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第十中学 甘肃 平凉 744000)
舞蹈作为一种具有表演属性的艺术承载形式,是以人体动作作为展现方式和手段,并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美育教育方式之一。依托鲜活生动的舞蹈姿态和形象感染学生的内心,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与情感世界。舞蹈可以说是以感情作为源头而产生的运动,艺术家们则认为:“舞蹈是借助动作来表达情感的,体现出高度的集中。”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由浅至深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鉴赏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其品格修养。
审美教育实质上是审美概念的延伸,也是美感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认知和感受,进而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另外,审美教育作为一种与体验感息息相关的教育模式,需要体验者也就是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及投入。譬如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认识与理解舞蹈,领悟作品中蕴含的美学形式,才能获得艺术美的别致享受,进而实现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的学习目标。
中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舞蹈理论知识,还应该学习相应的舞蹈表现技巧。而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舞蹈作品背后的历史人文环境,有助于帮助学生拓展舞蹈知识,使学生更加深刻和充分地理解舞蹈的精神内涵,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更好地抒发个人情感。
提升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释放自我天性,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舞蹈动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接受舞蹈中的历史人文意蕴的熏陶,有助于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与此同时,舞蹈鉴赏能力的提升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学生在鉴赏舞蹈作品时,应跟随教师的引导,沉浸在舞蹈营造的场景之中,从而设身处地地充分探究舞蹈的内涵,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舞蹈的精髓。而舞蹈对于学生的塑造包括艺术情操的陶冶、优秀品格的培养,以及美好理想的追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教师在中学舞蹈教学过程中加入舞蹈鉴赏能力培养的内容,既是有效融入人文教育的表现,也有助于挖掘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舞蹈学习中,不仅能够保持自身的个性,还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这些对学生未来发展都十分有益。教师在进行舞蹈授课时,应该转变教学思路,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致力于开发学生的人文与情感感知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优秀的舞蹈中接受文化的洗礼,从而打下扎实的舞蹈基础,提升舞蹈技能以及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明确舞蹈审美教育的内涵与目标,思考和探究中学舞蹈教育中应该怎样呈现审美教育。首先,教师应该明确舞蹈作为一种展现人体动作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有诸多不同之处:舞蹈以呈现舞蹈动作为直接的艺术实现方式,能够展现出语言、文字及其他艺术形式难以展现的人类内在的精神空间——细腻诚挚的情感、深刻透彻的思想、鲜明生动的性格,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甚至自身内在的各种矛盾冲突,从而创造出能够被人感知并沉浸其中的生动鲜活的舞蹈形象,以传达舞蹈表演者的审美情操与理想,体现出生活中的审美倾向。从鉴赏的角度而言,舞蹈美实际上是舞蹈内容美与形式美的有机统一,而鉴赏则是体现了对舞蹈所展现的生活场景的判定与评价。主题不同的舞蹈作品,展现出诸如阳刚之美、崇高之美、悲壮之美等等不同的美学内涵。譬如,我国的传统民间舞蹈“秧歌”与土家族的“摆手舞”都呈现出欢快热烈的特点;而古典舞《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塑造了生动鲜活的人物,展现出令人震撼的悲剧之美。舞蹈本身就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因而决定了其必然与审美教育之间有着休戚相关的联系,也必然会在提升学生鉴赏能力的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
教师在中学舞蹈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依托现行的舞蹈教材,不管是教材的内容安排还是主题选择,处处都充满着审美教育。因而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面积极的审美趣味,提升学生欣赏美、感悟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譬如,学生在学习舞剧《白毛女》时,教师在上课之初可以运用较为精简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欣赏舞剧的状态中,与此同时,播放舞剧中特色鲜明且流传很广的音乐让学生聆听欣赏。当学生沉浸在音乐中,建立情绪共鸣后,教师便可以播放舞剧视频,并且趁机仔细观察学生的状态和情绪:当学生看到杨白劳被凶残无情地黄世仁逼死,喜儿被强行抢去的那一幕时,部分学生脸部肌肉紧绷,呈现出紧张与气愤的情绪,而有些学生则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在舞剧落幕时,有的学生还未从悲愤的情绪中缓过神来,还沉浸在舞蹈表演之中。中学生实质上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审美素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逐渐优化和完善鉴赏能力,并带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明确的、系统的学习,以此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舞蹈审美知识,继而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舞蹈艺术的形象美和思想美,如此一来,提升了审美教育的层次,在舞蹈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逐层深入地实践了审美教育。
由于我国的舞蹈教育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又受到专业艺术教育的影响,因而现行的教学模式比较陈旧,其还是建立在舞蹈基础性教学层面上的,完全不能达到新课标的相关要求,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舞蹈教育从本质上而言,就是审美艺术的教育,并不是单纯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因此,教师要明确舞蹈教学的目标与任务,从舞蹈教学本身具备的审美特性出发,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审美意识。一方面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舞蹈基本素质和鉴赏能力,引导其形成正面积极的审美趣味,使其学会感悟美、欣赏美与创造美。教师应该通过舞蹈教学深入挖掘舞蹈蕴藏的内涵,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同理心,让学生感悟舞蹈,进入舞蹈作品的内部世界,学会辨识生活之中的美丑与善恶,在提升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的同时,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走近学生,了解和掌握学生喜爱的舞蹈类型、作品主题等等,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舞蹈教学中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建立正面良好的学习态度。另外,还应增强学生对舞蹈美的直观体验,由于审美教育是一种参与感与体验性并重的教育形式,因而教师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在引导学生习得基础舞蹈知识的同时,还要使其能够直接感受到舞蹈作品中蕴含的情感。由此,教师可以探究和摸索新的教学路径,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欣赏与感悟、讨论与表现等,使学生认识和鉴赏舞蹈。具体可以表现为:教师在舞蹈课开始之前,不用直接告知学生作品名称与舞蹈创作者的具体情况等,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同时,感悟舞蹈的特点与其中包含的情感,再依据自己的切身体验进入舞蹈营造的氛围之中。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探讨中汲取彼此的观点,从而补充和完善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还应关注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认知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强化其用心欣赏和尽情表演的意识。譬如,在学习裕固族民族舞蹈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裕固族的历史变迁,其世世代代生活在大草原之上,主要依靠畜牧业生活,而他们的民族舞蹈就是产生于日常的生活与劳作之中。同时,裕固族还有众多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些也成为其舞蹈风格与动律的基础。而在裕固族的舞蹈作品中有一个经典动作——身体站直,挺胸立腰,上半身使用右手在上的顺风旗位,而中指则稍稍向内收拢,仿佛用中指按压着帽顶,左手掌心则向前。学生在建立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鉴赏,便会有章可循,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舞蹈的特色和动作内涵,并能够从不同的民族舞蹈中,感受到不同的审美表现和情趣。
中学舞蹈鉴赏教学实践应该是一种互动式的体验型教学。学生作为舞蹈鉴赏的主体,应该对舞蹈艺术具有直观深刻的感受。因此,教师应该在舞蹈鉴赏实践教学过程中,合理地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性的讨论交流,并抽选学生发言,同时对学生在课后书写的鉴赏体会进行评选,让学生在对舞蹈作品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各自的理解,在思想碰撞的同时,升华思想,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总之,提升中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是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鉴赏能力的提升可以加深中学生对于舞蹈技能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提升其综合艺术素养。当前,尽管中学生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较好地掌握相关技术要领,却仍然缺乏对舞蹈进行鉴赏的能力,因而审美教育势在必行。教师在进行舞蹈鉴赏教育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帮助学生进入舞蹈的内在世界,全面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