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故乡》是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陆华柏在1937 年创作的一首抗战歌曲,曾被称为“20 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并入选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声乐曲选集》中国作品(一)。
1937 年7 月7 日,自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践踏中国的土地,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击外国敌人侵略最持久、最残酷的战争,也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全面胜利的反侵略战争。直到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也不会忘记这个事件。它给中国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痛苦和羞辱,还有热血和战斗精神。在抗日战争期间,优秀中华儿女以此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如:《铁蹄下的歌女》(聂耳曲)、《松花江上》(张寒辉词曲)、《嘉陵江上》(贺绿汀曲)、《思乡曲》(夏之秋曲)和《故乡》等等。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民遭受的苦难情感通过艺术技巧表现出来。
歌曲《故乡》是1937 年冬天在桂林创作的,北平、南京和上海创作相继沦陷,难民和遇难者大规模外逃。住在桂林的陆华柏看到街上的难民,感到很同情,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日本军队占领,心情无比沉重。关于歌曲的创作,作曲家当时回忆:(1937 年冬天)在桂林高尾山麓创作这首歌的记忆是真实的、敏感的,有些音符甚至是用眼泪写的。这首歌描绘了对敌人列强的无比憎恨,以及决心抗战到底的家国情怀。
陆华柏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的一位重要音乐家。陆华柏(1914-1994),江苏武进人,虽出生在湖北荆门,但从小在武汉长大。1931 年进入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美术与音乐,1934 年毕业于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师范科。毕业后在武昌、桂林等地从事音乐教育。1941 年、1943 年分别在广西艺术馆任指挥、福建音专、湖南音专等教授。1949 年后,先后在解放军四十六文工团任教员,在中央戏剧学院、华中师范学院、湖北艺术学院任作曲教授。1963 年起在广西艺术学院任教,1979 年任音乐系主任、教授,直至1985 年退休。主要作品有《故乡》(独唱曲)、《闹花灯》(声乐组曲)、歌剧《牛郎织女》、无伴奏民歌合唱编曲《兰花花》、钢琴曲《浔阳古调》等。在陆华柏众多音乐作品研究中,对独唱曲《故乡》的研究还是比较多。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故乡》从作曲理论到演唱演绎,都是一首符合高校声乐教材的里程碑式的经典之作。
《故乡》的词作者张帆,原名张跃,是一位画家,因此歌词具有很强的画面感。歌词中两段故乡的表述完全不同,第一段以现实的方式展现故乡的一幅画卷,描绘了故乡的美丽。第二段写痛失家园的悲痛,没有太多细节的刻画。两段整体来说,通俗易懂,但表达的涵义重大。第一句直接说:“故乡!我生长的地方,本来是一个天堂。”每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每每提到故乡,内心都是无比温暖的。提到“一个天堂”然后画卷慢慢展开:“清澈的河流,垂杨、茂密的松林、山岗等”,然后,由近及远、由春秋到冬夏,从平原移动到山林,草原、牛羊、丛树等交相辉映,编织着一副美丽的画卷。接着又描写了一个故乡美丽的夜景图:月夜、泛舟、湖上、古庙、斜阳等,非常温馨美好。但是现在一切都改变了!情绪也立马由温馨的回忆转到痛恨,“由天堂到屠场”的转变,谁也接受不了这么残忍的敌强侵略者犯下的滔天大罪!在第一段中,作者描摹的是一幅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故乡天堂般的美丽景色。而现在,天堂的家园变成了一个屠杀的地方!场景突然从天堂变成了地狱,房屋变成了废墟,敌人像野兽一样肆虐地犯下滔天罪行。然后,作者没有描绘敌人的残忍,而是“故乡”“故乡”仿佛是一声声的呼喊,却又那么的无助,就像一个刚回到心心念念的家乡的游子,却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故土逐渐沦丧!“我的母亲,我的家呢?哪一天才能回到你的怀里?那一切是否依然能无恙?”三个疑问句,层层递进像是作者的自问、反问、设问,虽然我们暂时被侵略,但是我们怎么能够允许侵略者践踏我们的土地,践踏我们的家园?如果这几句话是陈述句就不能引起广大听众的斗志,燃起渗透在我们血液中的民族的骨气。疑问句让听众肯定我们不会屈服,我们要抵抗到底,要收回属于我们的土地,把敌人赶出家园!让听众回答这几个问题远远比自己陈述、发大志向要好得多!
