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杠精”现象之分析

2021-11-13 05:10周晓茵
声屏世界 2021年17期
关键词:杠精言论议题

□ 周晓茵

“杠精”

“杠精”的定义。2018年12月19日,“杠精”入选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杠精”一词可以理解成“抬杠”和“精怪”的合成。抬杠,顾名思义,不赞成别人观点常常和他人唱反调、持相反意见;精怪,特指的是某一类具有相同特征的群体,比如“戏精”指的是表演欲望很强烈、很有表演天赋和行为的人,通过夸张的或与平时形象不符合的表演来展现自己博得关注。那么,“杠精”则指的是那些常常唱反调和他人抬杠的一群人。

“杠精”的特征。一、纵向:意见和大多数人不同。在很多议题中,“杠精”经常发表一些和以大众媒介为代表的主流意见或大多数人评论的意见不相同的言论,往往他们的观点和意见并不符合民意,属于劣势意见。很多“杠精”无孔不入,抓住主流意见里的细枝末节后进行深究,却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点,议题的主要矛盾完全跑偏,纯粹是为了惹怒对方或者使人下不来台,所传达的观点并不被人们所认可接受。

二、横向:不同平台里活跃着的少数派。“杠精”是敢于发言、说出与大多数人意见不同的一群人,他们一般活跃在不同的平台里。对于他们来说,“意见不同,拔刀相向”是常事,杠与不杠不在于在哪个平台进行,而在于所接触到的观点意见是否与自身想法相悖,切换不同的平台并不会影响他们意见的表达。一个人的价值观短期内是恒定的,所指导的观点也是稳定的,因此他们在不同平台里的意见也是一致恒定的。

三、持续性:不断反抗,不达目的不罢休。对于“杠精”来说,与大多数人的对立并不是一言两语能解决完的,往往需要“大战”几个来回,讲清楚自己的观点以后才肯罢休歇战,所以很多微博评论区下常常有大型battle现场,甚至最终演变成双方、多方混战,乃至最后以拉架、网暴结束。可见,“杠精”内容的输出是持续性的、稳定的,并且不一定仅仅由一个人完成,还有很多中坚分子也会参与其中或者接力进行。

“杠精”背后的原因分析

外在条件。一、争议性社会议题增加,网络便捷提供条件。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信息趋于透明化,社会议题借助网络得以迅速扩散,人们能及时进行观点意见的交换,参与社会议题讨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同时,大众媒介、主流媒体所传达的有关社会议题的观点并不一定是对的,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经历着不同程度的阵痛,这时候会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就一些主流观点进行对抗式解读,力争让少数人的观点得以被倾听。因此,“杠精”往往出现在具有争议的社会热点讨论区。而随着讨论加深,人们往往不在意自身的观点是否合理,而满足于能够在争论中占据上风,“杠精”就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产生了。

二、网络匿名化,助长不理性发言。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敢于跳出来大放厥词的“杠精”还是比较少的,而网络世界里却随处可见“杠精”发言。原因主要是现实世界是实名化的,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处于“前台”,受到周围群体的注视,会影响自身在他人心中的评价。网络环境中虚拟个人与现实中的人的人格主体分离,人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所承受的环境压力比现实环境中小了许多。网络的匿名化以及ID可随意更改,导致人们不需要为自己言论负责的心理的出现,催使“杠精”愈发踊跃发言。

三、吐槽文化的带动。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出现了弹幕评论区等公共话语空间,吐槽文化、弹幕文化随之兴起,人们在一片吐槽中总能发觉一些搞笑古怪而直戳内心的言论,往往观点越新奇有趣越与众不同,越能引发人们转发,博得大家关注。在获得一片点赞或复制跟风以后,虚荣心得以满足,催促他们发表更多新奇的言论观点,哪怕剑走偏锋观点偏激或不符合主流价值观,只要能博得大家一赞就达到目的了,就这样在一片吐槽声中“杠精”应运而生。

内在需求。一、塑造网络人设,弥补现实人设不足。许多人在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里的形象大相径庭,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自己形象的不满意。如今人们很容易通过其他渠道或平台,打造一个与现实形象不同或者能弥补现实人设不足的人设。同理,许多“杠精”在网络上要努力打造自己“敢于发言”、有“真知灼见”和“见多识广”的人设,通过发表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来达到这个目的,博取关注,一旦有人追随就能逐渐加强这个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的人设。

