的能力来引导学生对钢琴产生认可,从而使学生积极配合,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针对性的补充和完善,以为钢琴教学作出重要的贡献。指导者在钢琴教学上要有更具体的引领与建议,学院和学校对于钢琴教学要有更确切的目标定位与发展方向,学生对于钢琴的练习也要有所认识与了解,以此让钢琴更好地在国内推广,让音乐教育在国内蓬勃发展。
各高校虽然都有其不同的办学理念,但在音乐教育上的最终培养目标都是一致的,即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教学导向,围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积极探索音乐的奥秘并在音乐创新的道路上进行实践。因此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尤为重要。在此理念的指导下,高校课程的安排会将课堂上讲授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技巧知识与课外实践展演活动相结合。如美国很多音乐院校,对于学生音乐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主要通过期中、期末来考核,然而钢琴课程更重视的是课外实践,因此在评分上不会以考试为准则,通常会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情况来给予学生相应的成绩。例如,皮博迪音乐学院和曼尼斯音乐学院都是以钢琴音乐会作为期末实践要求,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音乐学院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音乐学院虽不硬性规定要开音乐会,但会以平时的上课表现作为评分依据。
当前,大学钢琴专业的课外实践活动非常丰富,涉及范围很广,基本都包含了个人展演和校内外交流两部分。从个人展演活动来说,每学期都会举办各专业的汇报音乐会、师生音乐会、个人或联合音乐会等,借此机会让学生针对演奏上的弱项进行改进,并提升演出时的控场能力。钢琴节目以穿插或整场表演的方式进行演出,每年都有数十个甚至上百个钢琴节目在各学院音乐厅演出。从校内外交流活动来说,则包括了大师班、专任教师室内音乐会、大师音乐会等,通过实践观摩这些校内外专家的音乐会,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启发自己对音乐进行更深入的诠释和表现。
学生对钢琴的了解不断深入,通过大量钢琴作品的训练及演奏,可以让学生学习到许多钢琴音乐创作中的技巧,学生在曲式、和声等方面也会有更浓厚的兴趣和更清晰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将非钢琴作品改编成钢琴作品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此提升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升演奏者的音乐综合能力。
在教学史上,教材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前人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在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材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通常来讲,教育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比如从偏重于教师“讲”的方式转变为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学生在主动学习器乐理论时,学习的内容不再单单停留于教师所提供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上,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寻找更多与器乐理论相关的优秀音乐作品、代表人物。此外,还可以运用分组辩论、师生角色互换、课外实践考察、集体评价等方式,来达到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使学生全面立体地掌握器乐理论知识。
任何文化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前人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沉淀,因此在吸收和纳入现代科学新成果、新成就的同时,要正确对待教材中传统的东西。要避免两个“凡是”:一是认为凡是编入教材里的都是经典,都是权威,都不能动;二是认为凡是传统的都是过时的、没用的,都应该统统摒弃。这两种观点都是极端的,钢琴教材中许多传统的内容都是经过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的,在钢琴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创新教材内容的同时,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优秀的传统教学内容。教材是钢琴教学中的一个部分,选择合适并且准确权威的教材是地方综合性大学钢琴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道路上的重要基石。
地方综合性大学钢琴实践教学需要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专业水平优、综合能力强和整体素养高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