通过对《故乡》的研究和分析,笔者认为唱歌的美不是因为声音本身,而是作品所表达的人物细腻的情感。唱歌是语言文学和音乐美学相互融合的一种艺术,而唱歌的技巧不是孤立的,是对作品的完整诠释和对歌曲思想情感的准确而完整的表达。《故乡》这首歌并不难,但要唱得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不容易。第一段歌唱的处理原则是“稳的”。把家乡的风景柔和、细致描摹出来,不需要夸张,音量也不需太大。毕竟刚开始是诉说故事的,需要一个温和的叙述,像和家人在叙家常一样。第二段应该是“要有可控的激情”,而不是简单地大声唱出来。“现在一切都改变了”为了控制声音,为下句做铺垫,“现在已经是野兽的屠场”“野兽的屠场”五个字深刻表现了对敌人的仇恨,下一句“故乡,故乡!”我的母亲,我的家呢?”从P 到PP 的微弱声音更难处理,声音很弱,但内心的情绪很激动。“哪一天再能回到你的怀里?”深深质问苍天大地,那种痛失家园的心情简直无法用其他的语言描写了。最后一句“那一切是否能依然无恙?”那种释怀,催化出来的是坚决抗战到底的信心,一定不负众望,让故乡重新再回来,恢复原来的模样。歌唱时,要控制好声音,瞬间爆发,让悲愤再强烈些,最后完美收尾。
歌唱中要注意,第一段以口语叙述开始:“故乡,我生长的地方,本来是一个天堂。”吸好气,保持在腰间,腔体打开,不需很大,朗诵的声音就行,接近讲故事的声音就行,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得有。“清澈的河流,垂杨夹岸……”详细描述了美丽的乡村景色,起初是甜蜜而温柔的,后来逐渐激动起来。到了第四句“秋天”的郁郁葱葱的丛林,闪闪发光。一定要放松自由地唱歌,享受家乡的美景和我们对她的爱,娓娓道来。接下来的两行主题音乐将控制情绪,在庄严的古庙里,落日斜阳的时候,“诗意的画面需要一种诗意的感觉来表达自己”身体舒展打开,保持歌唱的状态,非常接近口头叙述,全身心感到轻松的释放,在温暖宁静的气氛中结束。然后,推动下句歌唱情绪发展,“斜阳”酝酿着凄凉、悲痛的气氛,为下一句的歌词表达渲染了气氛。前后两种情绪由温暖静谧到压抑愤怒,形成鲜明对比。
在第二段中,音乐出现了一个空的两个小节,然后是一个十六分音符切分,由弱到强的“现在”,情绪开始起伏,有点类似西方宣叙调的感觉。音乐织体的变化,使歌唱者和观众的情绪转化为恐怖、压抑和愤怒的情绪。一静一动的激情,到“现在一切都变了”“现在是野兽的屠场”,这种静谧的情景一下子被打破了。用“野兽”来形容外敌,恨入骨髓。然后“故乡、故乡!”轻轻地唱着,像一声声深情的呼唤,像一声声悲叹的低语。“我的母亲,我的家呢?”情绪开始变得越来越强大,这是我对母亲祖国的怀念。“哪一天再能回到你的怀里?那一切是否能依然无恙?”这两句话是号召全体人民为之奋斗!我们要团结在一起站起来,把敌人赶出我们的家园。不管我们经历了什么苦难和斗争,我们最终都会回到我们美丽的祖国,一定会重建我们的家园!
在男高音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定要学着唱窄,用掩盖关闭的技巧,这点来自意大利美声唱法。这首歌整体不是很高,最高到#F、G。“野兽”“怀里”都到#F,还都是长音,需要很长的气息去歌唱。一个是高音的位置,哼出来,气息快速加强持续到底。这两处高音之前跳动还是比较大,有八度、五度等。因而,即使在低音区也要保持低音高位置唱,这样才能顺利无瑕疵无裂痕的过渡到高音。最后“依然”短暂的高音,一定在语气上下功夫,让语气更加强烈,表现出非常渴望早点赶走列强,恢复重建家园的决心和士气。
从技巧层面来说,唱歌是需要不断琢磨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情感艺术层面说,唱歌很大程度上是唱文学艺术的,要将歌中的内容有感情地传递并感染观众。郁钧剑老师曾说:“诗歌有诗眼,文章有文眼,歌也有歌眼,一个好的歌唱家要找到歌眼,找到“宣泄”的点,温暖自己、感动别人。”
《故乡》是一首艺术歌曲,从歌词、旋律以及调性等,都使身处在战争中的受外敌侵略的人民大众感同身受,能给歌唱和聆听者很强的感染力。遇难者和受害者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痛失故土等难以平复的心情是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承受的。所以这首歌也是中华民族所遭受苦难的无可辩驳的证据,是抗日歌曲的经典之作。作为歌唱者,需要深度挖掘歌曲的涵义,不断研究歌词和曲调,在演唱前大声朗读歌词并不断琢磨,唱歌很大程度上是唱文学,要将歌中的内容有感情地表达给观众,用最真的情感去感动更多听众,再一次唤醒听众的民族意识,创造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听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