二、非理性“反沉默的螺旋”。“杠精”实质上是非理性的“反沉默的螺旋”,“反沉默的螺旋”表现为个人已经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自己的思维分析事件,不再通过从众来表达自己,能够打破常规,发表自己独到的意见,而这些“少数”意见反而还能得到更多的人群接受,从而扭转“多数”意见派“你强我弱”的趋势,变成“势均力敌”的双方、三方等。而“杠精”其实是不理性的“反沉默的螺旋”,他们确实敢站在主流意见的对立面,但往往自身所传达的观点并不正确,仅仅是为了抬杠而抬杠,却从来不怀疑自身观点逻辑的合理性,缺乏理性思考,不具有参考和接受价值。

三、表达欲望比较强烈,自我意识过剩。“杠精”的身影无处不在,能看到他们在不同的社会议题下活跃,表达欲望比较强烈,所以常有人戏谑:“怎么哪儿都有你”。“杠精”们始终以一成不变的观点和主导、统治的心态看待芸芸众生,自认是主体,坚信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他人都是客体,即是被审查、考量的对象。究其实质属于自我意识过剩,在言论输出的过程中享受那种自己的观点凌驾于人的感觉,并非为了求同存异,而是想宣泄自我情绪,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哪怕言论过激也要满足自身的自尊心。

“杠精”现象的影响

优质话语不被认可,不利于优质内容输出。“杠精”采取的是一种损害他人从而获得自我安慰的方式,往往并不在乎事情的真相,而将重点放在能否给对方扣上帽子,而自己站上了道德制高点。当优质用户遇到“杠精”的时候,情绪难免受到刺激,产生愤怒转而离开。“杠精”们驱赶了优质内容生产者,吸引越多的“杠精”加入,从而形成了用户成分恶性循环。同时,抬杠的频繁出现会进一步诱发其他的“杠精”内容的生产,不利于优质内容的输出,加剧“沉默的少数”不发声。

“杠精”内部群体极化,破坏言论自由。从个人角度来看,“杠精”抑制了个人的全面发展,使人困囿于单方面的情绪宣泄,在情绪宣泄中模糊“三观”,导致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更加偏颇和极端;从社会角度来看,“杠精”成群甚至发展成网络喷子,群体极化,破坏言论自由,滋生网络暴力,扰乱公共秩序,加剧社会关系的恶化,割裂社会整体价值观,阻碍真实世界里的正常交往。

滋生网络暴力,大众狂欢失去理智。“杠精”在网络上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尤其是在社会道德问题上或者不同群体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便以自身的正义感去抨击、抬杠。他们通常为了杠而杠、喷而喷,夹杂了小圈层之间的情绪宣泄,非理智情绪占主导,有时候甚至恶语相向,言语不堪入目,破坏了网络舆论空间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杠精”们的非理性表达助推了网络暴力的发展,在网络空间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如何减少“杠精”现象

丰富个人见识,减少非理性发言。从个人层面来看,首先是让自己拥有更广博的见识,广阔的见识才能放宽眼界,从而避免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性而轻易否定别人。其次是学会管理情绪,选择理性的表达方式,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接受其他人的看法,不要让情绪占主导,理性让位后的言论难免有失偏颇。最后是学会多元地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人们需要拓展知识面,不了解的情况下尽量不随意发言。

加强平台管控,促进优质内容生产。从平台层面来看,需要平台管理者主动地加以管控,更加快速地识别“杠精”和“杠精”内容,通过警告“杠精”用户或删除相关内容,减少“杠精”内容推送,从而打破用户成分恶性循环机制,减少恶性内容生产,促进优质生产者的内容生产。

结语

“杠精”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产物,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体现着人们公共讨论空间的扩大、言论观点的交锋之自由,一定程度上是乐观的。但需要注意到,“杠精”的出现不利于网络空间秩序的维护,并且可能会破坏社会和谐,错误言论也会对青少年造成误导,需要加以管控才能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猜你喜欢
杠精言论议题
重要言论
重要言论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杠精”
他们的言论
都这么熟了
杠精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